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策略谈论文_王志秀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策略谈论文_王志秀

王志秀

(渠县三汇镇第一小学 渠县 635200)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摆在我们每个教师的面前。如何正确高效的选择和设计这些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了我们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若现有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如果选取、修改都不行,就要设计、编制新的、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选用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在教学各下环节,对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奠定情感基础,把握文本中心内容,突破文本重难点,对于这生互动交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升华情感体验,支撑习作体验,拓展实践生活感悟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及时帮助学生建构课文情景表象

在进入课堂时,通过信息化资源导入新课时,我们可采用关联事物导入法,通过近似的事物引入学习内容,兴发学生兴趣。当我们提示课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展示的图片、动画加深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课本中的插图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黄山景色的秀丽神奇,石的奇形怪状。因而我在揭题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黄山有关的录像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黄山美丽的风景有了整体的感知,而且对于诸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等奇石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就变得主动了起来。他们通过信息化资源,不仅仅了解了各种奇石的样子,孩子啊欣赏美丽风光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山的其他奇石。学生陶醉在黄山石头“奇”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黄山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

二、文本图像融合助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而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起到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助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示、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这时,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使教学难点变得浅易,能让抽象变为具体,能让学生跨越时空间来认识和理解问题,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对情感的辨析单凭语言文字的表述是达不到预期,这就得借助于多媒体的应用了。通过对文字理解和语言氛围的渲染才赋予人情感的升华。培养他们具备一点对一般事物的美丑的辨析能力。学生从课堂的氛围渲染,图象、音响等信息化手段中感悟其情感,最终达到学生与老师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运用多媒体展示泸定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运用动画展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课件中,又播放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

三、切时给予信息化场景帮助学生情感体验

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仅具有图文声像四维一体的多媒体特点,还具有多层次多角度,以不同感观展示教学素材资源的作用,它能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可以根据需要营造穿古越今的教学场景,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更直面塑造任何一个历史时候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景物特点及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心境。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信息化资源,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 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映出幻灯图象,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再如教完《桂林山水》后,可以放映教学电影《桂林山水》,这样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整本的感受,在电影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解说伴同下,学生们好似荡舟漓江上,“人在画中游”,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美的情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最佳时机使用信息化资源,把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智能。

论文作者:王志秀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策略谈论文_王志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