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论文_梁金秀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论文_梁金秀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 737200

摘 要:在新理念的倡导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之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理念,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应用新的课程理念改革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我简单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建立课堂新模式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实验,意味着教师将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思想,以改进自己的工作。特别是课改让教师拓宽了视野,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调整,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进行新的审视;对那些似是而非、强行专制的说法予以校正。教师课堂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智轻德、重教轻学、重知轻能的教育观念,改变会啥教啥的状况。

二、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个性、能力提供了机会,课堂成了交流、感悟、解题、启发、质疑的场所。因此,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师生平等交往,拨动“情趣”这根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并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兴趣、情趣被调动起来,课堂上有了欢声笑语,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三、提倡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是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自主学习的着眼点,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新型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而要重视引导学生“会学”,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原来那些课上“不举手,不能随便发言”、“前后左右不许交头接耳”等等“清规戒律”都被我完全取消了,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有了发言质疑的权力。同时,我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不搞平均主义,按学生不同的特长、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施以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不鄙视学困生,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优发展。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1.培养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敢问。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努力创造这样一种气氛,使学生怎样想就怎样说、怎么疑就怎么问。其次要引导学生多问。要想法开拓学生提问的匣子,要求全体参与全员性地问,始终参与全程性地问。这样,整个学习过程,都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题、探究创造的过程。再则要允许错问。学生只要亮明观念,允许错问,但不允许不问;允许乱问,但不允许不问。

2.培养学生求异。求异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着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运用求异思维识字,可以举一反三、扩大识字范围;运用求异思维分析问题,可以产生全面、深刻、精辟的答案,运用求异思维写作,可以写出构思独特、内容新颖、不落俗套的好文章等,可以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

(1)鼓励同中求异。教学时,我经常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突破人们的同一观点,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不苟同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使思维具有标“新”立“异”的特点。

(2)重视异中求佳。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独立见解,发挥独有才能;也要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异中取得最好的答案。

五、倡导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方式。

1.置身角色,演绎快乐。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为让学生学得透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活起来”,根据课文内容设定各种角色,在角色中活跃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合作小组与合作小组之间比赛争红旗,如小主持人显风采、小画家试锋芒、小音乐家亮嗓子、小老师露本色、文武将摆擂等等。学生在说说笑笑、写写画画、讲讲演演中得到快乐,使阅读课充满生气。

2.自选学法,凸现个性。有些课文,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法,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在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之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将用什么方法来学懂这篇较长的课文?有的同学说根据《导读》进行学习,有的同学说多读,有的同学说根据课后思考题进行学习,有的说联系生活,体会人间的真情。于是我就针对他们提出的不同学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在心灵自由的飞翔中,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或联系生活与课文对话,或跳出书本与教师交流,个性得以张扬,还有哪个学生不乐学呢?

论文作者:梁金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论文_梁金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