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制论文,中共论文,领导论文,经验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战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经历了一个形成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回顾这一历史过程,认真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的民主党派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包括其他爱国人士参加的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党派。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度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而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性,是近代中国的革命阶级;另一方面,它所赖以生长的物质社会环境,又决定它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后者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此,虽然他们在大革命失败前后直至解放战争时期长达20多年的时期里,为拯救中国,也曾有过单独领导中国革命的设想和纲领,但是由于它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个想法最终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历史条件,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能够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大党的对立斗争中选择了共产党。”(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348页。)
1949年1月22日,沈钧儒等55 位民主党派负责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强调:“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这表明,各民主党派首次明确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地位。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以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及《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初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剥削阶级被消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各民主党派是否还有必要存在下去,是否还需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存在呢?当时党内有部分人根据苏联的情况,认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只应该有共产党一个党才对。民主党派的一些成员对自身的存在也有疑虑。为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回答党内外存在的模糊认识和疑虑,毛泽东于1956年4 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了这个问题。毛泽东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中国人民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刻,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的报告,表明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原则立场。
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再次强调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及其实行这一方针的重要性,同时还阐明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1957年反右派斗争,在党内“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使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蒙受了严重损失,许多民主党派的成员乃至领导人被定为“右派分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严重损害了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自1959年始,党开始分期分批地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大批民主党派成员的右派帽子被摘掉,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得到了恢复、改善和发展。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和各级组织停止了活动。各级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广大成员经历了空前严酷的考验。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共中央决定,自1977年10月以后,各民主党派陆续地恢复组织和活动。1978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意见》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共同准则。它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完善,标志着这个合作已进入了制度化时期。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制度同政党一样,都是历史的范畴,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正如周恩来指出的:“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347页。)1840年鸦片战争后, 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以后,国民党蒋介石新军阀取代了旧军阀在中国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1937年7月, 中国又爆发了抗日战争。抗战初期,国民党蒋介石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后来奉行妥协、分裂、独裁的政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民主党派,反人民。为了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就必须同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政策作坚决斗争。在这些问题上,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具有一致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正是在反蒋抗日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共事关系。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民主党派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党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不是哪个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一政党制度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民主党派花费了很长时间和血的代价才最终认识的,民主党派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自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最早产生的民主党派开始,他们就有了自己党派的纲领和主张。他们曾企图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致使它不能独立地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任。然而,各民主党派在开始时并没有这种认识。他们经过20余年的曲折探索,直至1947年在国民党蒋介石的残酷镇压下,经付出了血的代价之后,才认识到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是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的,这个重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最终地取得胜利,从而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永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解放战争时期,有人试图在国共两党间走第三条道路,即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他们认为在中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应是“拿苏联的经济民主来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关于国家体制,他们主张:1.实行多党制。“政党是代表民意兼组织民意的一种机构”,“所以要有许多政党来组织它”。2.实行议会制。“国会为代表人民行使主权之最高机关,由参议院及众议院合组之”,参众两院均由选举产生。3.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采内阁制。”4.司法独立。“司法绝对独立,不受行政及军事之干涉。”由于这种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与国民党蒋介石奉行的专制、独裁政策相悖,遂遭他们的血腥镇压,这一方案成了泡影。历史表明: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我国国情,在中国行不通。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四,正确认识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作用,坚定不移地同他们永远密切合作。邓小平指出: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186页。 )。邓小平还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作了重要的贡献”(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4页。)。1989年12月, 中共中央在《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邓小平的讲话和《意见》的公布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正确评价。此后,中共中央更加注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反复强调在各级政府中要选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优秀分子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而且要使他们有职有权。据统计,截至到1997年下半年,全国担任地方县(处)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共计8300多人。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长、政府副主席、副市长、省长(主席)助理的党外人士23名;16个副省级市安排党外副市长、市长助理13人;全国省(区、市)人民政府已安排党外人士任正、副局长181人;地方各省直厅(局)及市(地、州、 区)人民政府中担任正副处长的党外干部6274人。中共中央还注重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智囊团作用。近年来,民主党派就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改革、民主与法制建设等工作,提出重大建议100多项。中共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建议,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一些建议作了批示,给予了支持。
我们党正是由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坚持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断排除“左”的思想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永远同他们密切合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