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诊断论文_吴红顺

四肢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诊断论文_吴红顺

吴红顺

(德宏州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德宏 678400)

【摘要】:目的 分析内生软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临床、X线和CT表现。结果 11例病灶均为单发;掌骨2例,指骨3例,趾骨1例,股骨3例,胫骨2例。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为病灶呈囊状或类圆形透光区,瘤灶有钙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可出现病理性骨折;CT表现为病灶内有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可见钙化,骨皮质可局部溶解吸收。结论 内生软骨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病灶内不同程度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X线空间分别率高,是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作为X线的补充。

【关键词】单发;内生软骨瘤;X线摄影;影像诊断。

内生软骨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或中央型软骨瘤,可分为单发和多发型软骨瘤(ollier病),单发为主,内生软骨瘤为良性的透明软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1】,在所有的原发肿瘤中占3%~17%。内生软骨瘤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短骨,尤其是手部的短管状骨,发病率占全部的40%~65%,而位于四肢长骨则较少见且不典型,发病率仅25%。本文回顾性分析发生在四肢长短骨的11例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病例,通过分析其临床、X线、CT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66岁,平均37岁。病变部位掌骨2例,指骨3例,趾骨1例,股骨3例,胫骨2例。患者一般以局部疼痛肿胀,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才来就诊,因该病常无明显症状,病程缓慢常达数年或数十年[2]。体格检查:患者病变处常有程度不一的压痛、肿胀,实验室检查常无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否认近亲有相似或相同病史。

1.2 检查方法

患者均有X线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有DR及CT影像资料。X线平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直接数字成像系统,X 线机为西门子1000 mA X 线机。拍摄正位片及侧位片,病变的邻近关节包括在照片范围内。病变的邻近关节包括在照片范围内,在成像后分别调节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软组织和骨质结构CT采用美国通用公司GE64排螺旋CT,层厚层距0.625mm,进行冠状面和矢状面多平面重组,分别调节软组织和骨窗,VR重建观察肿瘤整体外观。

1.3统计处理

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²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光表现: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影,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1例呈多囊样改变,其内密度不均,腔内散在砂砾样钙化。病灶发生于骨髓腔或骨皮质内,其膨胀程度不一,发生于骨髓腔者膨胀性较低,发生于骨皮质者膨胀性较高,皮质周围均无骨膜反应。

2.2 CT表现:病灶呈囊样改变,骨皮质变薄,1例骨皮质部分吸收,病变区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0-55HU,其内可见斑点状或条片状钙化,股骨远端可见砂砾状钙化,病灶边界清楚,有硬化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内生软骨瘤的发病原因,Jaffe等【3】认为是胚胎性异位组织引起的,由于生长板上结构不良的软骨细胞增生,异位沉积于骨髓腔,并在骨髓腔内发生软骨内成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20-40岁,较少见于14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男女性别无差异。单发型内生软骨瘤有40%~65%发生在掌指骨,发生在足部较少。掌指骨中的近节指骨又是其最好发部位,约占40%~50%,其次是掌骨、中节指骨,很少位于末节指骨。各指的发生率以中指最多,其次是环、小指、示指,拇指最少见,在腕骨属罕见。足部的发病率约占全部内生软骨瘤的6%,好发部位依次为趾骨、跖骨、距骨。而位于肋骨、骨盆、颜面骨和脊柱的内生软骨瘤,要警惕恶变的可能。该病病程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患者多因损伤后疼痛就诊,X线发现肿瘤或病理性骨折,11%具有偶然性【4】。病理检查:镜下肿瘤由成熟的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软骨细胞被纤维间隔分成小叶结构,软骨基质常发生钙化或骨化。

总结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特征:骨干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骨皮质变薄(病变处于骨干中央时,骨皮质膨胀不明显,若处于一侧,骨皮质变薄且明显膨胀),无骨膜反应,骨疏松区呈云雾状,病变区可见斑点状或条片状钙化,少数可见小囊状改变及骨性分隔。大部分病灶(95%)根据囊状透亮影内的多种形态的钙化和骨化诊断内生软骨瘤【5】。相比X线平片检查,CT扫描的分辨率高,更容易发现早期的微小病灶,且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钙化及分布,细小的钙化及细微的应力骨折,此外CT对骨皮质的完整性和破坏程度也有更好的评估。多层螺旋CT的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全方位的显示病灶,为内生软骨瘤提供了三维空间,比X线更易发现隐藏较深的小的骨质破坏,观察肿瘤的整体貌相。

3.2 鉴别诊断

内生软骨瘤需与骨囊肿、骨梗死、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上皮样囊肿、低度恶性软骨肉瘤等鉴别。①骨囊肿: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病灶呈囊状改变,多呈呈中心性生长,其长轴与骨干平行,边界清楚,无硬化边,其内无沙粒样或骨化,如发生病理性骨折,可出现“碎片陷落征”。

②骨梗死:高度钙化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误认为是骨梗死,骨梗死的X线平片表现为梗死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硬化致密影,是坏死骨髓以及骨组织分解坏死后形成的钙化,边界模糊。CT显示骨髓腔内地图样改变,周围有硬化带,钙化一般从边缘到中央, 成串排列或散在分布,有些呈弯曲的钙化条纹自中央区域伸出。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多位于骨髓腔内,呈囊状磨玻璃透亮影,少数有不规则钙化,病变边界清楚,骨干区病变可弯曲变形,无骨膜反应。④上皮样囊肿:病灶多位于末节指骨的远端,呈囊状透亮影,内无钙化,长轴与骨干一致,有不同程度膨胀,无骨膜反应。⑤低度恶性软骨肉瘤:常见软组织肿块(<4cm),没有明显的骨皮质膨胀,有骨膜反应,骨骺和干骺端出现骨皮质破坏,骨皮质增厚贝壳样改变超过皮质层的2/3,则提示软骨肉瘤的可能性大。

参考文献:

[1] 梁碧玲,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 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7-402.

[2] 徐春荣,胡少波,严婷,等. 骨囊肿、单发内生软骨瘤在CR上的影响鉴别诊断[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96-98.

[3] Jaffe H L, Lichtenstein L. Solitary benign enchondroma of bone [J]. Arch Surg, 1943, 46(3): 486-493.

[4]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2-154.

[5]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46.

论文作者:吴红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四肢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诊断论文_吴红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