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展望_连锁经营论文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展望_连锁经营论文

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训论文,前景论文,经验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国际性的连锁商业组织开始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我国一些省、市对发展连锁商业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北京目前全市超级市场、便民店、仓储商场和专业店等连锁门店已超过一千家,涉及餐饮、百货、食品、服装和修理等行业。1992年北京市西城区副食品蔬菜公司创办的由六家副食小门店组成的北京希福生活用品连锁店,是北京国有商业企业的第一家连锁店,为北京市小型零售企业的改革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希福在起步后的一段时期曾遇到一些困难,后来有批发企业加入之后,先后建立了配送中心、速冻食品厂和杂粮加工厂,统一配送率大为提高,目前已超过50%,经营出现转机。上海的超级市场大部分采取连锁经营的形式,并且定位在普通市民,发展较为规范,已经形成网络,走在全国的前列。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立达百货连锁店等,都在积极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连锁商业的发展不仅方便居民购物,而且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小型商业网点锐减的颓势,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状况明显改观,商品质量问题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市场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商业文明状况开始改善。同时,一大批小型国有零售企业在组织经营创新的过程中重新焕发生机。连锁经营的成功尝试为这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二、连锁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教训

(一)在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和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一些连锁超市货物品类规格不齐全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调查表明,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模式不尽相同,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齐要求的商品品种数存在较大差异。如在香港品种数大约要有7000—10000种,而在超市较发达的上海大约在3500—5000种之间。对于那些选择性不强、变化周期过长的中低商场和规模过小的连锁超市来说,其竞争实力明显逊于连锁购物中心和平价仓储式商场。为提高竞争实力,适时扩大经营规模,配齐商品,提高选择性,并强化管理,这是小型连锁超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二,统一配送率和店内货物及销售管理状况往往标志着连锁店的管理水平,许多店铺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配送中心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某些实行连锁经营的大型购物中心,其管理水平在同行业中是比较高的,但仍存在一些可以避免的问题。我们在有的购物中心发现,内衣和床上用品等货物的污损和堆码杂乱现象很突出。按常理,同类商品应按型号和花色分类,码放整齐,使货签相符,方便顾客选购。但常见到货架上有签无货或型号不全,顾客不是不找服务员询问某类某号商品是否有货。这种现象说明企业在流通中的商品包装加工、销售和进货的动态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在连锁商业的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迅速提高统一配送率成为一项突出的任务。据调查,北京市十家连锁商业的统一配送率平均在30%左右。不少连锁公司没有配送中心,即使已经建立的配送中心,多数规模较小,功能不够健全。一批正规连锁公司尚未实行统一核算。研究表明,未来居民消费品的营销渠道将会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商品从制造商经批发和仓储阶段最后到各个零售网点,不得不经过多个营销层次和复杂的环节。新型营销渠道将简化为从制造商,经物流中心直接到达各零售门市。这种经由物流中心的营销方式,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和自动化作业已经成为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连锁商业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现有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

首先,由于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和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的问题,连锁商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了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实现规模经营这个经营模式问题的背后,是一个产权问题,表现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行业部门、行业性公司之间在处理产权管理关系时所遇到的矛盾。根据北京市的调查发现,多数连锁公司的经营地域局限于总部所在的行政区划内,各个网点局限于所隶属的特定行业之内,国有连锁商业的大多数分店都是在原来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难以突破经济成分和产权组织制度上的局限。连锁店的跨区经营还受到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这些不利的外部条件限制了连锁经营规模的扩大。

其次,目前许多连锁企业的总部与分店间管理体制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多数连锁公司是在原国有副食、蔬菜、百货和粮油等行业性公司内改造旧网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即通过现行党政管理体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渠道和形式来确定。上级公司仍保持原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在正常经营之外还承担部分政策性业务,对下属公司既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也难以为连锁经营规模的扩大给以充分支持;而下属公司因为上级的行政职能与经营职能混杂在一起,有时不愿接受连锁经营中的统一管理,认为这是对企业自主权的侵犯。这说明国有连锁商业新型经营方式的拓展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国有企业产权组织效率低这个老问题的制约。连锁经营要求用内部的行政协调和严密的分工协作取代企业内过分市场化的交易关系。统一进货、配送和核算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连锁集团内部总店与分店以及各分店之间的内部协调和对外交往时的过度竞争,保持连锁企业的整体实力。

第四,连锁商业的发展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

我国一些名优熟食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极高的商誉价值,很有市场号召力。但在传统的经营方式下,这些产品却只能局限于某个狭窄的地域,永远只是一店经营的地方名产。连锁经营形式则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国快餐和名优熟食品在推行连锁经营中却暴露出许多致命弱点。1992年诞生的北京京氏快餐食品公司、同年在北京拓展市场的上海“荣华鸡”在发展中就遇到了许多问题。一些连锁店换下原来的牌子,或者形式上仍维持统一,经营上却各自独立,内部质量也参差不齐。

连锁店是产业型管理思想在零售业的应用,科学管理是连锁的本质。而中式快餐在加工和调味方面往往不讲科学,只凭经验和感觉,难以做到标准化生产。没有长期固定的操作模式和科学化的管理,产品质量和店堂服务很容易变成一店一个样。在推行名优熟食品的连锁经营时,统一制定标准、稳定食品质量、实现生产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是很重要的。据有关史料披露,在五十年代实现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老字号东来顺的涮羊肉、全聚德的烤鸭全都走了味儿,经过调查才了解到,原来羊肉原料必须用小尾巴羊,好刀工一天只能加工30斤薄羊肉片;鸭子则要用精细饲料喂到一百天。这说明当时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并不完全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而在今天,在外国名牌快餐食品的竞争当中,我们的传统名产必须强化生产加工中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二)我国商业近年来的连锁经营实践提供了需要认真总结的经验教训。

1.为科学定位连锁经营模式,应首先肯定它在推动零售业现代化方面的积极意义和有效作用。

有关研究成果敏锐地指出,连锁经营有可能导致垄断的出现。的确,竞争本身就包含着垄断的可能性。不仅生产领域是这样,零售业亦同此理。这种观点是从竞争引起生产、销售和经营的集中这个角度来考察连锁经营的市场效果。但还存在另一个视角,即连锁经营与管理的本质体现为,包含在泰罗制和福特制等工业生产方式中的科学管理理想延伸到了零售业之中。从经济意义方面来说,连锁经营在经营和管理内容上的内涵要远比可能出现的市场垄断后果丰富得多。连锁集团如果在内部的总部与各店之间不能保证统一,达成协议,并保持一定规模,经营必然无法成功,也难以在竞争中取胜。此外,垄断和竞争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其市场效果,看它对于消费者的权益和对市场秩序的影响。连锁经营的优长在于,在零售业实行集约化的经营和科学管理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消费模式的变化和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比过去的分散经营对业主和消费者更有益处。

2.政府部门对连锁商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仍具有积极意义。

从近年来我国发展连锁店的基本经验看,把连锁商业的发展作为体制改革和城市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努力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这对国有零售业推行连锁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实行连锁经营的初级阶段,由政府来协调各管理部门间的分歧和摩擦,的确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有关政府部门确定的规划布局、经营重点和发展步骤,为连锁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银行优先贷款、财政贴息贷款、所得税返还和简化登记等。

3.连锁商业的发展必然受制于社会制度环境。

所有企业制度与经营上的改革与创新都是整个社会变迁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组织经济学和组织社会学对转轨经济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任何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都是深深地嵌入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关系之中。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内部管理方面,总店与分店之间就是把原有的企业内部在经营管理上的过分市场化的问题继承下来。这与连锁经营实现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和简单化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国外学者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管理的深入考察发现,这里并不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体,而是更多表现为存在于各科层之间的谈判关系和讨价还价活动。这种倾向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实行承包制以后更趋严重,一度出现了分割产权的原子化倾向和造成内部过度竞争的泛市场化倾向,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事实上,协调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的关系正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任务。推行连锁经营要求推行科学管理,实行总部与各分店之间高度统一的行政协调,杜绝内部的过度竞争,统一对外开展业务。实践情况证明,如果只调整经营方式,不转变经营机制,不抓住时机彻底改造原有产权制度,建立高效率的现代企业制度,那么连锁商业在国有商业领域中的发展前途就是值得忧虑的事情了。

4.连锁商业的发展必然受制于文化因素。

连锁经营代表着一种管理文化,在跨国移植时肯定会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在稼接时也会出现某些变异。但是,管理思想与经营风格方面的差异和碰撞所引起的矛盾,又不是不可解决的,企业经营的真正迷人之处恰恰体现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创造性之中。日本超级市场在店内加工方式上的革新就体现了这一点。我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位学者在随笔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在整个北美大陆,麦当劳店里的大号餐纸都是随便让人取用的。但在香港,麦当劳的餐纸盒却加了一片挡子,使顾客难以随便取用,因为一盒新装的餐纸很快就会被拿光。北京王府井麦当劳则是在每位顾客交款时发给一张小号餐纸。这些情况都与麦当劳在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做法不同,却又是为适应不同的营销文化环境不得已做出的选择。餐纸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任何交易和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发生的。最强调科学管理和历史标准化的连锁经营方式在跨国移植时,也不得不考虑众多消费者的道德自律水准和社会的文化氛围。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任何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只有在保持自身最优秀部分的前提下,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才能落地生根,取得成功。

三、我国连锁商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前景

第一,我国商业连锁事业的发展规划既要考虑现有体制条件,又必须符合流通业的发展规律和国内市场的变动趋势。

一些研究者针对我国目前商业领域内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提出,利用现有国有粮食网点、国有食品公司或肉联厂、蔬菜公司或蔬菜办公室等分别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的粮食连锁商店、肉食品连锁商店和蔬菜连锁店,组建规范化的连锁企业集团,这些设想无疑有其积极意义。但这种想法多少受到原有分业经营格局的影响。从国外情况看,除了餐饮、服务、修理和专卖店等专业性很强的连锁店之外,大部分连锁店,包括连锁超级市场在内,承担着供应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各类食品的重任。生鲜食品已被成功地纳入连锁超市的经营范围。从我国城市发展和商业网络布局来看,专业肉食店和综合性副食品店都各有不同的发展前景,适合不同的商圈类型和消费群体。传统的商贸活动集中的集贸市场内,专业肉食店的发展空间更大一些。综合性副食品店在新兴城市小区的经营成功机率更高。至于位于商圈辐射范围较大、购物者多为驱车前往、且周围高收入阶层消费者较多的购物中心,发展供应高档切割肉、小包装精细肉及蔬菜的生鲜食品都是较为合适的。

第二,为提高连锁商业发展的规范化水平,政策扶持的重点需要做出适当调整。

统一配送率的高低事实上标志着目前所谓的连锁店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连锁性质。如果这个指标很低,那么分店与总店在经营与管理上的统一性就很弱了。这显然不利于连锁业的健康发展。为杜绝这类现象,在给予政策优惠时,可提高给予扶持的资格标准。如可对店铺总数、经营规模、区域分布和统一配送率提出一定要求。并要继续在资金、技术、物业产权变更、税收等方面,支持连锁企业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分店、建立配送中心。

第三,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连锁事业发展的需要,要求现有连锁企业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连锁业在中国市场上正处于产业导入和成长初期。正规形式的连锁店一次投资较大,在达到获得一定规模收益之前的净投入期较长。尽管存在资金困难,但在发展初期努力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和接受是很重要的。在市场开拓初期,甚至暂时不能以盈利为直接目标,而要想方设法吸引消费者,改变他们久以习惯的购物模式,充分占领市场,提高连锁店的知名度。

第四,零售企业在组建或选用配送中心时,可灵活运用管理技巧,设法降低经营成本。在连锁的店铺数量和规模达不到要求时,应力求集中商流,统一订购进货,获得应得到的批量折扣的好处,使各连锁店获得低价商品。同时要协调货物调配,由交易对方直接供货给各连锁店。随着事业发展,可利用批发机构,改建为共同配送中心,使进货、货物加工等与销售职能分离,实现商品配送的集约化。

第五,连锁商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连锁商业在进行跨行政区域、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经营时所遇到的束缚大多可归因于现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旧有的产权组织制度。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客观上还将持续较长时期,从长期来看,连锁业经营规模的调整,只能在打破行政区划、所有制和行业壁垒的前提下通过竞争来实现。在现有条件下,大多是绕开了现有体制障碍,或是以企业自身经营实力和社会关系网络,打通被阻塞的管理体制通道。在现有行政格局之下,通过行政协调组建跨区经营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协调和调整的难度都比较大,也不易取得成功。而以股份制和加盟方式扩展连锁,绕开体制障碍,则是较为可行的办法。

第六,同改革初期相比,连锁业推展力量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中国连锁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发挥着积极作用的行业组织。例如,成立于1996年初的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即是由广东省境内的连锁经营企业及有关机构自愿参加组成的行业管理组织。协会会员囊括了省内众多大型商场、超市公司、便利店和专卖店等。其宗旨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联系,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和协调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会员服务,推动广东连锁经营事业的发展(上海有家自选商场协会)。这类协会在服务和开发方面开展工作,定期举办有关连锁经营的交流和技术推广,普及连锁经营知识和管理经验,树立连锁商业的整体形象,开拓国内外零售、服务与连锁经营顾问咨询市场。这类利益代表组织有可能成为零售业、饮食服务业及相关行业的权威中介组织,在连锁事业的发展中必将大有作为。

连锁商业在经营战略和内部管理上存在问题,可随着经营经验的积累、规模扩展及经营实力的增强,较快地得到调整和妥善解决;而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文化方面的缺陷,则可能需要在竞争压力下,经过较长的进化过程,逐步得到弥补。事实上,连锁经营为经历改革十余年后的中国零售业,打开了融入现代世界商业潮流的窗口,有志献身于连锁事业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无疑正在迎接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

标签:;  ;  ;  ;  ;  ;  ;  ;  ;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展望_连锁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