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公民体育锻炼的观察与思考_体育锻炼论文

中美公民体育锻炼的观察与思考_体育锻炼论文

中美市民体育锻炼的观察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体育锻炼论文,市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目的与方法

中国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东西方文化传统相距甚远,受其影响,大众体育也有不甚相同的特点。但差在哪里,别于何处,少见具体分析,实际调查研究更为鲜见。

各国文化又是相通的。为了解世界体育发达国家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发现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验,借以为我所用,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1996年8月,笔者借赴美学术交流之际,对美国亚特兰大、华盛顿、纽约和芝加哥等4城市的7个市民锻炼聚集地进行了近20天的观察统计。发放并回收有问卷42份。回国后的9月又于哈尔滨、北京和武汉进行了相同项目的调查。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完成了此报告。

2 比较与差别

2.1 锻炼目的:生命的质量与数量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具有多重性,如健身、健美、提高技艺、医疗健康和消遣娱乐等,同时,目的又有层次性,有主要目的(直接目的)和联带目的(间接目的)之分。调查发现,中美市民的锻炼目的虽都与增强体质有关,但主要目的却有不同的侧重点(见表1)。中国锻炼者以“养生治病”和“延年益寿”为首要目的者居多,约占统计总数的64.3%。人们对长寿、对生命的数量有执着的追求。美国锻炼者多数比较看重生命的质量,特别强调提高现实的体能,以欢度人生。他们当中,锻炼以“强壮体力”和“提高技能”为首要目的约占总数的76.2%。

表1 中美市民主要锻炼目的比较

养生治病 延年益寿 强壮体力 提高技艺 其它

中国(76人)27(35.7%)22(28.6%) 11(14.3%) 5(7.1%) 11(14.3%)

美国(42人)2(4.8%) 5(11.9%)

21(50%)

11(26.2%) 3(7.1%)

2.2 项目选择:竞技与自娱

据对美国华盛顿等4城市7个居民锻炼聚集地的647名锻炼者的统计,美国市民参加锻炼人数最多的项目依次是:1.棒球,2.篮球,3.轮滑,4.游泳,5.跑步,6.网球。他们多半在较标准的场地上,在相互竞争的气氛中练习,运动强度较大,体力付出较多,练习节律较快。中国锻炼者展现的则是轻松、悠然、自娱、自得的场景。人们采用的项目主要是:气功等各种健身功法,太极拳或秧歌、交谊舞等。练习强度较小,练习气氛平和,地点主要以公园绿地或江边湖畔等环境优雅处居多,相比之下,东西文化差异明显,中国市民锻炼轻缓、圆柔,强调神形一致,而美国市民在市场竞争的社会条件下,锻炼也多以争斗、抗衡、拼搏、超越等激烈的竞赛方式进行。

2.3 年龄分布:均衡与倾斜

体育锻炼参加者的年龄构成,既受不同年龄市民体育意识、文化生活结构和健康水平的影响,又受劳动强度和余暇时间的制约,中美两国上述国情的差别,导致体育锻炼参加者年龄分布也有明显不同(见表2)。

美国市民锻炼者的年龄分布与社会人口的年龄构成较吻合,老中青少年分布均衡。其中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青壮年与中年人,超过锻炼者的一半(56%),加上占19.2%的少年儿童,使市民锻炼显示出生气勃勃的景象,中国少年儿童学业繁重,多半时间拘泥于校园。中青年工作紧张,家务繁重,只有老年人退休离职,闲暇较多,因而,参加社区锻炼者中,老年人居多,竟多达62.9%,如仅就老年市民体育分析,中国无论在人口参加比例上,还是在活动规模、种类上,都超过美国,但这毕竟是年龄结构失衡下的优势,只是一个年龄层面上的先进。

表2 中美市民锻炼者年龄分布比较

少年儿童 青壮年 中年老年

中国(786人)62(7.9%) 120(15.3%) 109(13.9%) 495(62.9%)

美国(647人)124(19.2%) 19(29.4%) 172(26.6%) 181(28%)

2.4 时间间隔:高频率与小周期

中国多数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极强,每天清晨锻炼1次,每次1小时左右,定点定时,从不间断。这种持之以恒的练习,纳入了每日的生活制度,通过日积月累,对健康长寿的作用是深远的,有效的。美国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间隔相对较少,通常以月或周计,俱乐部成员(占统计人数的72.3%)每周锻炼2—3次,每次练习2—3小时。多半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或下班之后,非俱乐部成员练习无特别严格的间隔节律,常依据余暇时间多少,灵活安排,但每周或每月次数相对固定。这种小周期、长时间、自由度较大的锻炼,虽不及中国规律,并带有一些训练性和消遣性,但对于强身壮体,欢娱身心是有益的。(详见表3)

表3 中美市民体育锻炼时间频度比较表

锻炼密集时刻锻炼频度每次持续时间

中国(76人) 清晨5:40左右每周7.65次约1.25小时

美国(42人) 傍晚6:00左右每周2.61次约2.25小时

2.5 场地器材:规格与简化

中美两国经济基础的差距,反映在市民体育的物质条件——场地器材供应上,尤为明显。美国的体育设施按社区人口均匀分布,能满足市民锻炼的需要,如芝加哥文斯沃尔斯社区的体育中心,占地10万平方米,有1个棒球场,4个篮球场,6个网球场和1个儿童娱乐场,综合体育馆包括篮球馆、游泳馆、体操馆和健身房。所有这些场馆主要为本社区的5万多居民服务。除规定的训练比赛时间外,全天免费向市民开放。调查中还发现,美国体育场馆面向大众,讲究实用,很少有豪华的装修,设观众坐席的大型比赛场馆每个城市只有几座。体育器材供应充足,便于利用,如轮滑球门、排球网架等都有拼装组合的,携带十分方便。

我国市民参加体育锻炼,多半在露天公园绿地或江边湖畔进行。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锻炼项目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市民可在简化场地,甚至在路边,桥下锻炼。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限制了市民对项目与场所的选择。严重的是,规模越大,档次越高的场馆越远离了市民,北京、武汉、哈尔滨等3城市6个中心场馆,仅边角余地可供市民锻炼,而室内场地、塑胶跑道等标准场地公众则极难涉足。

3 分析与判断

3.1 经济制约下的市民体育落差

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大众体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决定着大众体育的结构与比例。尽管中国市民体育近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老年体育甚至达到了令世人瞩目的程度,但是,从市民的体育意识和投入力度上看,从参加者的总体比例与结构看,从社会所提供的物质条件看,从锻炼者所采用项目的集散程度看,从体育锻炼的科学监督与科技服务水平看,我国市民体育还落后于美国。

3.2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典型对照

中美的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市民体育也具有截然不同的风格,中国锻炼者强调修身养性,自我控制,多半自健自娱,以表现的形式,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进行。这种保健养生方式,独具东方特色。而美国市民的锻炼则多在相互比较,相对抗争的竞赛状态下。在游戏欢娱的气氛中,进行接触频繁,负荷较大的练习。这种竞技性练习,体现了西方的文化传统。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美市民体育是各显东西文化特征的范例。只有刚柔风格之分,无效能优劣之别。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共同繁荣与发展,应是正确的取向。

3.3 体育整体联动效益的差距

体育运动是多元的,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教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如何相互促进,互为融合,提高总体发展效益,美国的做法比较合理。美国大众体育所采用的多为竞技运动项目,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维系着天然的联系。青少年在社区锻炼中可以巩固和提高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所获得的技能,因而各类体育以运动项目为纽带,建立了稳固的链索体系。我国市民所采用的多属非竞技性的传统养生手段,参加者又以中老年人居多。因而,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距离较远,相互间尚未形成联动关系,链索效益不高。

3.4 社区体育服务水平的高低

市民体育是社会公益的重要方面,为其提供服务是市政当局的重要任务之一。美国不仅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着眼于社区体育,居民是当然的使用者,而且,经常组织不同年龄段,不同项目的市民比赛,器材研制与供应,体育评价与监督等也形成了市场,服务亦很周到。我国体育设施的服务的重点是训练,因而使本来为数不多的场馆更难为市民锻炼所利用,公园绿地风景网点则发挥了替代作用。各种比赛也多以运动员为对象,普通市民望而却步,科技服务和器材研制等其它相关供应亦起步迟缓,在市民体育锻炼的服务方面,中美两国差距十分明显。

4 思考与建议

4.1 组织: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大众体育是一种业余文化活动,组织管理应当以市民居住的地缘联系为纽带,依靠社区的网络组织和体育场所的幅射作用来实现,这在美国,在世界各国均已成为惯例。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群众体育作为一种福利,业缘联系牢固,主要在工作单位和行业内部进行。具有较强的封闭性,经济体制转轨后,我国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把组织、改革、服务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区上,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群众体育管理体系。

4.2 基地:强化体育设施的服务功能

体育设施是城市公用设施之一,市民有使用的权力,即便是企事所属场馆亦有为市民服务的义务。应当强调指出的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宗旨,因此,体育设施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就比美国做得更好。体育设施要端正服务方向,真正成为市民体育锻炼之家,要努力向居民开放场馆,并提供器材租借、灯光音响等多种服务。城市规划必须保证体育用地。新建体育场馆应以实用型的练习馆为主,少建利率较低的观赏性场馆。这些不仅是优化市民体育锻炼队伍年龄结构和项目布局的需要,而且能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4.3 活动:增加市民参加的体育比赛和交流

比赛是推动体育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市民体育锻炼的催化剂。美国社区不同年龄段不同项目的体育几乎常年不断,已成为市民闲暇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市民的经济能力和余暇时间大大改善,双休日活动指向处于游离、彷徨和选择状态,因此,选定有群众基础的项目,组织市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是极好的机遇。作为目前发展市民体育的重要举措,应大力推行,以起到动员、引导鼓励和促进的作用,以提高促进体育锻炼的质量。

4.4 机制:有步骤地实施市场调节

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文化消费,由于消费人数多,需求多数化,因而延用传统的国家拨款和计划管理很难满足几乎是全社会的需要。应逐步引进市场管理机制,通过灵便快捷,高效低耗的优势来调节供求矛盾,疏导层次需求。由于多数市民的体育投资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投资能力也有限,因此,价格要低廉。体育锻炼多有长期固定消费的特点,应给予鼓励。此外,还应兼顾项目需求特点、季节需求特点、性别年龄需求特点等。以调整余缺,满足不同的需求。

我国市民体育锻炼市场发育程度不一,必须有区别,有重点的开发,对劳务需要不迫切的部分(如老年人的徒手锻炼),没有必要硬性导入市场,但对于娱乐性项目和需求较旺的竞技类项目(如游泳、网球等)则应及早投入市场运营,并拉开服务档次,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搞好供应和服务。

4.5 战略:把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确立在民族康强上来

早在建国之初,毛主席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方针。对此要加强领会与理解,在中美市民体质的观察比较之后,感触很深,我们以为,增强国民体质,要特别突出一个“强”字,重点要落实在国民体质强壮上。要在抓好老年人体育,使其延年益寿,欢度晚年的同时,要特别强调青少年体育,强调壮中年体育,这不仅关系到民族康强,种族昌盛,而且可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对促进生长发育,强身壮体特别有效的运动中去,要使其采取一些有别于老年人的锻炼形式和负荷手段。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化的现实,应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潜在素质教育,以利于国民品格素质的提高,使中华民族的体质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强壮的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标签:;  ;  ;  ;  

中美公民体育锻炼的观察与思考_体育锻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