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凤壶小学 515100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文关怀行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都蕴含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地蕴含在学生所学的课本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小学语文教育中,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保障,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因此,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以及技能的全面发展。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方法合适,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素材,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境。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育内容。
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反复渗透、耐心诱导和细心培养。可结合多媒体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激发——探索——总结——探索”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教师要多尝试进行开放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不仅可以给学生以乐趣,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心情宣泄,帮孩子清理心里的“垃圾”
喜怒哀乐每人都有,然而多数人特别害怕把自己内心展示出来。殊不知这些情感累积太多,人是受不了的。尤其是小学生,情感易外露,自控力差,易怒易喜,你再叫他控制不能宣泄感情,他们自然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叛逆的举动。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学习这一重要任务完成好,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有时这些人不一定会及时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有些孩子也不会把心事说给别人听,所以作文本、日记本就成了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在实施过程中,我利用作文的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力求把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
论文作者:蔡燕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他们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素质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