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不断从课外阅读中吸取养料,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做好导读。如何有效导读?我结合平日阅读教学粗谈一下个人认为课外阅读导读的四条策略。
一、角色朗读激兴趣
记得曾经有无数人问曹文轩:“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他答道:“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可见声情并茂读故事,用肢体语言来“演”故事,用有趣、生动、夸张等手法来呈现故事,都能吸引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执讲《欧·亨利小说》导读课,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刚导入时,找男女两学生分别扮演《麦琪的礼物》男女主人公吉姆和德拉,用动情的朗读配上视频,再现了吉姆和德拉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卖掉了自己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片段,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作品、对作者的浓厚兴趣。
二、巧用猜读明重点
猜读,又叫悬测读书法,指阅读一本书之前,看前文,先做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比如看小说,可以推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猜读法有利于读思结合,提高阅读兴趣。猜读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把原文的有关材料作为依据,从文章体裁、有关段落、有关词句出发,作合理推测。把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猜想的正确与否都没有关系。打开书本后的猜测是用脑的开始,阅读,释疑,解惑,揭秘,整个都是用脑的过程。最后是在对比中获得真知,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提高了实际阅读效率。
执讲《骆驼祥子》导读课时,可以巧妙地运用猜读的方法猜情节、猜人物。教师出示资料“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让学生猜猜祥子是怎样一个人?猜想几年后祥子的生活会怎么样?出示人物一(虎妞)、人物二(刘四爷)语言、神态等描写,让学生猜猜她(他)和祥子之间的关系?每一次猜读之后,老师都会将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让学生在对照阅读中,有了阅读的兴趣,有了重点阅读的方向。
三、重视方法会读书
课外阅读的导读要从读书方法入手,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教师本本导、篇篇导,即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导读”一词中的“导”就是导方向、导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其他书籍。
执讲《骆驼祥子》导读课时,可重视“圈点批注法”的导读指导。圈点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一些比较固定的简单符号标出字、词、句、段。“圈什么”圈重点、难点、疑点、自己深有体会处。批注是指在文本空白处对文章加批语或注解。如何“批注”有“六法”,即对层、段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的概括式;对文中某一词语、修辞、写法进行分析评论的赏析式;对文中某一知识或内容发出自己疑问的疑问式;对文中意犹未尽处、留白处,进行合理“补白”的补充式;由书中内容而联想到文外的知识,比如一首诗、一个人或一件事等的联想式;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或感想的感想式。明确了这些读书方法,读书时就会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从而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品读语言悟精彩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文本都是由语言构成的。千百年来,无数的大师运用语言这神奇的工具表达了各自复杂微妙的感情,滋养,熏陶,教育着后人,引起人们的共鸣。任何作品的解读都必须重视从语言入手,进而咀嚼品味语言,才能窥得门径,进而探幽寻微,进而登堂入室。课外阅读导读就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揣摩、涵咏语言,从而了解文本的含义,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体会作者或显或隐的情趣,从而体味生活哲理,得到审美享受。
执讲《昆虫记》导读课时,可以注重语言的品味悟出精彩。老师可出示“那个生怕迟到而向着粪堆一溜儿小跑的是谁呢?它一直笨拙地挥动着自己长长的爪子,好像有一个机器在它的肚腹下面往前推着它似的;它的那对棕红色小触角大张开来,透着垂涎欲滴的焦躁情绪。它拼命地赶,它赶到了!还将旁边几位食客撞倒了!这便是圣甲虫,它一身墨黑打扮,在食粪虫中就数它的身材最为高大,而且它也是名气最大的一种。古埃及人对它尊敬有加,把它视作长生不老的象征。”让学生先将本段文字与《大百科全书》中对蜣螂的描写对比阅读,感受法布尔运用多种修辞,尤其拟人手法,使语言自然亲切、生动活泼、轻松诙谐、充满情趣。然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基调,或有感情朗读,或以诗的形式诵读,或……各种方式的品读,道出了对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赞誉“科学诗人”“昆虫荷马”“哲学家一般地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更让学生对《昆虫记》的趣言趣语有了兴趣。
对于如何上好课外阅读导读课,我还在学习和摸索阶段,没有什么成熟的、建设性的见解,只是在听课时的一点感触。
在求索中获得,在探索中发现。我愿努力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争取在课外阅读导读课上演绎自己的精彩,让所有的孩子在阅读之路上可以走得更远……
论文作者:宫水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语言论文; 吉姆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内容论文; 祥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