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_杨丽琼,叶敏,张姚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摘 要】目的:分析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成年人全血标本70份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对象样本采集前凝血功能均正常,经空针反复抽提使全血标本溶血,在溶血前后对标本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四项指标,总结分析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本组70份溶血标本经检测,较溶血前测定结果相比,TT、APTT、PTs均分别升高26.25%、8.47%、7.21%,而Fg降低了9.87%,且溶血前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溶血程度与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之间比例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溶血因素对促凝血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但其线性改变不会受到溶血程度增加的影响。

【关键词】溶血;促凝血检测;影响;分析

Effect of hemolysis on test results of procoagulant blood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emolysis on the test results of procoagulant blood. Selection methods: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January 2018 adults during whole blood specimens of 70 as an object for research,and all objects samples befor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were normal,the empty needle extraction to make whole blood specimen hemolysis,repeatedly in the hemolysis of specimens before and after the plasma fibrinogen(Fg),thrombin time(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prothrombin time(PT)and so on blood coagulation four indicators,summary analysis hemolysis effect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before hemolysis,TT,APTT and PTs were increased by 26.25%,8.47% and 7.21% respectively,while Fg was decreased by 9.87%,and 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hemolysi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olysis degree and changes in hemolytic results(P>0.05). Conclusion:hemolytic factors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of procoagulant blood test,but the linear change is not affected by the increase of hemolysis degree.

【 key words 】 hemolysis;Blood coagulation test;Influence;Analysis of the

在临床上,促凝血检测主要包括四项指标,具体为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上述指标对于机体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重要,特别是对于手术患者而言不可或缺【1】。通常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在于实验的标准化,但在止血筛检和血栓筛检等检验测定中,样本保存温度、送检时间等许多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存在影响【2】。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成年人全血标本70份,所有对象样本采集前凝血功能均正常,经空针反复抽提使全血标本溶血,即对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成年人全血标本70份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对象样本采集前凝血功能均正常,

1.1.1试剂

由SYSMEX公司提供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四项指标的相关试剂。

1.1.2仪器

采用BC-5500全血细胞分析仪,由迈瑞共生生产;采用CA-7000血液凝固分析仪,由日本SYSMEX公司生产。

1.1.3标本

本组70份血样标本均为真空抗凝管以109mmol/L枸橼酸钠采集5mL全血所得。

1.2方法

1.2.1制备标本

将本组70份全血标本5mL均完全混匀,然后装入两支试管中,分别为溶血组和非溶血组,采用空针对临床采血进行模拟,对正常标本反复抽吸1-5min使之溶血即为溶血组。经5min离心处理上述两组标本,转速为3000r/min,然后提取上层血浆用于相关指标测定。

1.2.2试验测定

首先对血红蛋白量进行测定,以对溶血程度进行判定,之后进行3次上机促凝血测试,结果取平均值,注意在1h内完成上述全过程。

1.2.3测定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百分比(测本底)配合散射光的方法进行测试,取光变化曲线的50%为凝血时间。

1.2.4结果表示

采用秒(s)表示TT、APTT、PT等指标,采用克每升(g/L)表示纤维蛋白原浓度。

1.3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溶血程度测定结果

非溶血组经离心后测得上层血浆中HB均为0.00g/L,表明该组不存在溶血情况;而溶血组测得HB在1-2g/L范围内,表明该组制作的溶血标本满足试验要求。

2.2促凝血测定结果

本组70份标本溶血前后TT、Fg、APTT、PT值散点图如图1所示。

图1 TT、APTT、PT值散点图

上图中,测定值为纵坐标,标本号为横坐标,溶血组为TT1、Fg1、APTT1、PT1,非溶血组为TT、Fg、APTT、PT。可以看出,溶血组TT、APTT、PT值较非溶血组均明显升高,而Fg较后者明显降低。

2.3两组标本测定值对比

两组TT、APTT、PT测定结果均值对比后,经验证不具有正态分布特征,采用秩次的假设检验,即溶血后测定TT、APTT、PT分别升高26.25%、8.47%、7.21%,Fg降低了9.87%,且溶血前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非溶血组对比,*P<0.05。

2.4两组不同溶血程度测定值的影响度

计算公式:(溶血组标本测定值-非溶血标本测定值)/非溶血组标本测定值=影响度,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溶血程度下TT、Fg、APTT、PT测定值的影响度

上图中,影响度表示纵坐标,溶血程度表示横坐标。试验结果中,与溶血组标本测定值相比,非溶血组的变化显著,表明溶血可影响促凝血测试。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影响度的散点呈散乱分布,且增减趋势并无定向。因此溶血程度的改变与TT、Fg、APTT、PT测定值的影响度无显著线性关系。两组TT、Fg、APTT、PT测定值之间差异显著,且与溶血前相比,TT、APTT、PT测定值均明显升高,而Fg则明显降低。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溶血组的标本测定值无线性改变。这表明溶血因素可影响促凝血检测结果,但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改变。

3.讨论

在对机体止凝血功能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促凝血检查是有效指标,而临床上常用筛查止血与血栓的实验即为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其对初步诊断患者的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术前准备,以及监测和评估患者用药疗效具有直接指导价值,且临床意义十分重要。但在临床实际测定工作中,测定结果常常因多种因素干扰而出现偏差【3】。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标本出现溶血属于常见问题,而以下几种情况可造成溶血:①保本处理不当。②标本运输期间操作不当。③真空管质量较差可造成标本管壁上血液较牢固的粘附,且离心时发生溶血的概率较高,或在吸取注射器中血液时真空管内可出现溶血现象。④溶血的一个常见原因即为采用留置针抽血。⑤使用注射器抽血时负压过大、血液注入试管中压力较大、注射器内形成泡沫等因素均可造成溶血现象【4】。

一般情况,只有未发生溶血的标本可用于促凝血检测,但由于溶血标本在临床上经常出现,因而需重新采集标本用于实际临床检验工作。因此该实验最初的目的是找出一个不受溶血影响的测凝血测试,或者只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受凝血影响的溶血程度临界值。有关临床实验表明,在促凝血测试的过程中,非溶血组和溶血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四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其中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有明显上升,血浆纤维蛋白原有明显下降。但在不同溶血程度标本中,上述四项指标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看出,溶血因素可影响促凝血测定结果,但不随其增加而出现简单的线性变化【5】。本文的研究中,70份溶血标本经检测,较溶血前测定结果相比,TT、APTT、PTs均分别升高26.25%、8.47%、7.21%,而Fg降低了9.87%,且溶血前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血程度与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之间比例关系不显著(P>0.05)。可以看出,该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报道一致。

根据血凝分析仪CA-7000的具体工作原理,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凝固法进行检测,即散射光比法+百分比终点法,而发色底物法可用于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因此可见,不同的测定方法决定着溶血这一相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差异。前三个指标在溶血前后呈显著增高的趋势,而后者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且除了对比色导致的影响外,血液中释放的红细胞中成分也可能对底物的凝固产生一定影响,且散射与浊度也会受到影响。但目前无法具体量化测定结果受到红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如血浆以及溶血中的颜色变化影响,因而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6】。

在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过程中,关于标本溶血影响测定结果的报道相对较多,但统计学结果中影响的具体项目存在一定差异,而这种现象可能与实验室中分析参数设置、检测仪器、测定试剂等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研究报道结果显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可明显降低【7】。但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个指标主要呈明升高趋势,且测定值不会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发生线性改变。但两组大部分测定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且试验中所使用的血液分析属于性能较先进的型号,且其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均相对较好,同时其抗干扰的能力也相对较好【8】。因此溶血组中溶血程度可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且其抗干扰能力也相对较强。在实际临床检验的过程中,溶血标本较为常见,且其血红蛋白含量通常在5g/L以下,而溶血组中其溶血程度明显超出该范围,如果次啊用CA系列的血液凝固分析仪,则不必一律将溶血标本当做不合格标本而拒收,尤其是临床急需检验结果或标本不可能再获取或获取苦难是,则可将溶血标本的测定结果一并汇报给临床【9】。

综上所述,溶血因素对促凝血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但其线性改变不会受到溶血程度增加的影响,因此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即为找到一个具体的溶血程度临界值。

参考文献:

[1]赵羚,马聪,韩丁丁,高玉娟,苏雁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8,24(16):3264-3268.

[2]于佳鑫.壳聚糖止血粉促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5):249-251.

[3]卫克生.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668-1669.

[4]张巧云,龙宪连,陈凤华,原正军,白静,王欣茹.溶血、脂血、黄疸对C肽和胰岛素测定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01):60-62.

[5]王秋菊,肖辉建,吴双,凌月明.稀释法消除溶血对凝血PT、APTT检测的影响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5,4(03):910-912.

[6]柳升东,李倩.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84-85.

[7]丁庆莉,虞红燕,王海刚,惠霏斐,卢旬,任传路.稀释法在消除溶血对凝血检测干扰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06):411-412.

[8]郑志友,徐玉兵,杨柳生.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01):25-28.

[9]刘文,雷佳红,唐中,唐婷,金玉慧,宋旭辉.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05):449-452.

论文作者:杨丽琼,叶敏,张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_杨丽琼,叶敏,张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