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大量先进技术和工艺应用其中,对于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由于人们的物质精神要求不断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工程技术提出的环保要求,促使工程技术愈加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工程项目管理难度。由于种种客观因素显著,导致我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各方面局限性较大,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和质量。本文浅析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路径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城市规划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城市房地产业迅猛兴起和发展,致使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压力逐渐加大,作为建筑工程建设方,既要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又要尽量在可能的限度内地缩短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同时,还要在保证建筑工程所用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更要尽可能地节约一些建筑资金。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图纸会审与方案选定
建筑工程开工前,承包商应根据设计院提出的图纸编制施工图,确定各项施工要点和有关技术标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编制的施工图进行严格会审。进行会审的主要目的是使各参见方都能明确工程基本特征、技术要求和设计意图,进而找出并解决可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会审过程中,通常涉及以下关键内容:其一,待会审图纸必须是得到有关部门签字确认的图纸,即保证图纸的真实性;其二,研究图纸的总体平面图,分析图纸确定的标高、位置和形状,保证平面图的内容和图纸完全一致;其三,进行综合检查,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其四,对不同专业的图纸实施审查,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以此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专业冲突;其五,针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应组织各参建方进行讨论,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至此,即可制定出一套可行的综合方案。
1.2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我国,由于国土的广阔性与地质的复杂性,建筑工程中地基建设常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软土地基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地基条件,其主要是由粘土、粉土等空隙大的松软土构成,对水粉含量的反应较大,导致土体整体状态不稳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常见的软土地基导致的建筑工程问题包括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问题与地基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软土地基应当加以处理。一般来说,通常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热学等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主要目的有三,分别是提高地基抗剪强度、降低地基压缩性与改善地基透水性,常见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有排水固结法、振动水冲法、强夯法、深层搅拌法等。
1.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不仅是一种最常用的材料,还涉及一套复杂、系统的技术体系,而且混凝土施工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首先,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进行科学的配比设计,确定不同原材料的设计添加量;然后,严格按照设计配比进行原材料混合与拌制,并控制好材料投加顺序、数量,以及搅拌的时间和温度;第三,做好混凝土的运输管理,装车前检查坍落度,并进行必要的防水保温,以免混凝土在运输时编制;第四,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安排合理进行混凝土浇筑,包括选择适宜的浇筑方法、在浇筑的同时进行振捣等;最后,重视养护,根据所浇筑构件或结构特点及作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并做好养护期间的管理工作,避免构件遭到破坏或出现裂缝等问题,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路径
2.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教育培训
2.1.1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建筑工程绝大多数人员为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故此,应该在施工前对人员进行岗位教育培训,尤其是安全生产培训,促使施工人员能够全方位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尤其是一些新的农民工,一定不要因为担心麻烦而忽视岗前培训工作。在帮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安全知识和施工技术的同时,禁止过分的追求施工进度忽视人员的技术培训,直接参加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为工程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
2.1.2优化用人机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以往任人唯亲的现象,应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包括施工材料采购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都应该改变以往任人唯亲的问题,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在人员招聘中主要以专业能力较高和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可以养遵循施工要求开展施工活动,尽可能避免工程埋下安全隐患。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所以应该严格把控施工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切实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基础和保障。
2.1.3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用人激励机制主要是用于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保持高度责任心,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强度大,尤其是农民工更希望获得更大的报酬,直接与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相关联。所以,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应该严格落实薪酬管理工作,无论是薪酬标准和奖金法发放方面,都应该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联系市场的薪酬水平,正确发放薪酬福利。同时,在福利发放方面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以此来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技术能力和施工经验优势,切实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
2.2进度管理
作为项目管理主要内容,进度管理的目的在于将各工序施工进度严格控制在预期限度内,避免逾期造成经济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以下方法:根据总进度要求制定各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的进度计划;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提高资源配置合理性和高效性;综合考虑所有可能对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做到协调处理,将逾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展,对进度计划进行优化调整,以免造成冲突。
2.3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筑的根本所在,而深入到位的质量管理则是保障建筑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材料质量控制,积极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多次的筛选和比较,以及规范的试验检测,确保所有材料的质量;全面提高技术水平,施工单位要做好和设计院的沟通,领会设计的真正意图,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促进合作交流,建筑施工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不同专业及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缺乏合作,则很难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所以促进合作交流很有必要;严格实行三检制,即部门内自检、部门间互检和质检员检查,通过三检制,能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隐患,是一种可行且简单的质量保证措施。
2.4成本管理
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使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从某种角度讲,成本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以下方法:编制合理的预算,将其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做好材料采购、机械采购与租赁等环节的成本控制;合理取用材料,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维护检修,使其始终处在良好工况;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现代化成本控制软件,实现对建筑施工成本的动态化和全过程管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当中。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为其实际操作中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因此,应当对此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国栋,车云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路径的若干思考[J].科技资讯,2017,04:61+63.
[2]黄卫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路径的若干思考[J].建筑知识,2017.
[3]卢兆曾,王凤刚,相树珍.浅谈施工项目管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J].山东水利,2016(7):62.
[4]黄利滨.浅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作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7(1):47-48.
[5]朱建中.浅议如何加强施工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2017(4):168.
论文作者:胡文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图纸论文; 地基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