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用电需求量在不断增多,这样就要求通过建设更多输电线路开展电力传输工作,以此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同时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电网建设运行的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预制管桩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预制管桩;施工控制;措施;混凝土基础
引言
就电网来说,输电线路是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完成电力、电能传送的主要基础设备,在国内电力行业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而架空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不断提升高电压等级电路的施工性能,还能提高电网整体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在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1预制管桩特点
首先,预制管桩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机械化设备,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数量,同时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清洁。过去在施工过程中,泥浆流通常是由施工钻井造成的,不仅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显得过于繁忙,不利于施工的逐步发展。但是,由于使用预制管桩,上述问题已经显着缓解,并且施工速度也变得更快,每台打桩机都能有效保证作业效率,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另外,在打桩过程中,桩身本身没有压力要求,因此进行再压缩会更容易,更快捷。起重机吊装时,用简单的施工设备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桩的数量大大减轻。
2探讨预制管桩施工控制措施
2.1预制管桩的验收、堆放
质检员要认真检查进场管桩的外观(即表面是否存在蜂窝、麻面、合缝漏浆、局部损坏、钢筋外露、横纵裂纹、桩身垂直度、内壁光滑度等)及几何尺寸(直径、壁厚、桩长、端头板厚度、平整度等)进行验收,不合格的管桩不得进入现场。同时检查管桩每批次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必须使用耐压的枕木作为管桩垫木,施工现场的管桩要按长、短分开,摆放整齐,调运要轻拿轻放、防止猛烈的碰撞。
2.2打预制桩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定轴线和桩位)→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桩尖就位、对中→静力压(锤击)桩→接桩→静力压(锤击)桩→可能存在第三次压(锤击)桩、接桩→送桩至设计要求→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2.3打预制桩施工关键控制
2.3.1试桩
施工前必须先完成不少于2根静压试验桩,确定管桩贯入度、桩长并校验压桩与锤桩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专人填好试桩记录,经各方认可签证后,才能开始其它桩施工,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2.3.2压桩的顺序
压桩的顺序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质、桩基的设计布置密集程度,压桩机移动方便,减少挤土反应等因素,一般应由中央向两边或从中心向外施压,不得逆方向进行,在亚粘土及粘土地基施工,应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免地基向一边积压,造成压入深度不一,地基挤密程度不均。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2.3.3作业条件
辗压平整施工场地,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桩基的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网,必须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妥善加以保护。桩位线采用打入稳定钢筋头,并用白灰做上标志,便于施打。对于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打桩前处理完毕,周围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受影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并设置观测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4管桩就位
在施工期间,确保打桩机垂直且稳定,无倾斜或移动。首先拿起钢丝绳和索具,然后用索具绑定环上端附近的桩,一般不超过30厘米,然后启动机器抬起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到桩的中心,慢慢放下土壤,位置准确地说,桩帽或桩箍可以在桩顶扣住以去除索具。专业人员在打桩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和测量周围建筑物,检查有无变形或裂缝,并在桩侧或桩架上设置尺子,以便观察,记录和调整施工期间桩的垂直方法。从前面和侧面看,两台起重机用于观察90°方向上的两台起重机。如发现倾斜,应立即调整,以确保桩后垂直度的偏差不超过1%。
2.3.5施压
稍微启动打桩液压缸。当堆积到500mm的地方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高度,以确保桩的垂直和水平双向垂直偏差不超过0.5%。然后启动打桩油缸,慢慢按压桩,控制压力。速度一般不应超过2m/min,压桩应连续,同一堆的中间间隔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施工过程中应使用自动记录设备,专人对施工进行良好记录。开始时,应在桩下每1m记录一次油压表的压力值。最终压力值通常由摩擦桩的桩长来控制。当桩长小于15m,密砂或粘性土的承载层为承压层时,设计载荷应为最终稳定压力控制条件的2倍以上。电压不小于5次,每次1分钟;当桩长大于15m或密砂为承压层时,应采取设计荷载的2.3倍的最终稳定压力,且调压不小于5次1分钟。确定每次电压调整的最后一次管桩的穿透情况,最终穿透深度小于20mm。如果发现堆的位置和要求有很大差异,相关单元应在堆到新位置后进行研究和处理。
2.3.6接桩
下接桩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并设导向箍筋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桩节应保持顺直,弯曲矢高不大于桩长的0.1%,且不得大于20mm。管桩焊接前,上下剪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露出金属光泽。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围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拆除导向箍后,两个焊工对称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小于二层,清理干净内层焊后进行外一层焊接,内外层焊缝接头位置应错开,焊缝应饱满连续。确定配桩计划,预计桩长,选用合理的桩节组合,减少接桩次数,并考虑同一承台的桩接头位置应错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接桩桩头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补刷防腐漆,确保防锈防腐需要。管桩顶部的桩芯内填钢筋混凝土,锚筋伸入承台内,完成管桩与承台间的连接。压桩后宜用小木板覆盖桩内孔,以免土石落入管芯内,影响管桩内孔与桩芯灌注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
3质量通病及对策
3.1桩身断裂或桩头碎裂
对策:管桩强度必须达到100%,严格检查桩的外观质量,校准桩心,方可打(压)桩;选用符合的桩垫、送桩器;仔细研究地质报告,严格控制收锤标准,以及按试桩时确定的锤落距施打,控制每根桩的施打(压)时间。
3.2沉桩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对策:请勘察部门进行补探。预控措施必要时先进行引孔,合理配桩;选用合适的、性能良好的桩锤;施打前确定好施打顺序并严格执行,严格控制收锤标准或改变施工方案;同时密切观测桩上浮量。
3.3桩顶位移、桩身倾斜
对策: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与设备检查;采用跳打法施打并及时观测桩上浮量;仔细研究地质报告,先处理地下障碍物后再施打,若埋深较深先报告各主管部门再拟定施打方案;严格控制收锤标准;不得在沉桩期间开挖基坑;接桩时上下桩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及时进行调整;轻落锤,采用长桩。
3.4断桩处理
对策:桩施工过程出现错位,垂直度不好,桩头压烂等,要坚决废桩,重新补桩。当地质不良如淤泥层过厚或软硬土层变化急剧时,容易出现断桩事故,必须采用加桩的方法处理。桩头受到轻微破坏时,可采取混凝土封底的办法进行防水处理,可以弥补桩头的损伤。
结语
通过掌握预制管桩施工关键控制方法,提前做好相关预控对策,严格控制各道工序,肯定能保证预制管桩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桦.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工作性状及工程设计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
论文作者:胡鑫1,戎改丽2,潘俊岭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管桩论文; 桩头论文; 线路论文; 对策论文; 压力论文; 设备论文; 措施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