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天等县上映乡温江小学,广西 崇左 532803)
摘要:数学美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美,分别是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你觉得数学非常枯燥难懂?它是我们学生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人人都能在数学课堂中获得发展,人人都能得到美的享受。针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美,本文提出相关策略、指导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美学元素;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贯穿于课堂“四基”的落实之中,通过渗透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美在内容上来看,具有结构美、语言美、对称美;从形式上来看,有神秘美和形态美。究竟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美呢?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的现状
在一节完整的40分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能集中在10到20分钟。学生参与了课前导入的部分,却无法集中注意力参与探究新授课的知识点的活动,更对巩固练习的题目感觉力不从心了。长期下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创造美学因素,营造美学感觉,挖掘美学素材尤为重要。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小学生数学课堂的现状,我们要学会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心理学指出,除了智力因素对学生课表现造成影响,还包括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向、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环境、身体素质等。究其原因,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兴趣的有以下方面:
(1)缺乏自信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犹如畅游在儿童的乐园中,而非进入儿童的地狱。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无法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引起的不良后果颇多,日常的作业不会写,错题不会订正;单元测试表现不好,巩固提高的题目无法突破。久而久之,就放弃了数学学习,也谈不上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美了。
(2)缺乏自制力
在小学课堂中,计算类的题型会在每一节课进行强化。面对计算题,部分学生因为口算不出,又不愿拿出草稿纸,再加上计算步骤比较繁琐,产生为难情绪,无法克制自己的懒惰;解决问题的题型,在单元学习中也会遇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甚至一听说是难题,自身缺乏克服困难的居心,就不想动脑思考,就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前预习,提前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课堂认真听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课后复习,进行查漏补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掌握了基本知识,达到教师设置的基本技能之后,要领悟教师渗透的基本思想,比如最优化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在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中,促进课堂学习效率高,思维活跃。
三、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教师可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美
在数学课堂上,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细细品味教材之美,感受其中的美学元素。关于"0”,有诸多含义,指圆满,也指清零,一切从头开始。如"零头”、"零星”、"零丁”。三位数“105”,读作“一百零五”,在数位上分析是,个位是5,十位是0,百位是1。在阿拉伯数字没有引进之前,它表示比100多5的意思。在引进之后,更突出了0数字“0”的含义。它属于个级数字,0在中间需要读出来,"零”字与"0”含义正相对应,感受0的神秘之美。再比如表示无穷大的“∞”,像一条蛇的形状,除了具有对称美,刚让人感受到无穷无限,生生不息。背诵圆周率是大部分学生觉得困难的知识,如何巧秒地背出来呢?据说,解放前,浙江省某处山下由一所小学校的教师布置学生背诵圆周率,要求背到小数点后22位,即3.1415926535897932384626,背不出来的要打手板。谁知等他喝酒下棋回来,学生们都能背诵出来。后查得知原来是班上一名聪明的学生吧先生喝酒后的事由谐音编成了一个小故事。故事情节是: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从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二)创设问题解决情景,培养数学审美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会对单一的数字,单一的数学知识点感到疲倦,兴趣度一般可以保持20分钟左右。为了点燃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教师设置充满美学的游戏,比如在学习《线段、直线和射线》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伸出双手表示直线,再握起一边手的拳头表示射线,握起两边拳头表示线段;也可以播放有趣的动画视频,视频中自己编辑与学生有关的数学信息。
(三)联系实际,感受几何图形结构美
纵览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发现数学具有结构美。如:由7个基本的几何图形拼成的七巧板,不仅可以拼成正方形,还可以拼出生活中物体的平面图形:如人形、鸟兽、花草、房屋的表面等。学生通过拼一拼,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还提升了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图形形态之美,妙趣横生。
数学美需要细细品味,当我们悟出了一个出色的数学公式的生成过程,找到题目的最优办法,成功地喜悦随之而来。剪出蝴蝶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寻找到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到一个公式的对称式,不由让人觉得心中充满美感。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成尚容:学会数学地思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3]汪卫平: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
[4]王圣飞:浅谈数学中美的熏陶,2010年11月。
[5]张远洋: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兴趣,科技信息,2008年第29期。
论文作者:农大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课论文; 课堂论文; 美学论文; 堂中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