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全面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工作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政区域论文,界线论文,重要意义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行政区划属上层建筑范畴,它是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被古今中外的国家管理者所重视。而行政区域界线则是国家依法实施分级管理的依据。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粗放的状况已很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全面勘界工作,尽快全面法定行政区域界线,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既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全面勘界,是管理国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众所周知,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遗憾的是,历朝历代国内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从未正式全面勘定。建国以后,这项工作也一直未能提到议事日程。长期以来,由于界线不清而引发了许多边界争议,积累了不少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影响到国家管理,造成不少损失,也牵扯了中央、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不少精力。建国四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不少高层领导同志曾亲自过问或亲自出面领导解决边界问题。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的基本做法是被动调处,费力不少,但成效甚微。实践证明,这样做只能治标,未能治本。1984年,民政部曾提出勘界的设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开发利用的加深,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利益机制的驱动,矛盾越来越突出,各方面解决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国务院一直很关心这件事,早在1988年7月, 李鹏总理就明确指出:对行政区划这个大问题,要从战略上考虑,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根据李鹏总理的指示,1989年3月,民政部等12 个部门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勘定行政区域界线试点工作的请示》,正式提出了勘界是解决边界问题的根本出路和先试点后铺开的意见。同年6月初, 李鹏总理以及姚依林、田纪云、王丙乾、陈俊生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审阅批准了从1989年起进行6条省级界线的勘界试点。 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大边界工作者上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忧,下为边界地区百姓解愁,默默奉献,艰苦探索了6年, 取得了勘界试点工作的成功。探索了路子,摸索了经验,为全面勘界奠定了基础。
1994年5月,李鹏总理又提出明确要求, 要把行政区划问题解决好,这一届(政府任期内)要把省界、县界划清楚。根据李鹏总理的指示,民政部在认真总结勘界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开展全面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工作的请示》,目前,国务院领导已有原则意见,拟开展全国勘界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为什么如此重视勘界工作呢?原因就在于这项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管理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乃至党和政府威信形象等全局性的大事情。
第一、勘界工作关系到社会安定。为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党中央制定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保持稳定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一个稳定的局势,任何事情都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由于全国边界线普遍不清,诱发出许多边界争议,已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边界争议一旦形成,矛盾错综复杂,往往愈演愈烈。争议地区的群众反目成仇,经常发生械斗,小规模的几十人,大规模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酿成了许多流血事件,每次械斗的发生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为处理争议,牵扯了有关各级政府很大精力。边界争议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安定团结,破坏了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所以说,为了给改革、开放、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下决心彻底解决边界问题。
第二、勘界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区域与经济管理区域基本相一致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本区域的经济搞好,首要的是要对所辖区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开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建设。而边界线不清,资源权属不明,甚至毗邻地区重叠管辖,必然会影响资源的利用和长远规划。从中央到地方的资源主管部门,对此体会更深,呼声日益强烈。边界争议的实质是争资源。在争议区内,一般都有比较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遭到了掠夺性的开采,令人痛心。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而且在一些地区还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遗害于子孙后代的难以挽救的严重后果。因此,勘界工作与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影响。
第三、勘界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制建设。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近些年,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法律,如民族区域自治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等,都有按照行政区域实施的规定,在边界线不清的地区,因边界争议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经济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渎职等触犯法律的行为,以及相应的行政责任,因缺少法定的边界线作为判裁的依据,难于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也是边界争议突发事件难于处理的症结所在。因此,行政区域界线未经法定,极不利于国家法律在边界地区的贯彻执行,严重影响了法制建设。有的还影响到民族团结。
第四、勘界工作关系到国家实施有效行政管理,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与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边界争议的大量存在,并经常发生械斗,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群众对边界争议得不到根本解决,反映十分强烈。对此,群众十分不满,上书党中央、国务院,甚至集体到北京上访,勘界的要求十分迫切。近些年来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这方面的提案、建议或批评不断增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求政府尽快采取根本性措施。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不倾听群众的呼声,不体察群众的切肤之痛,任边界争议拖下去,就会犯官僚主义的错误,就会失信于民。长此以往,不仅国家难以对边界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碍政令畅通,而且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影响到中央的权威。
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样的新形势下,开展全面勘界工作,尽快全面法定边界线,走彻底解决边界问题的有效之路,是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由国家组织全面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在我国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这项重大措施实施后,不仅将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边界纠纷,而且将彻底结束我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粗放的状况,步入依法治界的新阶段。全面勘界是加强管理国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以法治国的需要,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对于国家依法实施有效行政管理,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