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随机抽取某院130张用于治疗月经病的中药处方,统计分析后得出我院治疗月经病以补虚为主,使用频率前20味中药为淫羊藿、菟丝子、党参、续断等。同时随证配伍燥湿利水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等,体现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
【关键词】月经病;中药处方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137-01
月经病为妇科常见高发疾病,现代中医认为其致病主要受肾、脾、肝等脏腑影响[1]。现随机抽取某院中医诊断为月经病130张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1.方法
对抽取的130张处方,从处方剂数、患者年龄、常用药味数及占比等方面进行分析。
2.结果
由处方统计结果得出:该类病人年龄为23~48岁,其中年龄30~39岁患者占比较大。详见表1。处方剂数多为5~7剂,占比到达54.62%。详见表2。常用中药为党参、菟丝子、淫羊藿、续断、牛膝、枸杞子、熟地等。详见表3。
3.讨论
我院月经病患者服药多为7剂以内,短疗程可根据病情随证更改。用药方面是以补脾肝肾为主:如淫羊藿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等。同时配伍补气、滋阴、补血药物:如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组方时或加入白术、茯苓等以健脾、燥湿利水,或加入鸡血藤、丹参等活血祛瘀。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肾所藏之先天之精为天葵产生的原生动力,故肾虚易冲任不固而致月经不调。脾为后天之本,能统摄血液,脾气虚弱,则血液失去统摄而妄行。肝为藏血之脏,调节血量。因而脾肾虚弱、肝气不畅极易引起妇女月经不顺,治疗时当虚则补之,实则通之。调经治本,中医起效虽慢,却效果显著[2-5]。
【参考文献】
[1]李成华.肾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J].光明中医,2011,26(10):2098-2099.
[2]田杏红.妇科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5,8(8):131-132.
[3]宋艳.中医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43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6,31(1):24-26.
[4]杜宝生,张彪.中医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的优势及特点[J].大家健康,2014,8(20):50.
[5]王明俊.月经不调的中医辨治方法及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6,(13):152-153.
论文作者:刘江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月经论文; 处方论文; 月经不调论文; 中医论文; 续断论文; 中药论文; 菟丝子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