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姑·阿不都艾尼 新疆喀什市东城第三初级中学 844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问题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3-167-01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语文的改革是发展史必不可少的。所以,语文的改革和发展要紧跟时代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
1.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语文教师应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年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必备素质。思想开阔、视野开阔,有丰富的创造性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我们不能光教会学生如何读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当前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社会。教师的教育观念、理念、思维方式、培养人才模式都应具有创新意识。
2. 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趋向人文化,以人为本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口号。传统教育有“三个中心论”,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整个一堂课,都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框架展开的。学生只是像"道具"一样,被动地配合。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1 由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一堂课如何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老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地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教师只是解决了自己的"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并不能保证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同时重视"育",即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每个学生本身的情况,综合地协调利用各种因素来影响,来"培育"学生,以便让学生自己会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做自我发展的主人。
2.2 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甚至让学生去背诵”标准答案",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3.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里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共和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这些评价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
3.1 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碰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议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考试不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为惟一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3.2 考试的改革重点
3.21 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传统的考试多以答案惟一的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地内容为主,考试内容的这一变革使传统的题海战术,大量练习这种通过增强技巧的熟练性和速度、提高记忆的准确性来换取高分的教学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打破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
3.22 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的传统做法。传统的考试以纸笔考试为主,这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它无法适应考试内容方面日益重实践、重创新等的变化。比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不能单凭一张考卷加以说明的,它需要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加以操作,才能较好地做出评价。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潜能,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去,才能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07.
论文作者:阿曼姑·阿不都艾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语文论文; 新课程论文; 考试论文; 传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