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殷亮论文_殷亮,徐海涛,颜景华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殷亮论文_殷亮,徐海涛,颜景华

殷亮 徐海涛 颜景华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261206

【摘 要】目的:思考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诊治的5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借助CT检查的方式,和病理学诊断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率。结果:CT检查中,确诊率为96.00%,待确诊为2.00%,无异常为2.00%。结论:针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诊断具有高确诊率的优势,还呈现方便、经济的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CT;确诊率

脑梗死即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若未对患者予以及时且有效救治,则会引起机体死亡事件。随着医疗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脑梗死可通过DSA、CTA、MRI等方式予以确诊,但却存在检查时间长、过程复杂等缺陷,并不适用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对此,抽取2011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诊治的5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思考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效果。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2011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诊治的5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男女比为28:22;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37岁,年龄区间在(47.3±1.8)岁。入选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低于6h,均满足脑梗死确诊标准。

1.2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电压120kV,电流200mA,层厚5mm,层间距5mm,窗宽50-75Hu,窗位10-20Hu),执行头颅CT检查。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以OM为准线执行头颅扫描。首次发病检查时间<6h,二次扫描则为18h。同时,CT扫描由2名及以上医师协助完成,以大脑形态、脑沟池数据检查的方式,做好相应的诊断鉴别工作[2]。

1.3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软件SPSS 21.0,对本文数据汇总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x2经验。若P>0.05,则证明数据相似,无研究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CT检查中,确诊率为96.00%(48/50),待确诊为2.00%(1/50),无异常为2.00%(1/50)。同时,5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30例为脑实质密度降低、12例为局部脑肿胀、7例为单侧动脉血管高密度状态,1例无异常。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使之呈现缺血性、缺氧性坏死,且逐步进展为神经功能缺失。特别为大面积脑梗死(large area cerebral infarction),因发病部位集中在颈动脉主干,是脑卒中疾病中相对重症的一种,其还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处理,仍会对患者预后效果、生活质量造成威胁。而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病死率高达5-15%,且多由脑疝、心力衰竭和肺炎等事件引起,而10-20%患者则在二次发病时死亡。

CT检查作为简便性、实用性现代医疗常见诊断方式,也是目前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方案。原因在于:发病时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往往会在担心疾病、治疗费用的前提下,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而这也会增加其诊断、治疗工作的难度系数。再者,和其他诊断方式相比,CT诊断以高普及性、高认可度的的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与认可,使之在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在临床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除此之外,若在CT检查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按照以下标准予以自检,即存在脑血栓患病史,发病前数日-数周内存在肢体乏力、头昏和麻木等症;重体力劳作、激动和饮酒、排便期间,脑出血患病率极高;70%以上脑出血患者均存在高血压史,可通过血压测量的方式预防此类问题,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则未表现为血压增高;起病时表现为呕吐、头痛等症[3]。

目前,针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方式多为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1)溶栓治疗。多在发病3-6h内施行,以静脉/动脉溶栓的方式,对管腔堵塞问题予以处理,常见药物为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等。但是,因溶栓治疗往往会引起颅内出血,而这也是阻碍其临床应用的关键。(2)常规治疗。调节血压,若血压降低则会加重机体脑缺血状况;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若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则可使用吸氧治疗,特殊情况下可切开气管;降颅内压、调节脑水肿,常见药物为甘露醇,但若患者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则可使用速尿、甘油果糖等药物;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4]。

而在脑梗死预防措施把控中,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18.5-24.9kg/m2、腰围控制在90cm以下,则是预防脑梗死的关键;戒烟酒,因香烟类含有诸多有害物质,侵入机体时可对植物神经予以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机体胆固醇水平增加的情况下,会引起动脉硬化;劳逸结合,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因精力、体力的有限性,使之在日常生活多集中在静坐、看报等活动中,以此保证休息的充足性,而这还可在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的前提下,预防脑梗死[5]。

本文可知,CT检查中,确诊率为96.00%(48/50),待确诊为2.00%(1/50),无异常为2.00%(1/50)。同时,5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30例为脑实质密度降低、12例为局部脑肿胀、7例为单侧动脉血管高密度状态,1例无异常。综上所述,针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诊断具有高确诊率的优势,还呈现方便、经济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天厚.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2):170-171.

[2]孙全立.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26-2226.

[3]陈耀棠,利唏,于晓君,等.超急性期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4):691-694.

[4]张永珍.CT平扫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1):141-142.

[5]宋德明.MRA与DWI联合应用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7):1332-1333.

论文作者:殷亮,徐海涛,颜景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殷亮论文_殷亮,徐海涛,颜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