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背后的隐忧_人工智能论文

人机大战背后的隐忧_人工智能论文

人机大战背后的隐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忧论文,人机论文,大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李世石最后的失败还是让人类陷入对自身身份与未来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智慧”的隐忧中。

      阿尔法狗真的很可怕吗?

      阿尔法狗真的成为了世界“棋王”吗?可能不服机械智能的观者会认为李世石还不能代表世界围棋的最高水平,而且李世石太过“狂妄、傲骄”,这种“情绪性”棋手很容易被冷静的机器人击破。同时也印证了一句古语“花无百日红”,李世石迟早会因自己的骄傲付出代价,联系到一向“以智力优势自居”的人类,又败给自己创造的“代表人类智能”的机器人,这其中的滋味自然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们崇拜代表人类智慧的机器人偶像,同时又怕偶像不受人类控制反制人类。那我们人类的尊严又何在呢?

      但对于机械主义者来说,阿尔法狗的胜出则被看成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又一次胜利。从这个意义来说谷歌已超越了国界,谷歌科技已经集合了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所以备受关注,至于谷歌背后的商业玄机,恐怕是目前很多高新科技公司追求的最终目的,这种被寄予人类梦想的科技创新,如果不是为了受惠于人而只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卓越和获取高额利润,它最终的走向其实更应该引发人类深思而不仅仅是对阿尔法狗的担心。

      不久前,苹果“解锁案”就引发争议,苹果方认为基于保护“客户隐私”就不应该配合警方办案,而警方认为苹果解锁有助于了解案情真相,结果谷歌等很多高科技公司都站在苹果一方,认为警方要求苹果解锁是违背了苹果公司的独立性,事后比尔·盖茨接受媒体采访认为苹果应针对具体事件,警方要求解锁只是就犯罪分子的犯罪记录有所了解,而不是为了窥视犯罪嫌疑人的隐私,苹果就应该解锁,结果比尔·盖茨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显然这些人认为科技公司的“客户之上”与“隐私权”规则可以超越社会公义、安全之上,这就带来对科技伦理与科技垄断新的思考。《金融时报》评论文章就认为,这些高科技公司不是生活在道德真空,如果这些公司不受现有法律或者说人类道德准则制约,他们的产品被犯罪分子或者恐怖分子获取,而科技公司基于“客户至上”的原则不配合政府部门,就会造成社会混乱。

      所以,过度创新与对科技产品的过度依赖,让很多科技公司已经成了“独立王国”,如果它们超越于人类一切道德之上,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则与科技伦理出现,它最终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最终伤害人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战斗篇”就描绘了恐怖的战争场面,在公元几千年前的南亚次大陆上,代表人类的罗摩就与代表魔界的罗波那展开了世纪大战。有历史学家认为,印度曾被毁于一个灿烂的文明,从诗歌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及所使用的武器,应该是人类与“机器人大战”,或者人类与外星人大战,《罗摩衍那》就是警示战争的悲歌。

      卡梅隆在《终结者》中,也对科技发展的未来产生了隐忧,电影讲述了一项由人类开发的智慧系统“天网”,在产生自我意识后,释放核弹造成人类世界的完全崩坏,随后又制造出大量的机械军团以及智能机器人“终结者”,打算将剩下的人类赶尽杀绝。

      这看似危言耸听,但如果人类是把人建立在纯物质与原子构成这样的认知上,那么人工智能最终会超越人类统治人类的担忧就不是没有可能。

      人机能和谐相处吗?

      但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机器人没有意志,也不会生育,如果机器人不听人类命令,我们可以断电。具体在阿尔法狗的棋艺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危辉就认为,“阿尔法围棋”利用强大的机械记忆和机械计算能力,通过以前的棋谱,输入当前棋局的状况,输出应对策略。“但这并不表示它能够理解围棋里面的很多精髓”。

      但懂围棋的人都认为,阿尔法狗已经很“美妙了”,阿尔法狗的算法相比以前有了大大的优化,更令人惊奇的是阿尔法狗所具有的“深度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它在优化计算基础上加入了模仿人类神经网络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是一只会自学习的狗,而不再是一款冷漠的机器。

      李开复也认为人工智能的开发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它绝不会代替人类的思考。即或是智能工程发展到较高水平,它也只会代替人类在数字、逻辑思维上的能力,从而把不喜欢理科的人从抽象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人文、艺术、写作等更能发挥个人优势的工作。

      这是人机和谐相处的美好远景,就如斯皮尔伯格在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创造的可爱机器人“大卫”,它懂人类情感,能与人类互动,甚至会回报收养它的人类妈妈以爱,当妈妈出走他会寻找、营救,这因此感动了无数人,为何AlphaGo取名阿尔法狗,它也代表人类对控制欲与情感绝对忠诚的幻象。因为人受个人意志与自我左右,在与他人的情感互动中时常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恋爱中的人、父母对子女、帝王对臣民,都会出现情感的掌控与反控制,最后发生与自我期许相反的失落感、不安全感,而一只完全能满足个人需求、能回应以绝对的爱的机器狗,那不就是人类所能奢望的最完美的“伴侣”吗?

      科技与人类尊严

      机器学习、图像识别、3D、无人机等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军事中,但人类对新科技的追求还远没有止境,苹果、谷歌等高新科技公司在不断推出自己的产品,这些“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人性化产品给人带来了生活方便的同时,也不同程度造成人的“科技依赖症”,甚至使人出现记忆力、行动力的退化。

      但科技创新并不会停下,他们总想用科技方法解开生命的奥妙,甚至像上帝一样创造新的人类。如今生物学家与人体科学家希望将情感、意志“数据化”,进而使机器人拥有独立意识与人格设想,在学者慕溪看来,这些设想无疑是源于对人的机械论与原子论的认知。“其实,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设想,甚至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就提出过‘万物皆数’的哲学理念,最近的医学、心理学和唯物主义都试图把灵魂看成大脑的一部分,将人本身看做是一台由力和因果操纵的机器,所以他们都在思考如何将人的思考、意识和情感还原成大脑和神经系统活动的方法”。

      慕溪认为,这就是人对自己的妄自菲薄,觉得人就是“物质构成”,而不是上帝取了自己的形象让人比其他的生物都高贵,那么人工智能取代人就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在逻辑推理、自我学习上,未来的机器人会比人更有优势,但机器人永远不会有情感、不懂喜怒哀乐,更没有追求圣洁、公义、良善之心,而追求良善才是人类尊严而不仅仅是建立在“智力优势上”,不然,人类就会陷入到身份焦虑中。

标签:;  ;  ;  ;  

人机大战背后的隐忧_人工智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