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探讨论文_余光仁

乳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探讨论文_余光仁

(云南省宣威市求实医院外二科 云南宣威 655400)

【摘要】目的:对乳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100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不采用任何抗药物,对比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术后体温以及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WBC计数以及术后体温等方面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两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与是否使用抗菌性药物无关,使用抗菌性药物增加了住院费用,但对于预防切口感染无显著作用。

【关键词】切口感染;抗菌药物;乳腺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40-02

切口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乳腺手术并发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切口感染的预防工作是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使用抗菌药物是以往预防切口感染的主要手段,然而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感染源耐药性的增强,对于乳腺手术来说,手术切口愈合周期较长,切口范围较大,抗菌药物是否能够真正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仍然有待商议。为此,本次实验研究选取200例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对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全部2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100例。观察组女性患者92例,男性患者8例,年龄最大59.5岁,年龄最小36岁,平均年龄46.14±7.78岁;对照组女性患者93例,男性患者7例,年龄最大61岁,年龄最小34岁,平均年龄46.65±8.1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等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及乳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患者给予纤维瘤、囊肿切除术治疗,对合并疾患进行积极处理,术前8小时备皮、禁饮食。术后镇吐、止血,6小时后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适当进行床上活动。术后1时可正常饮食。对照组患者术前0.5小时及术后1时使用头孢唑林钠2.0g。观察组不采用任何预防性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切口情况、白细胞计数、体温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切口红肿、白细胞计数激增、体温异常等状况,立即进行细菌学检查,为患者提供抗菌治疗。

1.3 切口感染标准

(1)表浅切口出现痛、热、肿、红症状;(2)切口分泌物呈脓性;(3)白细胞计数在。10×109以上,体温达到38℃以上;(4)局部疼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中统计学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4.0版本,在计量资料方面,(x-±s)代表标准差,±代表平均值,以t检验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对比例数值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各项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具有充分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病例,为患者提供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对照组1例切口感染病例,为患者提供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体温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前体温术前体温36.45±0.22℃,术后6小时体温36.9±0.22℃,术后24小时37.15±0.26℃,术后48小时37.25±0.25℃,术后72小时36.85±0.26℃;

对照组患者术前体温术前体温36.5±0.21℃,术后6小时体温36.85±0.23℃,术后24小时37.09±0.25℃,术后48小时37.20±0.26℃,术后72小时36.90±0.27℃。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在体温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白细胞计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前体温术前白细胞计数5.84±0.62,术后6小时6.82±0.69,术后24小时7.12±0.75,术后48小时8.25±0.76,术后72小时7.56±0.69;

观察组患者术前体温术前白细胞计数5.79±0.65,术后6小时5.74±0.71,术后24小时7.10±0.76,术后48小时7.95±0.74,术后72小时7.51±0.68。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在白细胞计数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住院时间7.7±1.2日,平均住院费用10263.5±138.25;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住院时间7.2±7.5日,平均住院费用1358.0±162.6。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两方面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如何做好手术患者的抗感染工作是医疗机构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乳腺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流程的不断完善,围手术围感染发生率不断降低。非感染性乳腺手术切口属于无菌Ⅰ类切口手术,通常认为患者在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弱等情况下可以使用抗菌性药物。然而,当前已经出现许多研究乳腺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抗菌药物关系的报告,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在预防切口感染工作方面,抗菌性药物的应用效果有等商榷。

白细胞计数激增、术后体温异常是乳腺手术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由输血、麻醉药物及手术创伤所致,这两项指标也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感染的重要指标,经实验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这两项指标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乳腺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与是否使用抗菌性药物无关,使用抗菌性药物增加了住院费用,但对于预防切口感染无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贵省,吴煌福,韩华,张亚珍.乳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6:3763-3765.

[2]申秋香,孟凡杰,李晓燕,陈玲,朱晓庆.乳腺手术中抗菌药物的非预防性应用对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5:1121-1124.

[3]王扬.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

论文作者:余光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乳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探讨论文_余光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