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体系的构建_群体行为论文

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体系的构建_群体行为论文

构建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心理论文,支持系统论文,贫困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农村贫困群体不健康、不成熟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反贫困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贫困文化论”,认为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也就是贫困文化。按照贫困文化论的观点,要消灭贫困,不能仅在物质上帮助穷人,需要彻底改造贫困文化。只有穷人抛弃其贫困亚文化,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才有可能真正脱贫。贫困的症结就在于一个“人”字上,因此,当前反贫困的重点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美国社会学家阿列克斯·英格尔斯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现代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失败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什么是人的现代素质?人的现代化就是指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指人的心理素质的优化。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是人的心理素质的外化和对象化。

在当前反贫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国家和政府主导下,建立全社会反贫困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引导整个社会贫困群体健康、乐观、积极、坚强的社会心理,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心理主要有:

(一)期望失落感。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贫困群体的期望失落感主要表现为:(1)精神价值上的幻灭感。(2)物质生活上的不公平感。这种社会心理有两个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是造成改革的消极社会心理环境,引发与改革政策走向相背离的逆向社会行为,使改革难以持续和深化;二是引导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趋向消极,往往导致人们在认知上的随心所欲和非理性主义、在行为上的盲从化和在生活格调上的庸俗化。

(二)相对剥夺感。当前农村,由于各式各样的“能人”、个体户、专业户等与一般的农产的收入在不断拉大,从而在“后富”的农村贫困群体中普遍产生了相对剥夺感。这种社会心理也有着两个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是强烈影响人们对改革的评价,剥夺感越强烈对改革的评价越低;二是阻碍了社会公众对发展的参与,损害了民众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助长了国民无责任化的倾向,使国家集体的凝聚力下降。

(三)焦虑心理。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变迁,使得社会从相对稳定转向相对变动,利益的调整、竞争加剧,人际交往范围变大、形式多样化,这对广大农民来说,很难快速地适应过来,对个人命运产生了一种不安全感和无把握感。

(四)怀旧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客观上,这是社会转型期利益的调整,一些分配不公、腐败、某些基层政府的不依法行政等社会病态问题的增加,使人们产生怀旧心理;主观上,这是由于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意识与改革开放大潮发生冲击而产生的主观错觉。

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成就动机的培育。成就动机是可以培育的,社会心理工作者应通过细致的工作,转变农村贫困群体对自己的态度,向自己提出要求,确立自信、自立,引导其成就动机的形成。

2.改善认知模式。农村贫困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境遇,往往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悲观主义,社会心理工作者应努力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认知模式,使之获得正确、全面的认识,形成乐观的心态。

3.社会情感的驾驭。社会心理工作者要教会农村贫困群体缓解、转换、驾驭自己情绪的方法,使他们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4.社会态度的转变。社会心理工作者要引导农村贫困群体形成正向的社会态度,使之与外界取得平衡,促进农村贫困群体对社会发展的心理适应。

5.增进人际交往。为促进农村贫困群体的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工作者要引导他们完善性格,增强自身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品德修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智慧和才能。

当前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成立专门的政府社会心理引导机构。这应当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最重要途径。当前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最主要的途径,即来自政府部门的社会心理调适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心理发展的需求。这与政府对于社会心理调适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为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成立专门的从中央到基层的农村贫困群体社会心理引导机构;(2)建立强大的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心理工作者队伍;(3)加强对农村贫困群体社会心理引导的科学研究。

2.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要提高对社会心理调适的认识,改变工作作风,进行积极的社会心理疏导。

3.注重新闻媒体对社会心理的调适作用。在新闻宣传上加强可以对群众进行心理调适的社会事件的宣传。针对当前农村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努力保持社会事件激励的连续性。

4.发挥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重视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并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之在针对农村贫困群体社会心理的调适,在更高、更广的宏观层面上发挥其对于农村贫困群体社会心理的重塑作用。

标签:;  ;  

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体系的构建_群体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