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举隅论文_王琴兰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举隅论文_王琴兰

王琴兰 湖北秭归县泄滩中学 443608

摘 要:对后进生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力求给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和谐、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联系生活 创设情境 鼓励实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尝试中归纳出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景教学

新教材贴近了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们往往兴趣都很浓厚。例如:结合走路的实际经验来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到河边去怎样走最近、怎样测量学生跳远的成绩的实际来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从而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学习《你今年几岁了》时,我以游戏开课“同学们,老师能猜出你们的年龄,你们相信吗?只要你们把自己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告诉我结果,我就能马上猜到‘你今年几岁了’。”这里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生动的“互猜年龄”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观察归纳,建构新知“只含有1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在巩固练习时,我给出一道诗中数学题:“老汉无事街上走,提壶去打酒,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遇店加一倍,遇花喝一斗,老汉壶中原有酒几斗?”学生非常感兴趣地思考着,不由自主地交流起来。这么做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

这样的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实践和研究讨论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用和很有意义,不仅学得很带劲,而且从中品味到数学的魅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益处。

二、善于运用激励语言,引导启发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适时地提出数学活动目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数学求知欲,使他们都想大显身手,不甘落后。如:在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后,提出:天旱了,学校要从小河边架设水管给学校夏橙园抗旱,水泵应放在河边哪个地方最节约水管,且又省工。请你当工程师,你能设计一个最佳的方案吗?学生非常感兴趣,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和效果显而易见。

教学中偶尔插入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是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后进生更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答对,你们看XX同学已经完成了第一步,XX同学正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等,对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放弃,要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创新的快乐,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力求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运用激励语言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调动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动起来,让学生多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给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努力依据教材特点,鼓励实践教学

七年级学生很好动,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让学生做立方体、圆柱、圆锥、棱锥等模型,使他们知道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且通过实践探究能够了解这几种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对《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动手做实验或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讨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师适当地进行鼓励和指导,增进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少同学平时学习并不十分突出,但动手能力很强,他们课后还制作了很多立体图形送给我作教具,我向全班学生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习《三视图》时,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我让学生先摆放小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小组进行交流后再画,降低了理解难度。通过举一反三的探究实践教学,慢慢地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还没上《有趣的七巧板》时,我鼓励学生提前做好七巧板,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摆放、观察、交流,同学们拼出了许多有趣的图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教学十分轻松,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实践教学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教学、运用激励语言引导启发教学、依据教材特点鼓励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

论文作者:王琴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举隅论文_王琴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