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 四川 自贡 643020)
(2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自贡 643020)
【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的痰标本,统计本病急性加重期主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患者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78.8%。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6.9%、铜绿假单胞菌17.3%、阴沟肠杆菌11.5%、大肠埃希菌8.6%及其他14.4%,其耐药机制为产生超光谱β-内酰胺酶为主。结论:对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患者而言,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明确致病菌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本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5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59-02
为了确定最佳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本文对我院15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2例研究对象来源于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男98例,女54例,中位年龄(66.5±5.2)岁,平均病程为(8.5±3.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的标准,且均进入了急性加重期。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本次治疗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后第2d晨起时刷牙漱口,之后用力深咳并吐掉第1口痰,第2口痰吐于无菌痰杯之中。之后于2h内送至检验科,送检标本每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鳞状上皮细胞<10个,均为合格痰标本。
1.2.2病原菌鉴定方法 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痰标本进行培养。仪器采用美国Micro Scan Auto Scan-4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实验配板及相应配套试剂按产品说明书进行规范化操作。鉴定结果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最新标准进行鉴定。药敏结果分为敏感(S)、中介(I)及耐药(R)。
2.结果
2.1?病原菌分布情况
本组患者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78.8%(82/104)。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6.9%(28/104)、铜绿假单胞菌17.3%(18/104)、阴沟肠杆菌11.5%(12/104)、大肠埃希菌8.6%(9/104)及其他14.4%(15/104);革兰阳性菌占21.2%(22/10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真菌5株。
2.2?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详见表。
3.讨论
在临床中,喹诺酮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在治疗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弥漫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被证实具有显著的作用[2]。头孢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因此,为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避免滥用抗生素,对致病菌进行耐药菌检测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组药敏实验发现,本类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由高到低分别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这些细菌对光谱青霉素、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定、头孢吡肟)耐药率>45.0%,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耐药率<22.2%,表明其耐药机制为产生超光谱β-内酰胺酶为主,这与其他报道基本一致[4]。综上,随着多重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依据细菌学指导、明确致病菌并应用敏感药物,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S].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07,30(06):38-40.
[2]冯瑞丰.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5):326-328.
[3]王海艳,付学勤,杨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继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7(24):1885-1887.
[4]蔡红,杨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继发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3,6(16):186-187.
论文作者:胡贵芳(通讯作者)1,周霞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病原菌论文; 致病菌论文; 杆菌论文; 患者论文; 头孢论文; 阴性论文; 标本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