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与新”绽放个性论文_潘科峰

以“真与新”绽放个性论文_潘科峰

——高一记叙文个性化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潘科峰 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 529500 

摘 要:高一记叙文写作在目标指向和思维能力上存在不足,导致记叙文个性化缺失,文章乏善可陈。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引导学生从“求真”和“求新”两个方面进行升级,立足选材优化、思维求新和情境求真三种途径,分别从写作素材、思维品质提升以及作文写作动机的激发上提升高一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个性化写作 思维求新 情境求真

近年来,学生在高考中基本是以议论文形式完成作文,记叙文写作所占比例非常少,优秀的记叙文更是寥若晨星。虽然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时期,但是记叙文的写作也不能忽视。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也逐渐清晰,如果能正确引导,在原有的记叙文能力基础上进行升级,其记叙文写作更能绽放个性的光芒。

一、存在的问题

1.目标指向失当:为他人而写竟无我。在高中阶段教材里,虽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安排了“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和“‘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四个板块指导记叙文写作教学,但是半个学期下来,相对于初中已形成的记叙文写作能力,高中阶段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相反,学生的作文基本都是重复他人“套路化”的经典故事,抒发他人“屡见不鲜”的感受,甚至通篇没有一个“我”。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写作有明确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其心理渐趋成熟,语文的学科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而我们对其作文指导却还未转换目标指向,“为他人而写竟无我”,仍然停留在初中“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个基本层次,忽视了高中写作主体内在生发的“自我实现”,故而,我们所谓的作文方法指导往往无功而返。

2.理性思维缺失:感性文采取代理性思考。目前,一些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倾向“文艺范”浓厚的表达,缺乏对生活真实而细致的观察,喜欢堆砌文采,滥用表达手法,让记叙文表达成为“失血的矫饰”。孙绍振曾指出:“不管多么有才华的文章,都暴露出一个弱点,那就是耽于抒情,没有自己的思想,主题不严密,缺乏思考的层次。”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记叙文写作时特别要注意培养理性思维,让高中记叙文写作成为建立在心灵感知和理性思索基础上的生活艺术。

二、提升途径

1.选材优化。要引导学生目光内转,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新的细节,写熟悉的真人真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叙文写作档次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写作素材的选择。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写作内容,有些学生喜好“奇特”“古怪”的素材,以求与众不同,结果因其“内容怪异”以及叙事的平淡,反而没能达到读者的期待值,惨淡收场。高中记叙文的选材应该立足生活,从大众熟悉的情境中挖掘富有特色的细节,“化平淡为神奇”,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思考。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联想,挖掘身边那些熟悉的细节,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出新意。

2.思维求新。

(1)采用逆向思维。

①变获取为给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1.入秋了,每晚回家,总看到父亲借着门口昏暗的灯光专心剥蚝,生蚝堆放在屋外的地面上,发出的腥臭味,远远引来苍蝇和蚊虫。父亲光着膀子,手执剔刀,艰难地撬开生硬的蚝壳。我也找来一把剔刀,蹲在父亲身旁,捡起沾着黑色烂泥的蚝壳,强忍着那股难闻的腥臭,艰难地寻找着着力点……剔蚝壳,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可父亲每天要剔两桶生蚝,难怪他身旁的蚝壳总是堆得像小山一样。看着父亲身上被蚊虫叮咬的红肿处,内心一股酸酸的东西悄然涌上心头……从初中以来,学生基本是以“浇灌式”的思维方式写自己的成长故事,通过写成长路上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帮助,让自己摆正心态,调整目标,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但是,这样的思维是大部分学生都具备的,新意自然欠缺,如果能调整下,学会用逆向思维来转换,变获取为给予,在这种变换中凸显成长的过程,或许更有力度。因为,有能力给予是身体的成熟,主动给予则是心理上的成熟。上文中,学生通过写自己帮助父亲剔蚝壳,在给予中获取了成长的感触,这样的写法比写父亲剔蚝壳而我无所事事更能触动心灵。

②变攥紧为放下。例2.钓了一下午的鱼,看着水桶里的几条小鱼艰难地吐着气泡,全然没了刚出水的活跃,我心里不禁有些黯然。父亲为了舒缓我的学习压力,带我走出书房,而我却将自由的鱼儿禁锢在狭小的水桶中。是该还这些鱼儿自由了,我端起水桶,连鱼带水倒在了小河里。学生将“钓鱼”转化为“放鱼”,小学初中时学生会写自己怎样费力钓到鱼,这是“攥紧”,而现在写自己如何将钓到的鱼放归自然,这是“放下”。由“攥紧”到“放下”,学生学会了正确取舍,理性看待生活。

③变绝对看问题为多元化看问题(一分为二)。例3.远远看到鸳鸯湖烟花盛放,一股遗憾之意袭上心头。今晚挤了很久都没有看到烟花盛放,确实有些遗憾的喟叹。但当我打开微信后,却看到了好友群里刷屏的烟花美景,也看到了路上拥堵的车流和黑压压的人群。本以为很遗憾没有亲临现场观看这一年一度的烟花盛会,可这会儿,我有些释然。人生的真正美景,其实无须追赶,远观也是一番美景,“你在拥堵现场,我在看微信直播”也别有一番风味。以上片段里,学生针对看烟花一事,既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意,也写出了自己的豁达之情。初中时候的作文很多都停留在一事一感之上,只要求学生对某事发表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难免会引导学生思维单一化。如果能指导学生将单一问题多元化看待或思考,那么原有的思维将会拓宽,写出的东西也会更有思辨的深度,体现成长中的成熟。

(2)单一层次转化为多层次记叙。例4.他继续翻着书,书页在手指尖飞快地翻转、跳动,发出轻快而又温暖的沙沙声。像春蚕啃食着桑叶,那么享受;像脚步踩在沙滩,那么松软;像他的手拂过我的额头,那么厚重;像他稳健的脚步,那么铿锵。书页沙沙响起,母亲坐在一旁,手上拿着红笔,正改着学生的作业。她翻着作业本,发出纸张褶皱的声响,然后是笔尖行走在纸上的沙沙声,像春风轻拂大地的呼唤,像燕子哺雏时的呢喃,像慈母对子女耐心的叮咛。此文段,在一个细节的描写上,将原有的单一层次加以叠加,先实写父亲翻看书页的声响,然后由这些声响联想到春蚕、沙滩、手以及脚步。这样的写法拓展了实写的空间,也更能打开读者的心扉,富有感染力。后面作者从母亲的角度,同样打开另一幅画卷,这样的文段在单一人物描写的基础上拓展出多人物描写,在单一的实写层面拓展出虚写的层面,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单一细节到联想式组合。例5.这沙沙声虽小,但它却像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曾记得,童年时,父母陪伴着我,一左一右,每晚那轻轻翻动书页的沙沙声,给我开启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让我走进了曹文轩的草房子,轻嗅着青铜葵花;小学时,在那沙沙声的指引下,我第一次主动翻开书页,并拿起了手中的笔,真正走进一片文学的天地;中考前夕,我因生病而在家晚修,是那沙沙声陪伴着我跨越一道道难题、一本本作业,也是这轻盈而坚韧的沙沙声,往我心仓里注满了勇气,鼓励着我走出那段阴雨的日子。由单一的实写细节“沙沙声”,引发作者联想,打开记忆之门,进而勾连起三个时段不同的阅读场景。这种组合式的描写,让上文单一的细节描写显得厚重,也增添了写作的文采表达。

3.情境求真。

(1)贴近学生示范、举例讲评都源自学生或老师的作品,这种近距离的作品,让学生消减畏难情绪,激活思维。教好记叙文,教师不仅要善于写下水作文,而且要敢于将自己的下水作文和学生分享。这种近距离的作品交流分享,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范例,引发学生写作的共鸣,从而从内在上激发学生的写作活力。

(2)营造生活情境,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叩击心灵,唤醒学生对生活片段的记忆。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思维的切入和发展非常重要,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能提高学生的构思速度。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设置相应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作文思维的问题来驱动学生深入思考,进而诱发情感活力,唤醒对生活点滴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李正浪 生态维度·生活细度·生命深度[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6,(12)。

[2]谢澹 告别空泛[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6)。

[3]黄华伟 高中生作文应“合为事而著”[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9)。

论文作者:潘科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以“真与新”绽放个性论文_潘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