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12病区;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腹泻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47例。给予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次数、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给予小儿腹泻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腹泻次数以及住院时间,从而尽快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113-02
小儿腹泻是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中还常常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加之其年龄特殊,身体机能均处在发育阶段,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本文选择我院94例患儿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此疾病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2.1±1.4)岁。观察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2.0±1.2)岁。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给予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嘱、用药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等。给予观察组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有: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挑选小组成员,并进行专门的培训,根据每位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②严密、实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包括:排便次数、排尿次数、大便量、是否存在脱水情况、眼窝是否存在凹陷情况等,还包括口腔黏膜情况、意识是否清晰等。此类患者通常还会伴有恶心呕吐,所以也需要观察呕吐物。若其腹部胀痛,则需要进行检查是否存在早期肠套叠情况。③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当体温过高的时候,可使用冰袋进行降温,若出汗过多,则需要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套,并将汗液擦拭干净。④如果患儿中度或者重度脱水,便需要及时行补液,并第一时间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尽快缓解病情,达到电解质平衡状态。⑤饮食护理干预。如果已经没有进行母乳喂养了,则可使用豆浆、发酵奶等进行喂养。如果年龄不足半岁,最好是母乳喂养,年龄大于半岁,则可给予其摄入易消化的稀饭、面条等食物,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直到痊愈之后方可正常饮食。⑥每日勤换尿布,如果局部有发红现象,可使用鞣酸软膏涂抹发红部位。⑦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对患儿家属讲解腹泻的发病原因、注意事项等,便于能够帮助其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在出院之前,嘱咐家长对饮食引起足够重视,注意饮食安全,出院之后依然遵守少食多餐原则,当完全恢复之后则恢复正常饮食,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卫生,餐前餐后都应当洗手。
1.3 评判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划分为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腹泻次数有所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腹泻次数、大便性状也未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小儿腹泻通常是由于受到细菌的侵袭等导致的,主要是其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大便次数增多等,与此同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其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2]。多发生于年龄不足五岁的儿童,由于发病较为迅速,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会影响身体发育。
本文研究显示,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次数、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由护士长自行挑选经验丰富的成员,并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与此同时培训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确保护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3]。严密观察病情的实时情况,并及时记录,能够有利于对病情进行把握,对于错误的地方能够及时纠正。当汗液过多的时候,及时更换衣服、被套等,防止感冒。对饮食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儿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充分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则。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出院指导,便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共同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肠道感染等,而这些护理目的都是常规护理方式所达不到。
综上所述,在临床给予小儿腹泻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腹泻次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戚莉.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92-93.
[2]林艳, 张庆云, 何仕芬. 小儿腹泻护理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探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8):1247-1248.
[3]江君芬. 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 37(1):101-103.
论文作者:盛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路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次数论文; 效果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