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 266000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本文论证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分析了信息化在教学改革及发展过程中占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职院校 校园信息化 三通两平台 智慧校园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到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校园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当前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建设信息化校园,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从校园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等的全部信息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功能,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依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目的,总体看校园信息化建设有着这么几个目的:优化完善官方网站,达到对外宣传提高学校认知度的目的;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各校区协同办公,提高全校管理水平的目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依据中央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即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即以新一代校园网为核心、打造融合校园云等最新信息技术的强大完整的信息基础设施,满足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入多层次推进综合信息服务,完善技术保障平台,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提供直接支撑;创新应用、服务、知识的共享和协作模式,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学校核心业务的变革与进步;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集成,提供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资源服务;完善规范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处于国内外同行前列。
三、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
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全校范围内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
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的平台,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再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并融入资源平台当中。
3.不仅要建设数字化校园还要建设智慧校园。
快速获取师生在产、学、研活动中的基本信息并进行分析以采取应对措施制定长远规划;全面的互联互通,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对分散储存的数据进行交互和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学校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更深入的智能化,深入分析收集的数据,以获得更加新颖、系统、全面的洞察力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
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于其使用者——老师和学生及家长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要加强这方面的力度,对计算机水平薄弱的师生开设辅导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便于对系统的灵活运用。
5.设置管理部门完善体制制度保障。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由校长负责协调各系各部门积极参与其中,搭建起完善的信息平台,并将各业务模块嵌入其中,并建立健全管理及运行制度以保障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以及搭建完毕后的正常使用。
6.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
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基于目前的信息技术,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建设一个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统一的用户平台、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实现“三通两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站式的智慧校园。
通过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提升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论文作者:王群朋 姚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校园论文; 目的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学校论文; 平台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新突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