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庄河市中心医院 大连 110064
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入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前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96.2±2.1)分,明显高于手术前的(50.3±3.8)分;患者术后1年双侧肢体长度差为(0.51±0.53)cm,明显短于术前的(4.01±1.98)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伴有轻度疼痛,1例存在轻度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其余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 对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效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效果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包括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以及髋关节不稳定,可由先天或后天发育不良等因素导致,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股骨头发育异常、不同程度髋臼覆盖不全等,易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僵硬或挛缩等[1],会对患者髋关节活动度造成严重影响,关节疼痛、跛行等问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作者所在医院对64例DDH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DDH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入我院治疗的64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不同髋关节脱位、骨质硬化、关节增生等现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4.8±4.8)岁,Crowe分型:Ⅰ型21例,Ⅱ型38例,Ⅲ型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且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行X线,以明确患者病变具体情况。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取侧卧位,经髋关节后外侧切除挛缩关节囊,在距离小转子上方1~1.5cm处截取股骨头,彻底清除髋臼周围增生的滑膜组织与骨赘,暴露出真臼边缘,以确定真臼与卵圆窝的位置,肉眼或借助C型臂X线辨认真臼,髋臼锉由小向大,髋臼外展45°,前倾20°,在确保髋臼内壁完好的情况下,建立新的髋臼骨床,然后再将预先确定好的人工髋关节置于髋臼骨床处,合理调整以确保两者紧密结合,处于正常生理高度,再用生物型假体固定。根据患者髋臼皮损范围,必要时可用自体松质骨通过植骨以增加骨量,进行扩髓时动作要缓慢,且力量要轻柔,将人工髋关节安装、固定后,需要测试其活动度,确保髋关节活动度满意后方可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行常规治疗,预防并发症。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Harris评分:所有患者于手术前与手术后1年进行Harris评分,以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2];手术前与手术后1年双侧肢体长度差;并发症:通过为期1年的随访,以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髋关节松动或脱位、跛行、疼痛、深静脉血栓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全部数据都釆用SPSS 17.0实施统计处理。应用配对检验定量指标组内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定性指标主要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全部统计学检验均实施双侧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与双侧肢体长度差比较(n;χ±s)
2.1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与双侧肢体长度差比较 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患者术后1年双侧肢体长度差明显短于手术前,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64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为期1年的随访,无髋关节松动或脱位、跛行、疼痛、严重深静脉血栓等发生,其中有2例患者伴有轻度疼痛,1例存在轻度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3/64),其余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可观。
3讨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髋关节病变疾病,也是全部关节畸形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报告显示,在我国DDH发病率为4%,高于欧洲国家的1%[3],由于患者在患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轻、中度DDH患者在青少年时期不易被诊断,当发展为退行性骨关节炎后,伴有肌肉、骨骼组织结构异常、脊柱畸形等明显症状时才入院就诊,这也是成人DDH在临床更为常见的原因。
部分成人DDH患者由于确诊不及时,髋关节长期慢性病变,从而继发骨性关节炎,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目前,临床治疗成人DDH主要是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尤其是对于髋关节脱位严重的患者来说,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但可有效清除髋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改善疼痛程度,还可恢复髋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在本研究中,64例DDH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髋关节功能明显得到改善,这与涂忠民等[4]研究报道一致。除此以外,患者术后1年双侧肢体长度差明显短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患肢恢复良好。但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①对CroweⅢ型患者实施DDH治疗时,需要将髋内容物、纤维组织彻底清除干净,并通过加深技术、内陷、自体植骨等方法使骨量增加才能确保将假体覆盖,使假体具备正常活动功能,恢复髋关节功能,避免髋关节脱位或松动等不良反应发生[5]。本研究中,无1例患者发生髋关节松动或脱位不良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②对于股骨发育畸形的患者需先进行畸形纠正,应用假体调节股骨至正常生理位置后方可进行股骨力线重建。③对于股骨变形狭小的患者需要通过直柄假体进行纠正,借助X线观察假体安放正确后方可进行固定。④术后随诊发现术前患有膝关节炎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减轻,其原因可能与下肢力线术后恢复正常有关。
综上所述,对DDH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效减轻关节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勇,朱振安,朱明生,等.Crowe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重度骨关节炎髋臼解剖旋转中心重建方法及效果[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04):393-398.
[2]刘福存,华江,任洁,等.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治疗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6,(12):922-924.
[3]齐小鹏,张元凯,李德强,等.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04):511-516.
[4]涂忠民,杨雷刚,高大龙,等.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0):3103-3104.
[5]李琳,赵虹,王风梅,等.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干预及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05):438-440.
论文作者:殷贵鲲,温准,郭云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术前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肢体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