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叙事教学法主要通过个体叙事的途径,采用想象型、口头型、书面型三种叙事方式将教学过程轻松呈现。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同时不少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语法。文中,笔者说明了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实施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法教学 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由熊沐清、邓达教授于2010年提出的,近几年叙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论著越来越多。要达到英语语法学以致用的目的,老师有必要在激活学生已有语法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通过传授记忆技巧,帮助学生把零星的语法知识系统化,以便集零为整、系统记忆。为了克服英语语法的惰性知识(inert knowledge) 的问题,要把语法知识纳入叙事语境,给“死”的语法规则找到“生”的土壤,并从中掌握其运用的“灵活性”。
一、语法知识“故事化”,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要以“故事”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这里的“故事”是指“泛叙事”,具体而言,指与教学过程或教材有关的“叙事行为”,其表达形式既可以是诗歌、顺口溜等叙事语篇,也可以是视频、句子等叙事方式。针对学生凌乱的英语语法基础知识(尤其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纯知识性语法点),教师要明白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属模棱两可、似曾相识的,哪些是新的,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使知识新旧“接轨”、融合渗透。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可能世界”。
二、故事来源“生活化”,发挥学生创造能力
叙事教学法与交际法或情境法的不同之处是:“叙事教学法主张教师应该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情境,借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谓‘尽可能’即教师并不是也不可能把所有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承担,如同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由教师自己来设计情境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抛砖引玉”,只有在教师引导下、源于师生生活的“故事”,才能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情境,保持注意。叙事教学法强调在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编故事,关注语法规则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讲故事,强化了语法规则的记忆;写故事,探讨语法应用中的疑点;思故事,体会语法运用的灵活性。实践证明,经过以上一系列“故事”的编撰、写作或讲述,不仅可以弥补语法课堂的乏味死板,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并为后续课程语言学、英美文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操作形式“交际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语法规则纳入叙事语篇。如课堂上可以运用大家喜欢的歌曲《老鹰之歌》(El Condor Pasa) 的歌词及虚拟语气在歌词中的蕴意进行分析讲解。首先,呈现歌词: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我宁愿做一只麻雀而不是蜗牛)。Yes,I would(我宁愿如此)。
If I could(如果我能够),I surely would(我一定会如此)。
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我宁愿是一把铁锤而不愿是铁钉)。
Yes,I would(我宁愿如此)。If I only could(如果我只能这样)。
I surely would(我一定会如此)。Away I’d rather sail away(我宁愿远航)。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像一只天鹅从这里消失)。
A man gets tied to the ground(人类受大地的束缚)。It gives the world(并给予这个世界)。
It’s saddest sound(也给予人们它最悲哀的声音)。It’s saddest sound(最悲哀的声音)。
I’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我宁愿是一片森林而不愿是一条街道)。Yes I would(我宁愿如此)。
If I could(如果我能够)。I surely would(我会这样选择)。
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我宁愿地球踩在我脚下)。Yes I would(我宁愿如此)。
If I only could(如果我只能这样)。I surely would(我一定会这样选择)。
根据歌词蕴意与学生分享虚拟语气所表达的幻想美。歌中对麻雀与蜗牛、铁锤与铁钉、森林与街道三组物体作比较,并选择了每一组的前者,因为它们享有更大的自由和主动权。作者借助虚拟语气,表达了“老鹰”对自由的强烈渴望,或许这种自由难以实现,信念却是如此坚定。而这种幻想的美,也只有通过虚拟语气才得以在英语语言里淋漓尽致地表达,这正是虚拟语气所体现的“虚拟”美。接着,教师呈现并讲解虚拟语气表愿望时的用法及句法结构。这种基于“故事”的讲解要比单独讲语法规则、做题的方法更有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激情。
英语语法复杂多变,在教学中应遵循“小课本大教材”、“小课堂大教室”、“小老师大学生”的原则,即:教师不应局限于某个课本上的内容和顺序,语法学习不应局限于语法课堂,要提醒学生把语法学习扩展到精读、泛读、写作等课程或课外阅读中去; 避免教师“一言堂”,要相信很多时候学生会做得比老师更好,相信教学相长。
论文作者:李彩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语法论文; 教学法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故事论文; 英语语法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