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另一扇窗--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Living Library——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另一扇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读者论文,Living论文,Library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2[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25X(2009)11-0059-04

Living Library是21世纪初国外兴起的一种新颖的基于对话的同辈教育活动。它通过借阅“活人”的方式,促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减少因为不了解而造成的偏见和憎恨,增进人际关系的宽容与和谐。后来这种活动方式被图书馆界广泛采用,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这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创新了图书馆理念,拓展了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极具实践意义。

1 Living Library活动的起源和发展

1993年,在一个朋友遇刺受伤之后,丹麦青年罗尼·勃格与4位朋友共同建立了一个名为“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的组织,力图通过同辈教育的方式来规劝丹麦青年抵制暴力。这个非营利组织成员很快发展到40000多人。2000年,该组织在丹麦罗斯基勒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上,向外借出75本“活人图书”,采用“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Living Library由此产生[1]。

现在,Living Library活动已传到大洋洲、北美洲和亚洲的20多个国家。在过去9年里,该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几百场。公共图书馆、庆典、展览会、会议、博物馆、学校等都成为这项活动的举办场所。2009年8月28日,丹麦哥本哈根的罗森博格皇家城堡也举办了Living Library活动,现场200多本“Living Books”出借,3000多名读者参加借阅,这是该活动诞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2]。2008年4月,曾蕾女士将此项活动介绍到国内,同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首次尝试了这种方式,15名图情专家作为“Living Books”被与会者“借阅”,议题涉及医学信息技术,元数据与技术标准,知识组织与实体分类语义互操作,图书馆系统,Web2.0、图书馆2.0,馆员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数字资源管理和保存,可视化技术等方面[3]。2009年3-6月,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交大薪火、传承你我”的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活动,“馆藏量”为4“本”,每期不固定地从留学、考研、实习(工作)、英语、科研中选择相应主题,对全校师生开放[4]。石家庄学院图书馆2009年3月也在读者协会内部举办了Living Library活动,共有17本“Living Books”,3月中旬在协会内部交流,5月底开始面向全院借阅[5]。

2 Living Library的操作及特点

笔者选取了网上公布资料相对较全的Living Library活动,从图书馆类型、活动主题、借阅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Living Library活动中的“Living Books”大都是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人。国外活动主旨在于促进对话,减少偏见,以积极、和谐的方式向人们的偏见发起挑战,改变人们对一些人或事的刻板印象。其核心是对话,通过对话促成容忍与理解,以利于社会和谐。国内由于引入这项活动时间较短,目前Living Books所起的作用还只侧重于参考工具书似的咨询,或是一些知识的分享,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活动的主办者多半是公共图书馆,也有些是学校、移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具体操作过程是主办者招募“活人图书”志愿者,根据对方的特长和经历为其编目,标注适当的标签。为了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的“Living Books”被有意贴上“吓人”的标签,例如伦敦首次Living Library活动中警察被列在“Corrupt”(腐败)下面,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被标注为“Nave”(天真),移民被标注为“Wasting Resources”(浪费资源),穆斯林(Muslim)被标注为“Beard”(胡子)等[11]。然后按照图书馆的流通规则,允许读者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来借阅这些“书”,借阅时间大约20-45分钟。读书的方式就是在相对私密的空间里自由交流。曾蕾女士曾经在其博客里给出了更详细的操作方法[12]。

在国外,“Living Books”几乎都是有特殊经历的某类人群,读者“读书”目的在于了解和理解某部分人群的生存状况或人生经历,侧重于相互的沟通,对交流场所有私密性的要求;而国内,目前在该项活动的尝试中,“Living Books”大都是学有专长的人,读者“读书”更侧重于相关领域的咨询;标签则侧重于熟识的专题或专业信息,对交流场所的私密性也没有严格要求。也有例外,如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在做此项活动时允许读者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和交流方式,“阅读”更为灵活。

3 Living Library活动对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西方有句著名谚语:“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他便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在阅读率呈现世界范围内大幅下降的同时,Living Library活动也许是图书馆挽留读者、实现自身功能拓展的另一扇窗户。

3.1 扩大图书馆内涵和社会功能

Living Library活动发起人之一的罗尼·勃格曾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对话(dialogue)的时代,对话能促进了解与宽容。Living Library让原本不可能见面的人会晤,将打破一般人对某些人的刻板印象或偏见。”[13]图书馆普遍被认为是个开拓心灵、开放心胸的地方,并与文化密切相关。Living Library将人比作书,且引用图书馆运作的模式,无疑扩大了图书馆的内涵及社会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就是在读人的思想、读人的智慧,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读人也就是在读一本行走的不断更新的“书”,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Living Library活动将书与人的含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拓展了图书馆阅读的内涵,另一方面使图书馆在消除人与人信息鸿沟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偏见、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一功能对于处于转型阶段的图书馆发展尤为重要。信息化的发展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缩短了人与人的时空距离,但虚拟世界在满足人的信息需求的同时,却无形中拉大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因而面对面与不同人群的沟通成了许多人的心理需要。Living Library活动则契合了这一需要。以人为本、促进沟通和交流、达到和谐发展,正是图书馆发展应有之义,只不过前一阶段是靠书籍达到这一目的,而后一阶段更多的是组织人与人之间的阅读。对国内来说,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相互阅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2 为阅读疗法提供实践基础

笔者认为阅读可以分3个层次,即读书、读人、读己。读书是读相对静止的思想,是读人们已有思想的积淀和阶段性总结;人是一本行走着、思考着的“书”,因而读人即是与人沟通交流,相互阅读的过程;读己是三省吾身的自我认识与剖析。目前有关阅读疗法的论述大都集中在“读书治疗”上,也就是由馆员向读者推荐合适的主题书目,起到抚慰和治疗的作用。笔者认为,读人与读己在自我治疗过程中更为重要。与人生经验丰富,特别是与读者有相似经历体验的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无疑更能缓解读者压力、疏导读者情绪,并且“倾听与劝说”可以纠正读者不当的心理倾向,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相互阅读的过程,读者通过和相关“书”的经验交流,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可以达到纠偏的目的。读书和读人都是读己的手段,并且最终都需要通过读己才能实现阅读的疗效。

Living Library这种同辈教育的方式正是实现图书馆读者“读人”的最佳方式。该活动中有相关背景的人被贴上详细的标签,通过人性化的借阅管理,进入流通过程。丰富的表情和体态,灵活的思想表述,相关背景的亲和力,现身说法的感染力大大提高了“Living Books”的疗效,从而使读者在互相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实现精神的共鸣。

3.3 实现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与流通

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存在于文档中,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隐性知识则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高度个性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包括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14]。图书馆对显性知识也就是文献资源的管理模式业已自成专业体系,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成熟。笔者以为图书馆的隐性知识不但包括图书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思想碰撞所进发出的火花,亦包括读者之间智慧的交汇、共享生成的智力成果,三者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隐性知识宝库。Living Library活动无疑是实现不同读者间知识流动的有效方式。严格的流通规则、私密的交流空间、友好的沟通气氛为没有压力的自由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书”与读者的交流,带给双方独特而深刻的交流体验,从而为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案例,也为隐性知识的快速流通提供了成功模式。

3.4 改进参考咨询的方式

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核心业务,体现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但由于它是基于读者的提问而进行的服务,在图书馆整体注意力下降的情况下,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Living Library活动方式则为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了另外的一种视角。(1)咨询馆员可以尝试做“Living Books”,把自己最新关注的主题作为标签,请读者根据自身兴趣预约借阅,在流通中完成咨询任务。(2)引导读者互助咨询。招募对相关文献或文献检索方法有独到心得的读者做“Living Books”,为读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搭建平台。这样多元化充满个性的参考咨询方式必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4 结语

Living Library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打开了读者服务的另外一扇窗户。由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民族心理,这项活动在国内实现本地化和特色化尚需时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Living Library活动以消除偏见、促进宽容和理解的理念必定为图书馆带来发展的东风。

[收稿日期:2009-05—14]

标签:;  ;  ;  

生活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另一扇窗--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