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交通,夯实智慧物流建设
文/叶忍之
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成为未来交通重要发展领域之一。而在园区建设中,智能网联汽车更是与物流紧紧联系在一起。上海临港科技城积极推进无人系统测试场景全覆盖,开展智能网联卡车的测试研究、数据分析、示范运营,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7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在此政策推动下,上海市各区开始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18年5月,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临港地区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规划》,明确将临港地区打造成为国内首个无人系统测试场景全覆盖的地区,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最为全面的配套发展环境;并明确示范区陆域范围的运营管理委托由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港科技城”)全权负责。
作为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临港主城区的桥头堡,临港科技城承担着临港地区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领域的招商职责。临港科技城重点引进以生命、智能、环境、电子、能源等产业为核心的科创产业集群,打造临港地区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地:引进了以寒武纪、地平线等为代表的AI芯片企业,以科大讯飞、爱观视觉为代表的语音/图像识别企业,以曜宇航空、云从科技为代表的智能算法企业,以承兰科技、超具机器人、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智能应用企业。至此,临港科技城基本构建了从基础算法到核心硬件,再到下游应用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物流领域的自动驾驶应用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是国家重点战略重要发展方向。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基于智能网联集装箱卡车的新式港铁联运规模化商用示范,旨在提供切实可行的洋山港与芦潮港铁路的关键“最后一公里”短驳运输商业化解决方案。
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对医院的各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审查,开展内部审查活动主要由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从不同的角度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对医院的主要经济活动和管理流程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按照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从而对医院内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相关执行情况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主要是从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三个维度来进行。
智能网联卡车是多模式联运的理想载体,在智慧物流中将成为连接港口、物流园区、货运铁路、机场等物流枢纽的主要物流载体,能够提升多模式联运物流的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进一步推动多模式联运物流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助力多模式联运智慧物流建设。
智能网联卡车基于线控牵引车进行自动驾驶化改装,主要增加传感器系统、自动驾驶控制&运算单元、供电系统、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接口)系统、数据记录系统等部件。通过搭载的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等传感器及通信设备,可实时观测车辆周边环境态势,识别道路、交通标志,感知其他交通参与者(其他车辆、行人等)等与驾驶行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类,追踪及预测其行为轨迹,生成以自车为中心的周边交通态势,通过高精度地图及周边交通态势智能决策并规划最优驾驶方案,同时根据该方案对车辆进行精确控制。
临港作为上海产业发展的高地,聚集了上汽荣威、上汽大通等汽车厂商,及科大讯飞、商汤、地平线、图森未来等人工智能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及相关应用场景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推进临港地区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在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等标准支撑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该场景试点成功后,预计将取得多方面成效。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试验田
针对此机械臂拾取系统建立模糊闭环控制系统,其控制最终的效果是通过调整输入机械臂气体压力的大小,将拾取的电子元件准确地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点。系统控制信号选择机械臂末端位移的测量信号,然后根据位移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偏差e及偏差变化率ec来控制输入压力P的大小,从而控制机械臂拾取元件到达指定位置。在此系统中的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是机械臂位移的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ec,输出量u是输入气体的压力。假设机械臂拾取元件的运动位移为500 mm,最大超调量不超过10%。
此外,安全冗余系统保障在主计算单元、传感器失效等情况下,车辆仍拥有主动安全功能,同时安全控制模块确保受训驾驶员能随时接管车辆控制权,由此来实现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
第二,研究智能网联汽车、V2X互联互通、车车-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等新产品、新技术,完成研究过程中的技术性能、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有效性、信息安全、用户行为分析等的实验验证。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降低碳排放,让长途货运更加安全、绿色和清洁。此外,自动驾驶还可以通过节省油耗及人力成本,极大地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期间极易受到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风险事故发生,因此就需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施工流程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监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出安全管理及任务,切实提升施工期间的安全指数。
永磁同步电机架悬直驱技术,要求轮对与电机空心轴间留有一定间隙,来适应轮对与空心轴之间的动态变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此动态变位主要来自空重车变化下的一系弹簧垂向静挠度改变量,轨道非线性病害冲击,以及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的轮对和空心轴间动态位移。因此,永磁同步电机架悬直驱结构设计面临如下技术难点:如何实现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和车轴的匹配,并使之在轨缝、道岔或轨道病害等非线性冲击以及轨道随机激励下不互相干涉。
第三,建设面向未来智慧物流、港口、城市的智能网联汽车与先进交通系统,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提升研发与突破智能网联核心关键技术的能力,打造集智能网联前瞻技术研发、标准研究制定、产业应用落地为一体的创新人才、产业高地。
智慧物流变革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正逐年稳步提升。201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但上海港适应国际远洋航线的大型深水港区(洋山港)受陆域条件、集疏运条件等诸多限制,能力难以最大化发挥。作为通往洋山港的唯一交通通道,东海大桥通过智能网联卡车均衡车流后,据估算,可优化交通流至平均每小时804车次,每条车道268车次;将东海大桥车流控制在稳定流上段,平均车速保持在65公里/小时以上,运输效率提升近50%。
连着三天夜里,一到明月高悬之时,田埂上便会出现一个奔走的身影。然而儿子失眠的情况却不见好转,但张大娘依旧在夜里呼喊着儿子的名字,认真而固执。
在道路安全方面,基于智能网联卡车的多模式智慧物流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据统计,因卡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的30%,死亡人数占总量的50%,智能网联卡车可以消除因人为错误导致的90%~95%的道路交通事故,极大地避免人员伤亡,提高卡车运输的安全性。
司机是传统卡车物流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司机缺失和人力成本高企等问题的出现,成为制约物流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卡车司机工作强度大、受尊重程度低、职业吸引力差,导致司机缺口严重;另一方面卡车司机高昂的工资支出,又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而智能网联卡车的出现,可以极大地缓解卡车司机短缺问题,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运输成本,更安全、更环保、更可靠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运输需求。
作为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临港科技城在“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规划”的总体布局下,依托平台优势及无人驾驶研发企业的技术能力,联合推动基于智能网联集装箱卡车的新式港铁联运规模化商用示范项目开展,将智能网联集装箱卡车运输运营服务应用于洋山港与芦潮港货运火车站间的集装箱港铁联运。通过智能网联集装箱卡车串联物流枢纽,实现港口与铁路的无缝连接,形成完整的干线物流闭环网络,夯实了智慧物流基础,实现了车辆及物流状态的全链条高效化、可视化、可控化、智慧化,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及运输安全风险,提高港铁联运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