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分析论文_张剑锋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目的:评价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0例,按照检查方法将其平均分成X线组、CT组、MRI组,每个小组30例,分析检出率。结果:MRI组的0级病变检出率高于CT组与X线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X线组的1级到2级检出率低于CT组与MRI组,相互比较有差异性,P<0.05。3级与4级检出率数据对比未见差异性,P>0.05。在欠光滑与骨质硬化方面CT组与MRI组高于X线组,相互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工作中,早期病变的检查三种检查方式价值很高,其中MRI法在骨质硬化检查与欠光滑检查的检出率最高,具有很好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目前在临床诊疗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率很高,主要就是将脊柱作为附着点,骶髂关节炎性病变是主要的症状,可能诱发免疫应答的障碍问题,具备发病时间过长、误诊率过高的问题。为更好的筛选诊断方式,下文对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90例,合理的分析X线法、CT法与MRI法应用优势。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选择90例进行分析,按照具体的诊断要求将其平均分成X线组、CT组以及MRI组,每组30例。

X线组:年龄:30岁到45岁,中位(31.21±1.22)岁。性别:男14例,女16例。病程:1年到3年,中位(2.11±0.55)年。

CT组:年龄:30岁到45岁,中位(31.23±1.23)岁。性别:男15例,女15例。病程:1年到2.6年,中位(2.11±0.54)年。

MRI组:年龄:30岁到45岁,中位(31.24±1.24)岁。性别:男16例,女14例。病程:1年到3.2年,中位(2.12±0.56)年。

纳入标准:在检查以后符合具体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要求[1]。

排除标准:研究中断。

三个小组的基本资料使用SPSS21.0软件计算,所获取的结果未见差异性,P>0.05。

1.2方法

X线组:采用西门子生产的X线设备开展扫描工作,主要位置就是腰椎正、侧两个体位,然后检查骨盆的正位区域[2]。

CT组: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宝石CT设备,要求取仰卧位,保证下肢处于伸直的状态,连续性的针对骶髂关节进行扫描,矩阵设计成为,层距设计成为2厘米,厚度设计成为2厘米,电流为375毫安,电压为120千瓦[3]。

MRI组:工作中使用西门子核磁共振机开展检查工作,正确进行骶髂关节的扫描,实现横轴位以及斜冠状部位的扫描目的,序列设计成为,其中将TE设计成为22ms,TR设计成为700ms,矩阵设计成为,层之间的厚度设计为4毫米,ETL的数值是4。中,T设计成为40ms,TR设计成为4100ms,矩阵是,层之间的厚度为4毫米,ETL设定成为6,NEX设计成为两次[4]。

1.3判定指标

①了解0级、1级、2级、3级、4级病变检出率。②明确欠光滑与骨质硬化的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计算,通过卡方与百分比的形式,分析检出率,数据比较有差异性的时候,使用P<0.05的形式表达。

2 结果

2.1 不同级别病变检出率

MRI组的0级病变检出率与CT组与X线组相较很高,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X线组的1级到2级检出率低于CT组与MRI组,相互比较有差异性,P<0.05。3级与4级检出率数据对比未见差异性,P>0.05。详见表1。

2 欠光滑以及骨质硬化的检出率

CT组与MRI组高于X线组,相互比较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柱组织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未明确发生的原因,但有96%的脊柱病变会累及骶髂关节,出现关节病变的现象。在发病之后如若病情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很容易诱发肺部、骨骼与肌肉组织的病变问题,甚至会致残,对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骶髂关节的组成部分是骶骨与髂骨两种组织,周围区域有滑膜组织,呈现出裂隙的状态,而对于骶髂关节,可以分成后上方部位、前下方部位的相关关节滑膜组织以及韧带组织,关节出现病变问题,属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严重发病形式,当前尚未明确出具体的发病原因,认为可能会关节部位感染、遗传性等存在直接联系。另外,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之后,如果存在代谢异常现象、内分泌失调现象或是变态反应,均可能会诱发骶髂关节的病变问题。一般情况下,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多数患者均因为未能及时的发现症状,出现病情延误的问题,甚至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5]。

上文针对X线法、CT法与MRI法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病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在0级诊断方面,MRI的检出率最高,1级与2级的病变诊断中,XT法与MRI法比X线法的检出率高,P<0.05。而在3级与4级诊断工作中,三种检出率方面没有差异性,P>0.05。在诊断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正确的开展检查工作,以此预防诊断准确性问题,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在诊断工作中三种方法均具有很高的价值,而MRI诊断法的应用准确性最高,CT次之,X线法的检出率最低,所以在诊断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的经验,合理的使用MRI检查法与CT检查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三种诊断方式有机整合,以此提升诊断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6]。

参考文献:

[1]陈磊,卞光军,段新秀, 等.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4):49-50.

[2]尚占江.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比观察[J].心理医生,2019,25(4):108-109.

[3]孙琰.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健康之友,2018,23(12):63-122.

[4]秦绪开,孟晴晴,辛夫彩.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4):117-118.

[5]梁宝玲.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21-22.

[6]邹新华,张长江.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母婴世界,2018,33(19):9-122.

论文作者:张剑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分析论文_张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