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路线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4/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0)06-0013-06
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以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是由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而探索、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拓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确立科学的思想路线不容易,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更不容易。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了党的思想路线,并根据实践的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在中央党校“6.25”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1]中共十七大再次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今天,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极大地激发社会活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胡锦涛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2](P33)邓小平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3](P278)从思想路线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怎样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怎样检验是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唯物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整个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运动着的物质是有规律的。精神现象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物质的属性和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4](P79)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基本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求实作风。
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怎样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唯物辩证法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体系,包括两个基本原则、三大基本规律和一系列基本范畴。两个基本原则描绘出整个世界的总体状况,即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永恒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一系列基本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和形式,即量变基础上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过程。基本范畴是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补充。学习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要求是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反对形而上学。
3.认识论告诉我们怎样检验是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因为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5](P230)总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们在实践中取得认识,又在实践中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从而使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呈现出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过程。
4.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唯物史观概括了人类文明成果,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质,指出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承担者,是社会首要的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坚持生产力标准与坚持人民利益标准是一致的。
恩格斯晚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阐述马克思“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而得到的基本结论时说:“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6](P242)很显然,这两个“决心”集中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点、实践观点、辩证观点、生产观点、人民群众观点、价值观点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宝贵经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关系问题,积极探索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而提出的。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概括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会忘记,当“四人帮”被粉碎后,全党全国人民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而当时的中央主要负责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继续坚持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在这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革命胆略和科学态度,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要求“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个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全面创新,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迈出几大步:从“两个凡是”的精神禁锢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进行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实现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一次伟大转折,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超阶段的“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纠正“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观念,确认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使社会主义真正扎根于中国大地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从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评价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标准,纠正“一大二公、纯之又纯的公有制”标准,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新的执政条件,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了党的建设理论。重新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所处的关键时期,指出其既是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突显期,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共十七大明确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P11)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旧的观念的冲破,新的观念的确立,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成果。可以说,没有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就没有新的历史时期,就没有我们今天取得的好成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是只管某个阶段,而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不是只管某个方面,而是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且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所以,江泽民曾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8](P284)。
2.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
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伟大成绩。从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方面总结经验,主要是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思想路线的理论地位。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江泽民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不仅对于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实际上解决了困扰我们一个世纪之久的“学马列学什么”的问题,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二,深刻认识思想路线的基础作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认识到:“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3](P143)“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3](P191)江泽民反复强调,全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继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胡锦涛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角度提出,思想路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的问题”,能否坚持得好,关系到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能否充满朝气和活力,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
第三,全面理解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3](P278)根据这个思想,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的规定,指明了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特别是把“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对真理标准讨论成果的概括,是对克服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无数党员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换取的认识成果。
第四,准确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邓小平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3](P279)又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3](P364)江泽民特别强调“与时俱进”。他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8](P53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统一于人们的实践过程中。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9](P69),号召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五,系统构建思想路线的实现机制。邓小平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有组织路线、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等相应的社会机制作保证。江泽民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特别强调,要切实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就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所需要的制度保证体系。
第六,确立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国家是否兴旺发达,是“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在南方谈话中他进一步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中共十七大通过的党章重申这个标准:“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标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科学性追求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性追求的统一。
如果我们确实做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最高权威,以与时俱进为科学态度,以民主制度为根本保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就一定能够把党的思想路线落到实处。
三、新时期坚持党的科学的思想路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
回顾历史,每一次社会大变动都必然伴随着一次哲学大讨论,由此带来一次人的大解放,而每一次人的大解放都必然带来社会的全面创新。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束缚人的枷锁不同,人们争取解放的目的不同,最后所进行创新的具体内容也不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我们要完成历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
1.贯彻落实科学的思想路线为什么这样难
同志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感觉贯彻落实科学的思想路线很难。这种难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第一,利益之难。马克思认为,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0](P82)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1](P103)思想路线既然体现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就绝不是一个可以离开利益而高高在上的纯粹认识领域的问题,而是直接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个人利益、组织利益、近期利益、长远利益等。
第二,事实之难。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展示有一个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而且,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来自主客观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事实的这种不确定性带来实事求是之难。
第三,文化之难。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但是不可否认,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唯上、唯书、不唯实”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两个凡是”。它所导致的恶果是,政治、思想、文化的专制主义,理论上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上的僵化保守,人格上的依赖化和奴性化等,从而使整个中华民族失去创造的冲动,丧失选择的激情,泯灭发展的活力。因而消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尚需时间。
第四,制度之难。建国初期,由于缺少经验,我们的各项制度主要是延续战争年代的做法,照搬前苏联的模式,存留封建制度的残余等,导致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高度集权,严重抑制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第五,国民性之难。邓小平认为,种种精神枷锁把国民变成“懒汉”。没有自主性,一切依赖于“本本”、红头文件或上级领导;没有选择性,一切听由“本本”或红头文件定夺;没有创造性,只能“照抄照搬照转”。因此,确立人的自主性,给人以充分的选择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实现国民性的重塑,是个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2.努力争取“三个解放”,自觉实现自我超越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能否及时抓住机遇,成功应对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当前解放思想的着力点,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大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首先,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学风。尽管我们一直坚持反对教条主义,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学风,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教条主义的坏传统在许多人头脑中深深扎根,只要气候适宜,便会泛滥成灾。我们必须认识到,伟大的思想家从他们各自的社会实践出发,把握时代脉搏,集中群众智慧,回答了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科学的思想体系,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但是,经典作家是人不是神,他们不可能穷尽对真理的认识,他们的思想也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另外,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有许多误读和错读。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仅有与时俱进的问题,更有正本清源的问题。否则,其结果不但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毁掉马克思主义,毁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其次,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国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结构转型,即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通过信息革命向信息社会的跃进;二是社会体制转轨,即由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转变。这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必然引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这就必然带来第三个转变,即活动规则的转变。所谓活动规则转变,就是要求人们在进行一切活动的时候,自觉地超越于地域的、民族的界限,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用世界性眼光、战略性思维来思考问题,来进行决策,把民族性国家变成全球性国家,把地域性个人变成世界性个人。
最后,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人的认识总是以已有的概念、经验或知识为基础。人的认识过程不仅是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的过程,而且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正确知识取代错误知识的过程。那么,人们已有的概念、经验或知识便具有两重性:既有可能成为获得新知识的起点或工具,又有可能成为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束缚或障碍。因此,要有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摆脱各种精神枷锁的束缚,学会独立思考,用批判的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已有的一切,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人的实践和认识不断进步的过程。应该说,相对于克服外在的束缚来说,克服内在的束缚,即克服来自于人自身思想观念习惯势力的束缚,将是更困难的,更需要自我意识的自觉,更需要思维定式的转变。
3.大力推进“四个创新”,积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实现创新的过程,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是其最终目的。中共十六大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8](P544)中共十七大提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创新是创新主体为解决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而实际地改变现存事物,形成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战略布局、新的概念设计、新的制度体制、新的活动方式、新的关系模式等,从而创造或增加其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
理论创新是基础。所谓理论创新是创新主体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在认识和解决重大社会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立和发展理论并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理论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使理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途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应该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各项成就都是因为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但是,当代中国处在历史大转折的交汇点,前进道路充满着各种困难和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进行新探索,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当前理论创新的任务很重,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要注意破除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科学对待已有的观念、经验和模式;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加强对“三大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改变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局面,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挥理论引导社会前进的“旗帜”作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预见性,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和战斗力,并把理论创新及时地转化为实践创新,使之成为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科技创新是关键。在当今世界发展进程中,有没有创新能力,善不善于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前景,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敢于创新,更要善于创新,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制度创新是保证。所谓制度创新是指改进现有制度安排或创立某种新制度,以优化制度环境,提高或增强制度功能的活动过程。以前我们对制度问题的研究是非常不够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遇到一系列关系到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制度问题进行研究。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8](P534)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12]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继续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及时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
文化创新是精神动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总之,我们只有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收稿日期:2010-07-20
标签: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物质文化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