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钟山 542699)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联合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用于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高热患儿150例等分为联合用药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组(单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组(单用对乙酰氨基酚)三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1h、4h和给药6h和24h后,联合用药组患儿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儿,且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高热患儿联合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时,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高热情况,效果优于单独给药。
【关键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小儿高热;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151-02
引言
发热是临床多次疾病的常见症状,是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入侵的机体反应,通常情况下儿童体温达到39.1~40℃时即为高热。由于学龄前儿童对于发热较为敏感,且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如果长时间高热能够导致其惊厥、癫痫等情况发生,极易对小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的损伤[1],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及时、科学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儿高热情况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通过给予高热患儿联合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儿科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具有高热症状的患儿150例,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为12月龄~7岁,平均年龄为4.52±1.22岁。所有患儿入院时行常规检查时体温均已达到高热(体温>38.5℃),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在4h~24h之间。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50例患儿等分为联合用药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组(单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组(单用对乙酰氨基酚)三组,三组患儿的基本情况、病情、病程相似,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次研究均在患儿及家长知情并同意的基础上开展。
1.2 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排除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患儿;排除发病后自行应用过退热药物以及抗感染药物的患儿;排除精神疾病和严重智力障碍的患儿;排除家长不愿配合研究者;排除对阿司匹林类药物有过敏反应的哮喘患儿。
1.3 方法
三组患儿在入院后均进行血、尿等常规检查,病对患儿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同时给予患儿一般降温措施[2],包括保持患儿病房安静、通风,告知家长保持患儿卧床休息,同时根据患儿情况采用温水擦浴及冰敷等物理降温方法为患儿进行降温。然后同时给予三组患儿药物降温治疗,并配合应用止咳化痰以及抗生素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2枚/盒,国药准字H13020458)直肠给药,每次每公斤10到15毫克,间隔4到6h给药1次,24h最大给药量不得超过4次。布洛芬组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150ml/瓶,国药准字H19991011)进行治疗,0.2~0.5ml/kg,每6个小时充分给药1次,24h给药次数不得超过4次。联合用药组患儿同时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及对乙酰氨基酚栓剂进行治疗,两种药物给药剂量与单独应用时相一致。三组患儿均以5d为一个疗程进行给药治疗。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儿治疗前、给药1h、4h和6h时患儿体温变化情况,以及给药48h和给药5d时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三组患儿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呕吐、皮疹、盗汗)。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给药后患儿体温下降的程度将患儿的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层级。显效:患儿用药后体温下降超过2℃,且体温稳定于正常范围内;有效:患儿在用药后体温下降范围在0.5~2℃之间,但略高于正常体温;无效;患儿在用药后体温下降范围低于0.5℃,或仍处于高热状态。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患者数*100%。
1.6 统计处理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差异比较,用Person线性相关分析两变量之间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退热效果
给药前,三组患儿体温情况基本相似,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给药1h、4h和6h以及24h时,联合用药组患儿体温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良反应
三组患儿在给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组发生1例患儿发生呕吐,1例患儿用药后大量出汗,布洛芬组2例患儿大量出汗,对乙酰氨基酚组1例患儿恶心呕吐,1例患儿面部潮红,停药后均自行缓解,未进行特殊治疗。
3.讨论
发热是由于致热源的作用而导致机体体温调定点上移而造成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引起发烧的原因较多,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包括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结缔组织病等。而儿科小儿高热发生通常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3],临床诊断时需配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一旦发热超过40℃时,以及发生惊厥等情况,严重威胁了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应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布洛芬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热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中儿童首选的抗炎药物,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效果。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均属于于非甾体抗炎药[4],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骨关节炎等也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在用于镇痛消炎时,可直接作用于炎症组织的局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递质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活动和溶媒体酶的释放,进而减轻组织局部的痛感。
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时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退热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关节疼痛、神经痛、偏头痛以及手术后止痛和癌痛。对乙酰氨基酚能够抑制中神经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但是对于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作用较低,因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同时其对于血小板凝血的机制无不良影响。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时,药物起效快,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退热和抗炎效果,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联合用药组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患儿,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后果。但目前有研究发现,布洛芬在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药物联合应用时,可增加胃肠道的副作用和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4.结论
引起患儿高热的因素较多,但多与感染、炎症有关,常规给予患儿退热药物能够改善其症状。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给药治疗小儿高热时,能够有效在快速降低患儿高热的同时,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不良反应,适宜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乐男,张峥,买春芳.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J].系统医学,2016,1(8):83-85.
[2]赵绍成.对乙酰氨基酚片联合布洛芬在52例小儿感染性发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5,9(13):156.
[3]刘义红.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儿童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197-198.
[4]贺健.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28-29.
论文作者:罗荣金,李德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患儿论文; 乙酰论文; 氨基论文; 高热论文; 布洛芬论文; 给药论文; 体温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