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援藏的理念与实践
刘 齐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援藏工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论断,推动了教育援藏工作开展。教育援藏利用“组团式”、互联网+等新方式,关注西藏薄弱地区教育发展,努力提高西藏自身“造血”能力,教育援藏取得新的成就。总结经验,必须坚持教育援藏的战略性、长期性、民族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教育援藏;理念;实践
西藏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自和平解放以来,中央给予了西藏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西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乎人口素质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对西藏的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与内地相比,西藏的教育基础薄弱,发展落后。因此,教育援藏一直是党和政府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西藏经济社会实际,着眼长远规划发展,深入研究西藏长治久安之大计,对西藏教育事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雪域高原绘就了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开启了西藏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一个相对完善的品牌理念系统的设计包括品牌宗旨、品牌使命、品牌价值观、品牌目标、品牌口号和品牌精神六个方面[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工作,是确保培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根据笔者走访调查的情况看,县镇两级政府对培育工作仅限于出台一些管理性文件,而对新型职业农民后续的政策支持不足,很多地区根本就没有出台扶持政策文件,这就容易造成培育与创业工作的脱离;也影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稳定性,培育的数字上去了,但真正以农业为职业的人员数量得不到维持,培育根本目标成效难以满意。
一、教育援藏理念的新发展
西藏和平解放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为尽快缓解西藏师资紧缺的问题,1956年,教育部先后发出了《关于抽调初中、师范教员和教育行政干部支援西藏的通知》和《关于内地支援边疆地区小学师资问题的通知》,开始了以教师进藏工作为主的教育援藏历程。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央召开了三次西藏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援藏“长期坚持,努力搞好,不断完善”的方针,确定了大量教育援藏项目。特别从1987年国家教委、国务院西藏经济工作咨询小组转发《关于内地对口支援西藏教育实施计划》的通知后,正式提出采取对口支援模式,积极为西藏各类学校培养、培训师资、管理人员以及西藏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援藏工作,由单一的教师进藏发展成为教师援藏、内地西藏办学、教育对口支援等多项措施。
2013年,西藏全区约40%的义务教育学校仪器设备得到补充更新。同时,西藏全面启动实施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起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和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援藏工作持续深入。2007年1月,全国教育援藏工作会议印发了《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确定采取“分片、分校负责,定点对口支援、包干落实对口任务”的办法进行教育援藏。由此,形成了一个以政策为支撑,以各支援与受援单位为主体,以科学管理和长效机制为保障,涵盖了全国18个省市的对口支援体系。
同时,西藏启动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对全区74个县(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对照基本办学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规划五年内(2014-2018年)投入资金67.16亿元[13],进行校舍改建、设备配置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到目前,这一任务已经完成过半,南木林等16县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均衡县达到36个、占49%[13]。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在党和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西藏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各援藏单位不断创新教育援藏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援藏内容,使西藏的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基础不断稳固,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西藏教育事业正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实施教育强区战略的新阶段。回顾近些年来的教育援藏工作,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1],这为新时期做好包括西藏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提出了基本目标和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同时强调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这就要求实现对西藏更加有效的治理,把西藏纳入全国一盘棋主动谋划,将西藏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区域,更加稳妥地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努力补齐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实现西藏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
201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要将“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3]。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十分重要,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富民兴藏战略,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西藏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让“民生”与“民心”相通,使“民生”与“民心”并重。会议还特别强调了要加快补上教育这个“短板”,将教育作为“民生”与“民心”联通的连心桥,稳藏安民的助推器,富民兴藏的金钥匙。
如何补齐教育这个短板,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了具体意见,即“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6]。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电子科技方式,有助于改变西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面貌。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指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7]。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意见》,对“十三五”期间教育援藏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明确,要“充分利用内地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拓展思维,挖掘潜力,探索互联网+教育援藏新方式,提高对口援藏效益”[8]。利用信息化手段,正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援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阵营是国企阵营,其包括中铁快运、民航快递、中国邮政等。其中EMS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乃至全国建立网点,覆盖面广、客源资源丰富,在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包括西藏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工作引向深入。《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并对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落实民族教育发展的条件保障,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重点加强民族教育薄弱环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特别强调要“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9]。
在任何科目与知识的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影响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热情,从而影响小学生的朗读兴趣。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没有充分了解朗读教学的真正意义,采取的方式大多为领读、演示等,让学生进行模仿,压制了小学生的天性,使其难以将自身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只能被动跟随教师朗读,教学效果往往非常不理想。
“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把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党中央和政府的重要会议上,均明确提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同时,不断创新援助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理念在教育援藏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补齐教育这个短板,对于增进社会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形成了“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的重要一环。
二、教育援藏的新实践
在“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五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创新教育援藏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援藏实践内容,使教育援藏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极大地改善了西藏教育面貌,使西藏各族群众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一)加大总体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向薄弱环节倾斜,促进西藏教育协调发展
教育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长期以来,中央和全国人民给予了西藏教育特殊的关心和支持。五年多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累计安排了8个民族省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资金,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等重大教育工程项目中,也坚持向民族地区倾斜。
西藏自治区则建立起了“国家为主、自治区统筹”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自治区统筹、预算单列、预算到校、校财局管”的经费管理机制,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则细化为“财力省级统筹、预算核定到校、支出统筹安排、经费集中管理”的保障新机制。五年来,西藏各级政府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②,认真落实自治区“地县财政地方性收入投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的规定③,教育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2.9%,一些地方投入比例甚至超过了49%[10]。
不断加大的经费投入,让西藏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西藏教育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其背后,则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以公办为主的普惠性学前双语教育网络基本建成。与2010年相比,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34.6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了13.27%,青壮年文盲率由1.2%下降到0.57%,人均受教育年限由7.3年提高到8.6年,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11]。
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西藏重点向农牧区等薄弱环节倾斜。将义务教育阶段“三包”④政策覆盖面扩大到所有西藏农牧民子女在校生,同时将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所有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在校农牧民子女纳入“三包”政策实施范围。“三包”政策自1985年实施以来,先后14次调整标准。到2015年,标准提高了近10倍。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农牧区学生实行免费教育政策,对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区学生还给予了交通经费补助。为增强西藏中小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饮食质量,2012年,西藏创新教育管理,推出教育“三包+营养”的新模式。营养餐计划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政策和资金覆盖率均达到100%[12]。实行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计划,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比例达到75.4%[14]。
经过多年的教育援藏工作,西藏教育事业有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11年,西藏全面完成了“两基”①目标,并顺利通过国检验收,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证。与此同时,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代课教师比例过大问题得到解决。在西藏全区建立并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且全面实现了城乡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读的政策。同时,开始对农村中小学的危楼、校舍进行安全改造,开工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以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扫盲工作也在扎实推进。这些工作的落实,使得西藏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
(二)启动“组团式”教育援藏新模式,促进西藏教育持续发展
随着近些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以往“分散式”的、以“输血”为主的教育援藏模式难以满足西藏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由此,西藏自治区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出了“促进教育援藏团队与受援学校团队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援藏团队内部深度融合”[14]的“组团式”教育援藏新模式。
2016年4月17日,由教育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启动暨培训会议在拉萨召开,标志着“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启动,教育援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国17个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每年组织20个团队,共选派800名援藏教师,对口支援西藏20所中小学,并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这对弥补西藏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开展以来,西藏及有关地市专门成立了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三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方向。目前,内地799名援藏教师“组团式”对口支援西藏20所中小学校,西藏选派410名骨干教师赴内地挂职培训、跟岗学习,受援学校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6]。因此,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对于西藏教育事业发展极其重要。伴随着“组团式”援藏工作全面启动,教育援藏也从单一的“输血”,逐渐转向“造血”,着力提升西藏教师队伍水平。在每年坚持继续落实新增500名师范专业招生计划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全科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顶岗实习,以逐步完善师范生培养模式。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组织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参与率达65%。[17]同时,西藏还健全了全区教师培训机制,要求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在国培、区培计划中,特别强调了向农牧区基层学校倾斜。对于乡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西藏还根据教育部要求,细化制定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西藏自治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此外,以乡村教师为主体的师德建设、培养补充工程、全员提升工程、管理改革工程和待遇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已经开始实施。
教育援藏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西藏民生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组团式”教育援藏改变了以往单兵作战的局限,发挥集团优势,团队协力作业,达到1+1>2的效应。到2016年底,西藏形成了17个内地省市“分片包干”对口支援西藏7地(市)基础教育,东中部7个职教集团和13所民办本科高校对口支援西藏7地(市)职业教育,27所国内一流高校团队支援西藏7所高校的新格局[17],进入了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教育援藏的新时期。
(三)运用互联网+教育新方式,促进西藏教育快速发展
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藏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治边稳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运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搭建起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网络联通、信息畅通,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能够全面而深度的融合,从而逐步缩小西藏与内地、城镇与牧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到2012年底,西藏投入近1亿元资金在全区乡镇小学建设了300间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74所学校接入了互联网,研发了150多个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了120多部教学片,利用互联网,对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远程培训[18]。
高速驾车时,驾驶人精神紧张,长时间紧张就容易产生疲劳感,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疲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此时危险系数会急剧增大,导致意外的发生。疲劳检测系统通过计算判断长时间闭眼、打哈欠等脸部特征来判断疲劳的程度,从而提醒驾驶人进行休息、停车等。
2014年,为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西藏完成了408个“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建成741个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建成“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建成了“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西藏省级平台”,将全区47.5万名中小学生信息全部录入系统[19]。
2015年,为解决西藏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西藏又实施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程、改薄教育信息化等项目,新建设了交互式教学终端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并建立了全自动录播教室。同时,开展了上万人次的信息化培训工作[20]。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6年,为全面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部署下一步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西藏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要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大力建设数字化智慧校园,打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学校,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机制建设,在西藏努力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西藏还与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等相关运营商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借助互联网+这一新信息技术手段,西藏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林芝地区为例,根据林芝市教育局电教馆《2016年度林芝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统计表》的数据显示,目前林芝市基本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计算机,平均每个教室配备有一台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者交互式液晶终端,而且新一轮的电教设备更新工程又于2017年正式启动。包括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已基本实现中小学宽带网络全覆盖。其中,工布江达、波密两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21]。2017年还将实现三大宽带运营商之间网络无缝互访、百兆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由此,利用互联网的“微课堂”“微教研”工作也将逐步展开。
(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西藏教育多元发展
教育援藏工作的开展,首先就是促进了西藏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有力地保障了西藏各族儿童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校生数量大幅增长,为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实现了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促进了西藏区内教育的公平。越来越多的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使得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龄儿童入学率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西藏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促进了我国区域间的教育公平。同时,随着西藏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特别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快速地进入西藏学校的课堂,也使得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到了更新升级,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实现西藏教育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采访较多基于图书馆员意志或简单的读者借阅反馈[1]。近年来为满足不同学院和读者群体对不同书目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在不断探索将图书采访工作与图书荐购密切结合的新型图书采访模式。一方面各个学院的资深教师基于对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教学状况与采访馆员进行沟通荐购,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学生读者也通过线下沟通或线上系统推荐的方式协助图书馆员进行图书采访。这种互动共赢、合作推动图书采访工作的模式能够使图书购书经费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能提升读者通过馆藏图书获取知识的满意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保存与传播知识的作用。
2013年1月18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会议决定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片区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含县镇)免除学费,并给予农村学生助学金资助[23]。目前,西藏各类职业院校年培训3万人次[24],享受免学费和助学金的农村学生覆盖面已达100%。这些职业教育学校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基本需求,为通过职业教育掌握脱贫致富技术技能走出贫困创造了条件。
但由于职教学校办学条件和规模相对滞后,实验实训设备陈旧匮乏,专业教师短缺,补充渠道不畅,在专业设置方面也存在着门类单一、布局分散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西藏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进一步要求,即“每个地市办好一所特色中职学校”“实施农牧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5]。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西藏制定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西藏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性任务。同时,以现代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明确职业教育培训重点向贫困家庭倾斜,为每个贫困家庭至少培养一名技术技能人才或新型职业农牧民的目标任务。
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继续落实好东中部职教集团、民办本科学校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帮扶机制,17个职教集团按照‘一对一’的关系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17个地州,33所民办本科学校原则上按照‘二对一’的关系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17个地州”[8]。随即西藏召开了全区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会,对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及教育质量提升进行了全面部署。首批来自内地7个职教集团和13所民办本科高校专门对口支援西藏7地(市)职业教育的建设[17]。同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发挥专业学会作用,专门组织开展了援藏职业教育活动,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合作,共同组建“援助西藏职业教育项目协调组”,以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援助工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还在其官方网站开设了“援助西藏职业教育”专栏,及时发布西藏职业教育的有关需求,介绍内地有关单位对西藏职业教育的援助合作意向。目前,已有41家内地企业和职业院校与西藏的职业院校达成合作协议,并向西藏职业院校捐助了120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和物资[26]。
在职业教育援藏工作中,援藏工作者还根据实际,开展了理论研究,边实践边检验。其中,江苏省教育厅与拉萨市政府开展了紧密合作,藏苏两地的科研团队联合开展课题攻关,完成了2015年拉萨市政府重大课题——《西藏民族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为拉萨市委、市政府发展职业教育决策服务、为西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力献策[27]。
到2015年,西藏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比例达到6:4,区内外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7.2万人(区内5.7万人、内地西藏中职班1.5万人);区内外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5所,配套完善6所,新建9所,办学条件达到了国家基本要求[22]。2017年,西藏又提出了西藏各地(市)分别集中力量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任务。2017年7月,教育部赴藏工作组在西藏调研,再次明确要西藏确立起职业教育基础性、战略性的发展地位,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提出“将职业教育这一主线抓得更牢靠”[28]。
如图2.1为经过渡电阻 Rg单相接地短路的系统图。M侧系统阻抗为ZS,从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阻抗为ZK。以M侧距离保护Z为分析对象,测量电压为Um,测量电流为Im,测量阻抗为Zm。
近年来,西藏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办学形式日趋多样,重点职业学校和一批体现西藏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重点专业不断做大做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专业设置的学科门类,基本覆盖了全区主要产业的多个领域。一些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民族手工业产业发展、青年农牧民就业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为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升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西藏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初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新时代教育援藏工作的基本经验
虽然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与中央要求、时代发展、民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教育自身也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教育结构需要优化。当前,学前教育普及率偏低,保教水平不高;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控辍保学”、巩固提高任务繁重;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高等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学科特色不突出。二是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有限,教育总体质量相对较低。三是教育管理的模式简单粗放,与建立起现代化、高水平的教育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增强。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师资总量明显不足、中小学师资结构性短缺、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这些情况,制约了西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加快推进西藏教育现代化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教育援藏的战略性
西藏作为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具有突出重要地位。把西藏建设好、发展好,不仅是国家的战略需求,更是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教育是民生之基,人才是发展之要。西藏近些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教育援藏工作的深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22]。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正逐步向信息与服务社会深刻转变,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率提升、推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总结取得这些成绩的基本经验:教育援藏必须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把培养爱党爱国、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核心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着力推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适应时代变化,满足人民需要,服务国家战略,不断创新符合西藏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西藏的长治久安。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历经“站起来”的上下求索、“富起来”的左右突围,开启“强起来”的时代新篇,虽充满艰难曲折,更令人刮目相看。
藏族历史和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要保护好、传承好。在教育援藏过程中,要扩大不同民族间的交流,让西藏文化走出西藏,与中华大家庭其他民族一样,向世界传播出自己独特的声音。目前,西藏在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本民族语言教育的同时,也在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西藏部分城镇小学和农牧区的小学里,实行藏汉语文同步教学,以藏语讲授主要课程的模式。到了中学阶段,开设藏语文课(包括内地西藏中学),其他课程以汉语文来讲授。在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中,把藏语作为考试科目之一,并将成绩计入总分。由此,藏语文在使用中得到弘扬[29]。同时,也让汉族学生了解和掌握藏族的基本文化,“毕业时能基本掌握和使用藏语言文字”[17]。在今后加强双语教学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保障稳定的师资和教材的不断修订工作。对于不同层次的教育,也应有比较灵活的要求,防止搞一刀切,从而对民族语言的习得提出不同要求,以确保双语教育科学、稳妥地推进。
(二)必须认识教育援藏的长期性
虽然西藏教育事业与之前相比,有了快速发展,同内地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总体上,西藏的教育事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特别是西藏的一些边远农牧区、高海拔地区,基础差、底子薄、教育环境不够有利,这些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改变。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西藏的“两基”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处在较低水平,同国家要求、时代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还有较大的差距。即便在西藏区内,也存在着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基层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程度较低,教学设备陈旧老化,亟须更新添置,部分学校布局不合理不科学,“控辍保学“任务仍然艰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教育结构及其功能的单一性不能适应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多种需要,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与日益庞大的教育体系不能很好适应。这些,都决定了教育援藏工作的长期性。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越来越紧密.在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的许多知识都是要利用其他学科来解释的.如:学习叶绿体知识点的时候,可能就会涉及到要用学习化学的方法去解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学习到分泌蛋白知识点的时候,可能就要涉及到用物理的方法去实现蛋白分泌的过程.不仅如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哲学讲述教学原理的知识点也是相对比较多的.在解决高中生物教学的同时还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不禁可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进行快读有效的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4]。针对西藏教育的状况,既要加快发展,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又要内涵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为此,就必须把不断改善西藏教育的发展环境和质量水平作为教育援藏工作的出发点,树立起没有大结局,只有小目标的意识,做到事事有安排、天天有进展、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总结,扎实推进,做细做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教育援藏团队与受援学校团队深度融合,加强教育援藏团队内部的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好支援与受援、成长与成熟、“送经”与“取经”、完成任务与完善品格的关系。同时,坚持国家帮助与西藏自力更生相结合,将“输血”转为“造血”,将长期援藏化为长期建藏,使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西藏各族人民群众。
为了验证该模型在高校工程测量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中的有效性,以青岛理工大学某工程测量实验室为例进行综合分析.
(三)必须树立教育援藏的民族性
发展西藏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西藏各族人才,满足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需要。为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国家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一重要法律,这对保障藏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推进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援藏,就是要把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制度密切结合,切实尊重和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教育权利,牢固树立教育援藏为了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教育援藏依靠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教育援藏成果由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共享的理念。
除此之外,招股书显示,米奥会展主营境外办展业务,以美元、欧元结算为主,其2015年-2017年汇兑损益分别为224.06万元、121.87万元、-322.38万元。今年4月以来,美元持续走高,若人民币持续贬值,米奥会展采购成本则上升,结算时造成的汇兑损益将进一步扩大,恐将对今年业绩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四)必须遵循教育援藏的科学性
遵循教育援藏的科学性,既体现在对西藏教育现实的清醒认识,又要着眼西藏教育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由于历史发展进程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教育援藏,必须充分考虑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特点等多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从西藏经济建设实际出发,明确西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奋斗目标。这也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同时,要清楚西藏现有教育和专门人才队伍状况是制定西藏今后教育发展和专门人才培养规划的基础之一。必须依据西藏现有专业教育的现状,充分考虑各类学校现有规模和布局、专业结构和层次、师资队伍及其质量等因素,考虑到西藏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面大而量小”的特点。做到全面统筹,又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又注重效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办学路子。
乌有先生团团脸,酒糟鼻,胖胖的,就像庙里的弥勒佛,蓄起头发胡子,换下僧袍转行做起道士,艰难的棋局令人费神,弄得他脸上层层油汗。子虚先生清癯、瘦削,好像一只打坐的鹤似的,乌有出子慢吞吞的,他却很快,闪电似的,手指将棋子掣出来,稳稳地弹到棋盘上,棋子就放在他们身边一个荒废的鸟巢里。听到有少年提到媪妇谱,子虚转过脸,淡淡地说:“你会下棋?”
西藏的教育长期稳定发展,归根到底,需要依靠西藏内部力量来办。从西藏建设的需要和有利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西藏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划应坚持以区内培养为主、区外为辅的原则。区内能够培养的专门人才,原则上应该依靠区内现有的各类学校进行培养,以适应长期建设的需要。区外所承担的培养任务,应主要是西藏区内难以培养的专业和学科。
在做教育援藏规划时,必须符合经济建设不断改革的趋势,保持一定的弹性,便于调整,留有余地,以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西藏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划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社会应用价值。
西藏教育是否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取决于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而这些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则取决于我们对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现实条件的认识是否客观、准确。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西藏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对策,对形成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援藏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西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中国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为西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30]。教育援藏,不仅仅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更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对西藏教育的科学指导、统筹规划,从全国大局着眼,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基础性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4],实现西藏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教育援藏工作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援藏内容,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援藏人的帮助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发奋努力下,西藏教育发展的步伐会越来越快,越走越好。
[注 释]
①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指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
③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牧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藏政发[2004] 67号,要求“地(市)、县财政地方性收入投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根据《西藏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地是(市)县财政s投入教育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藏财行字[2006] 18号),规定“本办法所称地(市)县投入教育经费是指地(市)、县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0%用于教育方面的资金”。
④即包吃、包住、包基本学费。
又如“你想成为复合肥锦鲤吗?”锦鲤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愿成锦鲤者,坐躺福利中!我们联合十大复合肥厂家为#复合肥锦鲤#准备了一点小心意!转发并关注@复合肥锦鲤,我们将在X月X日抽取10名幸运锦鲤,送上十大厂家提供的免费复合肥各60吨!如此大的福利,身为锦鲤的你准备好了吗?今年我们一起信小呆!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
[2] 习近平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N] .西藏日报,2013-03-10.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研究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N] .人民日报,2015-07-31.
[4] 谱写雪域高原中国梦的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西藏发展纪实[N] .人民日报,2015-09-06.
[5] 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N] .人民日报,2015-08-26.
[6]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 .人民日报,2014-09-30.
[7] 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N] .人民日报,2015-05-24.
[8] 教育部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意见[EB/OL] .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srcsite/A09/s3082/201701/t20170112_294684.html.
[9]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N] .中国教育报,2015-08-18.
[10] 西藏自治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N] .西藏日报,2014-10-22.
[11] 新起点上我们携手并进——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综述[N] .人民日报,2015-08-18.
[12] “十二五”西藏教育工作:书声琅民心甜[N] .西藏日报,2016-01-03.
[13] 农牧区教育环境越来越好——我区全面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纪实[N] .西藏日报,2017-01-18.
[14] 补齐教育短板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山南“六个融合”丰富“组团式”教育援藏内涵[N] .西藏日报,2017-01-23.
[15] 许成仓.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努力实现五个100%目标——在2017年度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西藏教育,2017(3).
[16]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 .人民日报,2013-09-10.
[17] 齐扎拉.在2017年度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西藏教育,2017(3).
[18] 西藏自治区教工委西藏自治区教工委、教育厅2011年工作总结暨总结暨2012年工作要点[J] .西藏教育,2012(1).
[19] 马升昌.推进教育创新强化依法治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在2015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西藏教育,2015(3).
[20] 马升昌.瞄准目标补齐短板加快推进西藏教育现代化——在2016年度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西藏教育,2016(1).
[21] 年年有新貌岁岁有新颜——2016年林芝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N] .西藏日报,2017-02-09.
[22] 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N] .人民日报,2014-06-24.
[23] 全面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规划坚决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N] .人民日报,2013-01-19.
[24] 赵伟.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访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达娃副厅长[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
[25]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解读[EB/OL] .中国西藏网:http://www.chinatibetnews.com/zhuanti/sixtibet/jd/20150 9/t20150929_841207.html.
[2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召援助西藏职业教育座谈会在西宁召开[EB/OL]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http://www.zjchina.org/mms/shtml/323/notice/715.shtml.
[27] 王珊.用科学研究为高原职业教育助力——记江苏援藏干部郝峰[N] .西藏日报,2017-09-12.
[28] 冯骥,王雅慧.教育部赴藏工作组在我区调研[N] .西藏日报,2017-07-19.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N] .人民日报,2015-09-07.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发展与进步[N] .人民日报,2013-10-23.
中图分类号: G7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388(2019)02-0103-09
收稿日期: 2018-03-28
作者简介: 刘齐(1986-),男,湖北黄冈人,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新教育公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项目号:2015ZSTD00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杨小峻]
[校 对 康桂芳]
标签:教育援藏论文; 理念论文; 实践论文;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