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龙华的城市更新论文_陆晓萍

摘要:本文以上海龙华地区综合改造项目为例,就历史街区改造中的一些要点和措施进行了探析,以期可以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点参考。

关键词:龙华;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传承融合

龙华地区位于上海西南侧,因龙华寺、龙华塔而闻名遐迩,早春可踏雪访梅,三月看桃红十里,炎夏入古寺浓荫,重阳登宝塔眺远,九秋赏玉带映月,四季风光各不相同。昔时,龙华港水道潆洄曲折,有"龙华十八湾,湾湾见龙华"之谚,龙华的美景印刻在历史的诗卷中。除夕夜龙华撞钟、大年初一到龙华寺"争烧头香"、三月三逛龙华庙会,又深深印刻在上海人的脑海中。

龙华在它的历史脉络中成长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场所。但龙华地区由于受交通、招商等影响,整体环境有待改善,整合和利用地区现有资源,发挥地区的优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龙华历史街区的更新与改造,将历史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相互融合,同时在保护原有历史风貌基础上适应时代的需求。

1项目背景

1.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板块,东至龙恒路,南至龙华西路,西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华寺,北至盛大花园,面积约为10公顷,属于龙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分为A、B、C、E和F五个地块。

图1:龙华地区综合改造范围

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为主,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基地内动拆迁)、地下空间开发(B、C地块)、市政道路(龙华路、后马路和龙恒路)、桥梁工程(龙华港景观桥)、防汛墙改造(龙华港两岸防汛墙)和公共绿化工程(E地块)。

1.2 历史价值

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为龙华寺和龙华塔。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命致佛牙舍利,为建塔、寺,赐额龙华,取龙华会之意。公元242年寺建成,247年塔也建成。这个地区也因此刹而得名。龙华塔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美的楼阁式塔,总高度为40.4米,飞檐高翘, 姿态雄伟美观。悠悠千年,龙华寺、塔几经毁坏修缮,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千年龙华塔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前,游龙华者或乘扁舟,或驾车马,朝发城内,至夕而返。文人骚客,或啜茗捻须,或把酒临风,茗足酒酣,题词咏景,代有佳作。张宸诗喻:"莲舟曲曲泛河沙,水国沦涟佛面赊。咿轧橹回仍见塔,逶迤帆折更看花。"龙华东濒黄浦江,夜阑寂静时,可以听见浦江江涛拍岸的声音,潮音彻耳,是为"夜浦涛声",张宿诗咏:"岂是钵龙吟叠浪,已翻水月乱空江。禅关此息皆虚静,何有狂澜撼夜窗。"各有情趣。而清人周规《夜过龙华》诗:"轻舟夜发月明中,半喜潮来半喜风。到得龙华刚夜半,隔林钟响落孤篷。"别有韵味。

历史悠久的龙华塔龙华寺是上海市重要的地标建筑和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整个区域保护的核心和发展的源泉。

1.3 优势与契机

龙华有寺有塔,临河傍江,一直是块风水宝地;区位优势明显,紧邻滨江开放空间;交通便利益达;文化资源丰富,包括烈士陵园为代表的革命文化,龙华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等;群众认知度高,各种节庆活动公众参与度高。

2008年,轨道交通11号线的线形和站体设置方案确定,在原龙华旅游城位置设站,并与12号线实现两站换乘。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部分拆除原龙华旅游城,这为该地区的整体改造和提升创造了机遇。

2 建设与开发

2.1 总体思路

徐汇区政府对龙华地区的建设非常重视,确定了"区域整体收储、地下统一开发、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突出历史风貌保护、加快推进旧区改造、整体开发地下空间、同步建设基础设施"的原则,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对龙华地区进行综合改造,实现产业功能提升,同时突出对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

2.2控详调整

2009年,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对龙华地区控详和综合改造项目方案进行调整,结合地铁和地区城市更新启动龙华地区布局提升。根据"地上总建筑面积不变、建筑控制高度总体不变、绿地总量不变"的原则,对规划道路红线进行调整,其中龙华路红线宽度从32米扩大到35米,后马路局部放宽,同时取消穿越龙华寺塔空间的后马路西段红线,调整为12米宽公共通道,对龙华寺前广场进行改造升级,对本地区各地块规划指标进行合理优化(见下表)。调整后的控详强调以龙华塔为中心,轴线放射,与小尺度的街区、小体量的建筑相互匹配,共同体现了历史风貌保护优先、科学发展、和谐规划的原则。

表1:各地块经济技术指标

2.3 改造内容

2.3.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的开发集中在B、C地块,结合控详调整时确定的规划方案实施地下室工程。规划方案以"小尺度,高密度的江南水乡"体现龙华古镇的肌理特征;空间形态上"以龙华塔为核心,轴线放射;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构建"敞开地下街、商业内街和滨河水街"三条别具特色的街巷来组织内部空间,联接BC两端主要商业设施,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地下空间共有三层,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及其附属设施部分约8万平方米,车库及其附属设施部分约4万平方米,可停放约1000辆汽车。地块地下工程由前期开发单位上海龙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与轨道交通11、12线同步建设。

2.3.2龙华路(龙华西路——盛大花园小学)改建工程

改建龙华路长约560米,宽32~35米,属城市次干路,由徐汇区建交委实施。规划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调整龙华路线形、后马路线位,调整后两条道路在龙华寺东南角成"T"形交叉,使得龙华寺塔前广场更方正大气,同时也使区域路网更合理、区域交通条件整体得以改善。轨交11、12号线建成后,龙华路的改造,对促进周边整体环境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龙华路双向四车道,采用银杏作为行道树,"插天银杏古斑斓"与龙华古寺的意境相吻合。

图2:龙华路线形、后马路线位调整

图3:龙华路断面图

2.3.3后马路(龙华路——龙恒路)及桥梁新建工程

新建后马路长约220米,宽20~23米,属城市支路,起到连接龙华旅游地区和滨江地区并分流龙华路交通量的作用,新建后马路由西岸集团负责建设。后马路是观赏龙华塔的绝佳位置,道路两边的银杏树,与龙华路形成整体,烘托龙华古寺的隽永意境。

图4:后马路平面图

图5:后马路效果图

2.3.4龙恒路(龙华西路——云锦路)新建工程

新建龙恒路长约760米,宽24米,属城市支路,也是滨河景观路,可分流龙华路部分交通流量, 新建龙恒路由西岸集团负责建设。本工程位于龙华港东侧,道路一边是居住区,另一边是新建公共绿化。道路两侧的梧桐树与已建龙恒东路相协调;人行道铺装、街道小品与后马路、龙华路风格一致,统一设计,无论从滨江散步过来还是驱车而来的人群,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进入了龙华地区。

图6:龙恒路平面图

图7:龙恒路断面图

2.3.5龙华港防汛墙改造工程

该工程实施范围为龙华港宛平南路至龙腾大道段,工程范围河道全长约0.8km,防汛墙长约1550m,由西岸集团实施。

按照龙华港最新河道规划标准要求,对防汛墙结构采取有效的改造措施,使其在满足防汛结构安全的基础上,与即建的景观环境相协调。新建防汛墙顶标高自铁路桥至后马路方向从3.5米到5.9米渐变,后方放坡至4.5米,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营造出宜人的亲水空间。

 图8:防汛墙工程总平面图

图9:防汛墙断面示意图

2.3.6 绿化景观

该工程东邻规划龙恒路,南至规划后马路,西邻龙华港,北至宛平南路,基地红线面积11362.2㎡,其中配套建筑面积约345㎡(新建),绿地面积约8522㎡,由西岸集团实施。

该项目主要为开放型公共绿地。南岸绿地内设置贯通场地的游步道,游步道贯穿线性滨河公园。沿河岸设置木栈道为游人尽可能的提供亲水的机会,亲水处设置小型广场,以及座椅家具等,让人们充分停留,享受绿色生态之美。一座跨龙华港的步行桥正对龙华塔,是视线通廊的载体,让龙华塔与城市相连。

图10:绿化景观总平面

3传承与复兴

龙华需要传承,承传龙华区域自古以寺为核心的城市生活,尊重属于龙华的城市肌理,尺度与体验,形成人性化尺度的街里巷弄。这里是历史在未来的回响。

龙华迎来复兴,这里传统与创新碰撞并存。将历史片区的风貌融入到当代城市的总体结构和未来发展中,发展具有时代感的历史街区。

经过10年的精心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并伴随着西岸城市更新的整体推进,龙华地区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2017年4月,万科集团、西岸集团等三家单位联合中标B、C地块,未来的龙华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将以"小尺度、高密度的建筑布局"来体现龙华古镇的风貌特征,通过强调街道空间感受,优化建筑布局,最大程度地激活地下空间,办公、商业功能的引入,与核心区形成联动,将龙华打造成上海历史文化的地标,也成为中央活动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图11:BC地块效果图

4 结束语

龙华地区综合改造项目作为龙华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核心,通过对规划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引入优质开发商,激活城市记忆,让古老的街区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融。

论文作者:陆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千年龙华的城市更新论文_陆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