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 201600
摘要:虽然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临产时孕妇往往由于害怕疼痛、担心胎儿的健康等因素而出现焦躁、紧张、恐慌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孕妇子宫收缩能力减弱或缺乏收缩力,从而出现滞产、难产等问题,甚至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健康,因此临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顺利分娩而言,意义非常。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我们既要重视生物因素对临产妇的影响,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临产妇的影响,而临床工作中心理因素对临产妇的影响则是我们探讨的新课题. 为了提高临产妇对心理应激的应付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 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临产产妇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引言
即将临产的产妇,都有着期待和恐惧心理,紧张的心情难以平静,焦虑不安、失眠、烦躁,精神难以集中,情绪不稳定。这对于初产妇特别是高龄产妇更是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忐忑不安地担心难产。这时,很想多知道一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希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和关心,盼望能尽快结束分娩。由于上述孕妇情绪紧张的心理状态一旦出现产兆,表现出惊慌失措,寝食不安。而高度的紧张又可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照正常机理进行。因此,做好临产产妇的心理护理是保证顺利分娩的重要环节。
第一章 资料与数据
1.1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选取某院住院待产的83例临产孕妇,其中包括正常分娩35例、胎位异常30例、双胎妊娠8例,妊娠合并妊娠糖尿病10例,年龄24~34岁,所以患者都具有独立完成调查表填写的能力。
方法:将SCL-90及产妇需求统计表各83份分发给临产妇,为了消除临产妇的顾虑,相关工作人员要事先与他们交流.使其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及要求.在征求同意后,由其独立完成调查表的填写。
评分规则:症状自评量表将相关临产妇心理及精神方面的90项问题全部包括在内,可归纳总结为10项症状因子,每一项症状因子使用1-5分的评分规则,心理状态水平与分数成反比,即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根据常模结果,如果阳性项目数大于43项则要考虑筛查阳性的问题。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软件分析,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2调查结果
临产妇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常模比较据统计分析,与常模相比,临产妇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明显更高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产妇需求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需了解相关生养知识的孕妇80例(96.39%),需医护人员特别护理的孕妇55例,需家人更多的关怀与支持的孕妇76例(91.56%),需得到倾听与理解的孕妇40例(48.19%),为家庭经济条件感到担忧的孕妇21例(25.30%)。
第二章 临产妇常见心理状态分析
2.1 矛盾的心理
产妇在分娩期间大部分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因各种原因(如对即将来临的分娩的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担心胎儿安危以及婴儿性别等)而感到忧虑和紧张,因此分娩过程中产妇承受的压力较丈夫大得多。
2.2 恐惧感
由于初产妇从未经历过分娩,凭着从亲威、朋友、同事处听到有关分娩的负面诉说,对分娩有着可怕的想象,怕分娩时疼痛、出血、难产、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2.3焦虑急躁感
由于初产妇产程较长,特别是宫缩逐渐加强而产生的剧烈疼痛,使产妇变的焦虑而急躁,产妇的紧张、恐惧、焦虑能增加体内儿苯酚胺的分泌,使宫缩乏力,致产程延长,同时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紊乱,睡眠、进食减少。 不能按时进食和很好休息,精神和体力消耗较大,可能影响宫缩和产程的进展。
2.4 来自社会家庭方面的影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部分人存在重男轻女现象,对存在重男轻女的产妇及家属做好思想说服工作,纠正其不正常的心态,嘱其家属多说些鼓励性的话。
第三章 护理干预措施
3.1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帮助孕妇了解相关产科知识
助产人员理解孕妇出现心理反应是面对临产应激反应,且事先做好准备。既要考虑孕妇性格,又要琢磨其可能面临其他心理问题,充分取得孕妇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首先,向孕妇及家属详细讲解各产程生理现象,如何配合医务人员、宫缩原理,介绍羊水和胎心监测情况,让产妇及家属了解产程进展及胎儿安危。在第一产程鼓励孕妇多进食水,及时排出大小便并在室内适量活动,连续电子胎儿监护让孕妇观看胎儿胎心及宫缩,给予相应讲解,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变化、胎儿头下降,宫口扩张等,如有问题要找原因及时处理,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间歇期时间及胎心,并给予记录保存,认真画产程图,为诊断提供依据。
3.2 认真倾听孕妇心理感受,缓解其心理障碍
孕妇紧张、害怕是由于对环境的陌生,要想战胜心理上情绪障碍,要与她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与他们沟通时,让其了解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利弊,剖宫产不是唯一绝对安全分娩方式,找出孕妇对生理现象认识偏差,与孕妇一起通过认真分析,让其对分娩全程有个正确认识。尽量满足孕妇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减轻产妇痛苦,缩短医患间心理距离。
3.3 全面健康教育和合理情绪疗法
助产人员在孕妇临产时要使用支持表达式疗法,如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并配以表扬、给予希望,使产妇尽可能充满希望,以便顺利分娩。通过全面健康教育,减轻产妇焦虑、恐惧。心理学中一个重要规律是“可知和可控”应激事件对人体造成伤害低于“不可知和不可控”应激事件。助产人员充分利用接触产妇机会,向产妇讲解有关内容,使产妇了解“可知可控”信息,从而使其尽可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行动,利于分娩顺利进行。
3.4 缓解焦虑、急躁感
① 选派有经验的助产人员,结成“一对一”式服务,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密切监测胎心及产妇的生命体征。引导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正确认识,不必惧怕、担心等心理负担。使产妇感觉到医护人员对她的关心、照顾,在心理上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②允许丈夫陪伴分娩,丈夫可以给妻子以精神安慰和鼓励,生活上的照顾和关心,丈夫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妻子信心百倍,消除产妇的恐惧感。保持待产环境的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必要时鼓励产妇离床适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进产程,以消除焦虑和急躁情绪,树立起自然分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 项小英 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探讨 中华妇科杂志
[2] 李益民 章磊玉等 中华护理杂志
[3] 王若楷 现代分娩学
[4] 乐杰 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吉航,林其德.分娩前宣教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6] 扬朝红 王维丽,陈淑清 导乐陪伴式分娩提高产时保健质量的探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论文作者:张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产妇论文; 孕妇论文; 心理论文; 紧张论文; 焦虑论文; 胎儿论文; 状态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