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内容设计的几点体会--兼谈新编高中音乐教材的编写特点_音乐论文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材内容设计的几点体会——兼谈人教版新编高中音乐教科书的编写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论文,几点论文,音乐欣赏论文,教科书论文,人教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3月26日,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标志着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新阶段,艺术学科首次被列入了必修课的行列。

我国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开设了音乐课,把它作为对小学及初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渠道。1997年11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乐问题”与首都音乐家进行了深入商讨后,建议在高等院校“补上这门课”。在教育部的直接参与下,从1998年9月起,全国高等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

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衔接桥梁的高中教育,为实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加强学生音乐方面的修养,就成为“现代社会的需要”。高中阶段开设的音乐欣赏课,也因此成为一项令人关注和亟待落实的教学任务。

根据课程计划,1997年9月,原国家教委在天津、江西、山西等省市进行了高中音乐课的试验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有关单位相继出版了高中音乐欣赏教材。在教材的编写和试验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和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与社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跨世纪人才,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指导性原则。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的设计,首先应当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物质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着的世界的主观映象,它能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在思想内涵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对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选材上,要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既要与初中阶段有相应的统一,又要有较大的突破。现行音乐教学大纲确立的教学目的中强调:“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原则。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内容的编写,要符合高中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体验社会、感受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教材的编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安排上要注意遵循科学性原则。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审美教育中的一般性原则,如形象性、情感性、差异性、创造性等,在音乐教育中应有明确的体现。同时,高中音乐欣赏教材内容的编写,还必须考虑音乐艺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力求突出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范畴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概括为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题材与体裁、历史风格与流派、音乐美学基础几个方面。

(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具有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四种物理属性。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除了具备这些最基本的物理属性外,还有其特殊的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织体、调式、调性、节拍、速度、力度、演奏(唱)法等。这些表现要素属于音乐基本理论中记谱法范畴,它们不同于其他的艺术手段,有其相对独立、完善的体系。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学生准确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前提。与义务教育相比,高中学生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简单认识上,对审美对象也不应停留在简单原始的听觉感应上,而是要力图做到能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分析作品,从而使音乐欣赏成为一种全方位的积极活动,使音乐成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成为情感体验与交流的通道。

(二)题材与体裁 题材与体裁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所能展示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梁山伯与祝英台》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1812年序曲》叙述了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历史事件;《纳西一奇》反映了地域风土人情;《江河水》抒发了人们内心各种复杂的感受;《命运交响曲》探寻了生命的哲理;等等。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对社会生活的揭示有独到之处。它既可以塑造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也能传达出普通语言难以表现的非具象的东西。有些无标题音乐,如器乐奏鸣曲、幻想曲等,留给人的想像空间非常开阔。在那些按逻辑顺序展开的音符里,往往蕴藏着深刻的内涵。

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西方音乐中有舞曲、进行曲、叙事曲、室内乐、歌剧、交响曲等。从广义上看,我国有民间歌曲、传统器乐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等形式。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记谱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往往伴生在文学与诗歌中,其表现内容通过语言文字得以清晰的展现,但艺术形式常常得不到完整的保留。在编写教材时,中外音乐艺术形式上的这种区别应予以明确。因此,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题材内容与体裁形式应当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要有较大的包容量,要能基本满足高中学生的求知欲。

(三)历史风格流派 在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理环境、语言、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常常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人们根据这些差异,将音乐作品及作曲家分为不同的流派,如西方音乐中的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派、现代派等。这些不同的派别,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在时间发展中顺序展开。熟知这些历史线索,对音乐作品的把握与理解有重要的帮助。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在风格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汉族民歌常以五声音阶为调式基础;而维吾尔族民歌中的大小调形式则较为常见;云南山歌常以轻快活泼的基调见长;陕北地区的民歌更强调高亢嘹亮、气息悠长。

(四)音乐美学基础知识 音乐的功能是什么?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有什么关系?音乐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如何通过声音塑造出美的形象?音乐美有哪些形态和范畴?这些都是音乐美学所讨论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欣赏者在参与审美活动的过程中能切身感受到的问题。在高中音乐教科书中,这些内容是不能回避的,它们对于培养高中学生全面认识音乐现象,感受和理解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人教版新编高中音乐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现有的音乐欣赏类教材及读物在编排上基本遵循两种传统的体例,一是以音乐艺术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二是以音乐作品的体裁为分类标准。

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编写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音乐(试验本·必修)》教科书(以下简称《高中音乐》),在编排上有一些突出特点。

(一)结构编排新颖 《高中音乐》在结构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打破了音乐欣赏类教材及读物传统的体例,结构编排新颖。全书以“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为核心,在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建立起五条“绿色通道”,着重介绍了与诗歌、戏剧、舞蹈、电影电视、绘画等艺术门类紧密关联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大多是现实生活中音乐媒体经常播放或演出的乐曲。这样的编法,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易于学生接受。

注重多学科交叉也许是《高中音乐》最富创新意义的尝试。它没有让“隔行如隔山”的篱笆墙围住自己,而是把音乐与高中其他课程联系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阻隔,把音乐教学置于全面教育的大背景中。高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有大量的与音乐紧密关联的材料,《高中音乐》尽可能地选取了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如语文教材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中有许多描绘音乐的名句,作曲家张晓峰据此创作了同名《琵琶协奏曲》,《高中音乐》选取了这首作品。学生可充分借助已了解的材料,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内涵,在音乐课与语文课的学习中相得益彰,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接受音乐教育,从而减轻了负担。《林肯肖像》是一首管弦乐曲,它歌颂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亚伯拉罕·林肯。高中外国历史中有介绍林肯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乐曲《林肯肖像》中有一段林肯的英文演说词,其难度与高中英语相当。《高中音乐》把这段演说词附在作品解说之后,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增强对乐曲的理解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选材上既重视传统,又关注当代:既有经典性,又富时代感 教材的选编注意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情的培养。从选曲的数量上看(见下表)

全书涉及中外音乐作品95部(首),共111个选段,总时间约600分钟。其中中国作品54部(首),外国作品41部(首);声乐作品48部(首),器乐作品47部(首)。中国选曲中,大部分入选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中外共有11部(首)现代风格的作品。在中国传统风格的47部作品中,包括有以下一些曲目: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祝酒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春天的故事》,器乐曲《喜洋洋》《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戏曲唱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谁说女子不如男》,舞剧《红色娘子军》等。外国36部古典作品包括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1812年序曲》《如歌的行板》,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野蜂飞舞》,等等。这样的选择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类读物,它体现了教学大纲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即“欣赏内容应该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曲目的选择要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注意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可以看出,《高中音乐》在选材上较好地把握了尺度,更加精练、更加概括地继承了传统。另一方面,创作于20世纪的早期作品,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巴托克的《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音乐》、黄自的《长恨歌》等,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兴起于80年代的“新潮音乐”中涌现出一批精品,如金湘的《诗经五首》、朱践耳的《纳西一奇》、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等,已成为当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些作品的入选,给《高中音乐》带来了新意。从选曲的时间上看,中国作品中有《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胡笳吟》等古曲或古曲改编曲;外国作品中有巴赫创作于18世纪的《C大调前奏曲》,以及19世纪欧洲音乐最重要的作品。同时,由于80年代中后期的“新潮音乐”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于1996年7月的交响诗《百年沧桑》、创作于1997年的歌曲《春天的故事》的入选,又使得它明显超出了同类教材的跨度而独树一帜。

《高中音乐》在选材上没有因过分强调传统而显得苍老,也没有因为偏重于现代而显得轻飘,经典性与现代性比例的把握较为合理。这样的选曲,使得《高中音乐》脱离了以往那些缺乏生命力的欣赏类音乐教科书的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材料。

(三)体例的严谨与教学的实用性相结合 这本教科书分为五个单元,共33课(见下表)。

第一单元讲述了“音乐的情感表达”,从情感的角度入手,通过介绍不同的声乐、器乐作品,阐述了音乐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艺术形式,欣赏音乐首先要从把握情感开始。第二单元“音乐的风格”用三课时讲述了音乐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第三单元“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是全书的核心,共20课,约占全书总量的67%。这一单元从“音乐与诗歌”“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电影电视”“音乐与造型艺术”五个方面,在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建立起广泛联系。第四单元讲述了“音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如我国古代的蔡文姬、阿拉伯神话等,并及时收录了作曲家朱践耳“为1997年香港回归而作”——高度概括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屈辱奋斗历程的交响诗《百年沧桑》。第五单元从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出发,总结了“音乐的自律美与广阔的精神文化内涵”。以上这些内容,上下承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高中音乐》在每一课内容与时间安排上,力图遵照教学大纲中“以听赏为主、讲解为辅”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教科书对每一课的听赏材料都做了较为细致的安排,易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一般每节课听赏曲目的总时间约为20分钟,另25分钟为教师讲解及安排复听。有些课,如第四课“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听赏时间为15分钟左右,教师可充分安排时间增加本地区民歌的欣赏,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民族风格的理解。第五课“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听赏曲目的总时间超过了20分钟,这样的安排是考虑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欣赏过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此次对比听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是为了理解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并不要求教师详细讲解古典乐派或两位作曲家的生平。

从上面列举的曲目可以看出,这些材料都是近年来音乐会上演率最高的曲子,也是广播、电视中常听、常见的作品。这将使高中生学起来印象深刻,同时,也符合艺术学科课内课外统一整体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的音乐学习和课外的娱乐也可得以衔接。

基础教育阶段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发现和掌握,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标签:;  ;  ;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内容设计的几点体会--兼谈新编高中音乐教材的编写特点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