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_田湘荣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_田湘荣

田湘荣 湖北现代教育集团 441300

【摘要】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围绕三点进行分析:应试教育影响严重、教学模式单一、过于依赖工具书。在此基础上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002-01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是弘扬传统文化重要环节。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分析。

1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1.1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目前,在高中语文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导致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将古诗词的意思教会给学生,缺少对古诗词内涵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况,不利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1.2教学模式单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授传统文化的方式比较单一,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传统文化渗透而言十分不利,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

1.3过于依赖工具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白话文得到普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使用古文,而是利用白话文进行学习。在学习古诗过程中,一般有教师负责讲解,然后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学生无法通过自身学习了解古诗中蕴含内容,无法体会古人情感。在教学中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而言,无法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的目的,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1]。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要利用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学习古文,学生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文章内涵,在翻译文章的过程中无法将文章的内涵真正解释出来,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十分不利。虽然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不同,但是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就会用自己的语言将文言文翻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1深入挖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使用教材,都是经过国家统一修订和编写,其中收录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应该将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文章主旨这三方面作为入手点,基于此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左传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告知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基于此,引导学生阅读文章,通过教材中注释以自身语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整体内容,然后结合故事背景体会文章宗旨,了解文章写作意图,以此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逐字分析,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然后在课下进行复习。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十分不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的理解传统文化内涵[2]。为了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和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学习兴趣,选择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全身心投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学习《蜀道难》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将蜀道的图片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描绘图片中蜀道的特点,然后教师在网络上收集与蜀道相关的诗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观看不同的写作手法,然后教师将文章引进教学。当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不同诗人对蜀道的描写方式之后,对文章的感触会更深刻,能够体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情感,对写作意图也会有简单了解。

2.3掌握作者背景,学习历史文化

在文章中,作者不仅是文章的创造者,也是文章的灵魂。因此在高中好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重视对作者背景的介绍,通过介绍作者背景,了解写作意图,掌握文章基本情感。例如,《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其这篇诗歌记录了重回英国,再别康桥的一种离别情绪,通过对作者生活背景了解可以发现其对康桥,也就是剑桥的不舍,这是一首具有徐志摩典型风格的诗歌。再如,《荷塘月色》这首散文的作者朱自清,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事件,可以了解其通过散文的描写抒发自身的情感,将自身在特点时期的情感赋予在文章中表达出来。通过对作者背景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历史文化。

2.4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强化对古文理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习我国经典著作,进而强化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与之相关的《红楼梦》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例如,贾政要打宝玉时,王夫人则是来不及想贾母禀告就急忙穿衣出来,这句话充分体现出王夫人对宝玉的喜爱。文章中劝说贾政时,王夫人的劝说是以老爷为中心,这充分体现出古人的思想“出嫁从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经典文学作品学习,使学生经过学习可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此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化;延伸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能力,强化对古文理解,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宇鹏.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3+90.

[2]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30):192-193.

[3]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04.

论文作者:田湘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_田湘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