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力角度看中原崛起_河南经济论文

从竞争力角度看中原崛起_河南经济论文

竞争力视角下的中原崛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原论文,视角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4)03-0012-03

面对东部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发展格局,处于中部的河南省提出经过20年的努力,使河南的经济发展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实现中原崛起。这一目标的内涵,可以从总体实力崛起和竞争力崛起两个层面来理解,中原崛起既意味着河南总体实力实现崛起,也意味着河南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崛起。总体实力的崛起是中原崛起的重要特征,竞争力崛起是实力崛起的基础和动力。只有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才能促进实力的崛起,最终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又是一种机制,只有注重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才能保证中原崛起的过程以可持续的状态加快推进。

一、由竞争力结构看中原崛起的内生机制

中原崛起意味着一种赶超,这种赶超需要强有力的内生机制作支撑。中原崛起,就是要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竞争中取胜,因此,竞争力是中原崛起内生机制的主要内容。竞争力包括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结构。

核心竞争力是中原崛起内生机制的核心内容。核心竞争力包括经济实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经济实力是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能力,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储蓄、最终需求、产业运营、生活成本和潜在发展的经济运行能力。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两大要素,是对经济实力要素的直接支持,体现深层的竞争实力、创新基础和发展动力。基础竞争力是中原崛起内生机制的重要基础。基础竞争力包括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是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要素,它们支持着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发展和成长。环境竞争力是中原崛起内生机制的重要保障。对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金融体系构成环境竞争力的结构体系,它们反映市场、体制、法制和政策的作用条件,对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对基础竞争力的发育,都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这三位一体的结构,涵盖了现有经济实力、企业管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国民素质状况、对外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水平、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构成竞争力的框架体系。

二、从竞争力水平看中原崛起的现实基础

中原崛起的实现,需要河南培育有竞争力的内生发展机制,在内生机制的各构成要素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并且要使这些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系统的、有机的、浑然一体的竞争优势。

1.河南目前的竞争力水平

我国各区域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是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联系在一起的。改革激发了内部的活力,开放引入了高素质的要素。河南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比差距却在拉大,竞争力水平仍比较低。

目前,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区域,在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格局中居于非常明显的优势地位。观察其竞争力形成的过程可以发现,这些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要素引入到自身内生机制形成这样一个过程。这些区域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大量引进外资,直接引进了竞争力强的先进产业、先进技术、企业管理模式和适应市场的管理,从而引进了现代市场经济中完整的企业细胞,经过培育、扎根,逐渐发育成为体现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深入,市场要素、资源与市场机制、体制、竞争、创新等方面不断深化互动,产生了人力资本的聚集和人力资本的自学习过程,大大提升了人力资本的竞争力素质,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研究开发人员、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资源。企业聚集和产业聚集构成了对这些区域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

在这一竞争格局中,河南的经济虽然也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发展,但是与这些发达区域比,河南的竞争力却处于劣势,发展的差距在拉大。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河南的经济总量是162.92亿元,广东为185.85亿元,河南相当于广东的87.7%,到了2003年,河南的经济总量达到了7025.93亿元,但广东已经达到13449.93亿元,河南仅相当于广东的52.2%。国家统计局“我国地区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三方面进行的地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河南在31个省市中居第20位。其中核心竞争力为第27位;基础竞争力为第13位,环境竞争力为第22位。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中,河南的地区综合竞争力排在第8位,位于湖北、吉林、陕西、黑龙江、湖南、安徽等省之后,其中核心竞争力为第15位,基础竞争力为第3位,环境竞争力为第10位。这一结果反映出,目前河南的竞争力水平尚处于靠后的位置,即使是在中西部优势也不明显。挖掘其中的优势,找出其中的劣势,扬长避短,加快发展,是培育中原崛起内生机制的重要基础。

2.河南竞争力优势分析

河南的基础竞争力具备加快发展的竞争优势。特别是河南的基础设施竞争力比较靠前,在全国排第10位,在中西部仅次于湖北,排在第2位。邮电业务总量在全国排第8位,铁路营业里程排在第5位,等级公路里程排在第6位,载货汽车拥有量排在第8位,全年总供水量排在第8位。在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的一些方面,河南具备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河南的绝大多数总量指标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生产总值总量居全国第6位,居中西部之首,最终消费总额居全国第5位。劳动力成本低,河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倒数第1位。居于全国第1位的人口总量提供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环境竞争力方面,河南各级政府发展的积极性都很高,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河南在产业竞争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对全国31个省市区有关行业竞争力的系列研究报告,河南农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在全国处于第10位,在中西部地区排在首位。制造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全国第12位,列中西部第2位。这些方面,都是河南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中原崛起可以倚重的竞争优势。

3.河南竞争力结构提升方向

河南竞争力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核心竞争力方面:(1)人均经济水平低。河南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国排第18位,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人均财政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第23位,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1.1%;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第17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9.5%。(2)有竞争力的企业少。适应市场经济与竞争的规范性企业太少,企业在规模和竞争力水平上处于比较低的竞争地位,构成不了企业集群、产业聚集的竞争优势。(3)科技竞争力弱。河南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5%,列中西部第11位,低于陕西、四川、安徽、陕西、湖北等省。人均科技活动经费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高科技企业少。从企业科技投入总规模来看,投入强度很低,多数企业因资金缺乏不能正常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多年来,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0.7%左右,达到1.5%的企业仅占5%;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这一指标为2.5%-4.0%左右。

在环境竞争力方面:(1)政府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基层政府的民本思想和服务意识不够。政府表现出的巨大的支配权利和资源的能力,导致数量有限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政府,而不是在企业,造成企业、政府博弈与创新的严重不和谐。(2)市场信息、经营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投资信息、人才信息、专利信息等信息平台不完善,缺乏有效流动与扩散效应。2002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比上年增长11.5%。河南省从1999年开始徘徊在20亿元左右,2002年比上年下降2.1%。(3)对外贸易落后,弱化了外部发展环境。2002年河南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足全国的1%。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与同是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安徽、湖南、吉林、四川相比有很大差距,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4)基础竞争力方面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国民素质方面。河南范围内高学历的人口少,2002年全国在校的博士生已经达到12万人,但目前在河南工作的博士仅1千多人;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和广泛信息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很低,该指标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名居倒数第2位。

竞争力反映的是发展潜力的大小,上述分析表明,河南目前的发展机制并不具备优势,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尽快提升竞争力。

三、从竞争力提升途径看实现中原崛起的着力点

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从完善内生机制、提升竞争力的角度去寻找发展的路径,依据对竞争力结构的解剖,扬长补短,全面提升。

1.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一般途径

国际两大权威竞争力研究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提出了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十大要素:创建一个稳定且有发展空间的法制环境;构造具有柔性和弹性的经济结构;对基本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优先投资;促进私人储蓄和国内投资;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培养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力;政府和服务管理要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上努力创新;保持工资水平、生产率和税收之间的合理关系;减少收入分配不公,扩大中间阶层,确保社会结构稳定优化;加大教育投资,尤其是提高高中等教育水平,包括加强劳动力的终身技能、素质教育以及长期培训;保持经济运行在全球化和本土间的整体协调,维护公民意愿及其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促进国民财富创造能力的可持续提高。国内权威竞争力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提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石是提高区域自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是政府。这些都为河南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2.提升河南竞争力的着力点

强办培育中原崛起的内生机制。一是要唱响“中原崛起”的旋律,坚持加快发展的信念不动摇,形成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要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释放企业、农户等各种微观主体的活力,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其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培育高素质生产要素,尤其是要尽快建立灵活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解决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动力问题;四是要营造产业和企业聚集的环境,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深化企业改革,引进和建立高素质企业,加快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产业。五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大目标下,一张蓝图绘到底。

强力打造高效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政府职能适应中原崛起的需要,使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服务满足企业竞争力发展需要。各级政府要有明确的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的战略定位,重视聚集人才,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区域创新和自学习的相关机制,在创造和维护基本基础设施、技术设施、生活与环境和健康设施方面不断提升竞争优势。通过提升政府竞争力来拉动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强调提升政府竞争力,并不是强调政府要走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政府的老路,而是要着力在营造环境、创新机制上下功夫,要注重政府管理绩效的提高,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收稿日期:2004-02-03

标签:;  

从竞争力角度看中原崛起_河南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