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分析论文_冯珑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分析论文_冯珑

甘肃省环县环城小学 745799

摘 要:本文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分析为主要阐述,结合当下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需求为主要依据,从结合实际生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设计课堂活动,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学习氛围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运作效率,旨意为相关研究系统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课堂活动 实际生活 师生关系 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对学生发展和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具备高尚的素质和道德,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标准的人才。

一、结合实际生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

在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经常告诫学生努力学习,勤劳刻苦,还要做到积极考虑他人,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在教学中先不研究学生对知识和各种精神的兴趣程度,因为现在早已不是悬梁刺股的时代,学生们无法体会那种感受,而是事物新颖、需要东西齐全的时期。向孔融让梨的时代是发生在礼让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事情,即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在一直延续和传承,不过学生因为脱离时代方向,缺少对生活的认知,无法理解教课书中的伟大精神和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学生周围存在的多是个人中心为主,自私自利的行为较多,使得学生自身的思想无法得到提升。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和生活进行讲解,将真实存在的故事以生动、趣味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并针对知识进行有效教育。使得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掌握事物的认知和情感,加深对道德与社会知识的认知。所以教科书内容都是结合时代背景创作的,结合实际生活和背景进行教育所有不同,能够提升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我爱家乡山和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结合家乡内容进行学习,从学生熟知的家乡生活入手,充分挖掘家乡生活中具备的品德和社会知识,展现更多知识体系,不局限在课本知识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二、设计课堂活动,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述知识,学生没有加入的机会,经常导致学生溜号和犯困现象出现。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课本知识设计课堂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提升自身主观能动性,避免教学毫无效果情况出现。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展开辩论、研究、竞赛等不同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让诚信伴随着我》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组织辩论赛,将课堂交给学生自主进行,将相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一组,一组为四个人,针对论点进行正反方辩论,学生在辩论中会体会到团队力量的强大,在辩论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活跃度。真正做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所有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品德与社会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因此不断增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以教师的理解程度学习知识,缺少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阶段的介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赋予的品德与社会知识体系,教师完全掌控着课堂,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建立良好、平等、友好的师生相处模式,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使得学生勇敢地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自觉地加入到教学活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有效性和质量。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身的尊重和认可,教学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展开。通过公平、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知识的决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知识和研究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展开思维想象力,针对知识进行有效想象和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散思维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意教学活动无法凭借一方合理展开,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和发言,学生积极参与和加入,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师生之间产生联动效果,共同针对知识研究和学习,提升教学高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根据现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更合理和规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彰显自身的力量,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经常为学生组织课堂活动,建立公平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美明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5,(11)。

[2]孙利 农村乡镇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7)。

论文作者:冯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分析论文_冯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