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配电电力工程技术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网的运行质量。但是此项技术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也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知识,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
1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分析的必要性
对配网电力系统中的各项工程技术进行可靠性的分析,可以对当前存在于电网系统中的问题有效地把握并找出解决的策略,能够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进行保障。另外,进行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使得人们的用电安全得到保障,从某种角度来说,能促使电力系统中的各项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获得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影响问题
2.1外部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这就造成了电力系统的建设跟不上巨大的电力需求以及电力消耗。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各方面电力快速增长方面的需求,某些地区在已有电网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做出了相应的增加。但是电网架设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来实现,这就造成了网架增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对于电力需求的速度。根据相应规划来一步到位很难实现,因此存在这大量的临时性接线,这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隐患,对于配网工程技术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很多老城区的电力设施发生了严重的老化,很难进行有效的维护检修,这也是造成电力事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到配网工程技术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2.2电网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虽然我国的电力建设经过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在管理方面、设计方面以及规划等方面都存在这问题。例如对于电网的建设过程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分析,造成电网设计情况和实际情况具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就对电力供需情况有较大的影响,直接降低了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
2.3闪络对于配网电力工程造成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线路中设备的绝缘件会长时间的承受较大工作电压,绝缘件的表面会随着时间的累积存在着严重的污垢,在表面污垢达到相应的含盐量后,只要遭遇到气候潮湿的情况就会引起闪络。在比较差的工作环境下,电路绝缘件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一定会出现老化的情况,这就造成了线路的耐受电压较正常情况低,这也比较容易造成闪络的情况。另外,绝缘部件在受到了大量污物污染后抗冲击性能会有较大下降,如果受到雷电以及内过电压的影响也会发生闪络。闪络问题不但会影响到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甚至会造成人们生命财产方面的安全问题。
2.4过电压对于可靠性的影响
对于配电网当中的电气设备来说,在其运行过程中一定会遭受到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等的作用,尤其是在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会使得早期建设的设备存在很多问题,爬行距离不足,这就给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在传统的配网电力工程当中都是通过针式瓷瓶来进行电路绝缘的,其对于雷电感应过电压的承受能力有限,受到过电压后就会立即失效,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有较大影响。另外,我国现阶段采用的都是架空线路的配电方式,此种供电方式也对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较大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措施
3.1简化电压等级
我国现阶段所采用的降低电压的相对来说较为传统和繁琐,降压工作必须按步骤进行,逐级降低电压。不仅如此,在繁复的降压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调试,直到符合预期为止。这样繁琐和复杂的工作会给配网系统中的电力设备带来一定的压力,徒增使用频率,导致其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而且,繁琐的降压过程增添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效率极低。因此,简化电压等级、改善降压方法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提高供电工作的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减少能耗,从而不断提高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
3.2加强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管理
运行管理是保护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应在现有线路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方法,来提高配网系统的作用可靠性。一方面,运行维护是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人员应将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以及时获取技术应用过程的故障信息,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故障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停电是影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可靠性的最大因素。研究表明,配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停电现象主要有两种,即计划性停电以及临时停电。计划性停电主要集中在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的计划工作环境中,如,配网工程改扩建。此过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对居民或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影响。而临时停电,则是由配网电力工程运行故障导致的。因此,故障维修人员应及时确定线路系统故障发生点,进而将停电区域影响最小化以及停电时间最短化,作为管理工作的目标原则。
3.3不断优化供电模式
当前环境下,我国采用的配电网,多为以架空线为主的,电压为35KV、10KV、0.4KV的供电模式。这样供电模式,与当前人们的用电需要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根据该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电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其供电模式,进而实现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满足用户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多向高层化的模式发展,且基于城市绿化环境的要求,以往传统的蜘蛛网式电网,给用电安全,以及城市景观的和谐性,造成了诸多的问题。因此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其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需要、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需要,以及供电模式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仔细的调研,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才能对其配电网的电力配置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管理,使其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更好满足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需要,同时这也是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条件。
3.4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结合配网电力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综合水平的要求进行合理调整;第二,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可结合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以保证培训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全面性;第三,完善评价制度,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确保其综合素质能符合自身所处岗位的需求,同时还需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对于一些不达标的工作人员需予以一定惩罚,以此来保证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进而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电力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复杂,为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进行完善配套系统的建立。国内配网电力系统安全性能还不够完善,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因素较多,在实际运行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配网电力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优化配网电力工程的实用性,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林伟坤.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119-120.
[2]孙志丽.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5,31:53+55.
[3]钟良亮,张一鸣,赵剑.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相关思考[J].华东电力,2014,09:1986-1988.
论文作者:杨慧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工程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可靠性论文; 过电压论文; 电网论文; 电压论文; 较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