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习题的设计_数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习题的设计_数学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数学练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其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数学教师要有一个科学的作业练习观,正确认识练习的功能,把握好练习设计的原则,克服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设计出有质量、有效度,能突出现实性、发展性、活动性的练习,激发学生作业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数学练习设计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层次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有适当发挥的空间。《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在设计作业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尽量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的同时,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表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平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自助套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内容偏重于理解、想象、应用;B套餐的题型和内容低一层次;C套餐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如“圆的面积”一节的作业,可设计这样4题:①学校圆形花坛半径2米,请求出它的面积;②学校圆形花坛直径4米,请求出它的面积;③学校圆形花坛周长12.56米,求它的面积;④一只小山羊被主人用2米长的绳子拴在院墙墙根与草地面相交的木桩上,请问小山羊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请求出小山羊吃草的最大面积。

三、开放性原则

教师不仅要深钻教材,认真备课,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力水平、个性差异等设计富有挑战意味的开放性练习,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能激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在教学中,教师一般可以从练习内容、练习环境、练习形式来设计开放练习。

1.开放练习内容,让学生走出校园。过去教师教学是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本数学参考书,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喜欢。数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应该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练习内容要开放,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广阔,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创造性的设计练习内容,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2.开放练习环境,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封闭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创设丰富的生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如模仿购物、课间游戏、运动会等情景。在这种生活情景中,学生只有乐于参与的积极心态,而没有思想负担,从而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开放练习形式。有求知欲,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每次布置的练习形式都是一成不变,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练习就会慢慢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被抹杀,他们只会被动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练习。因此,教师设计练习应改变过去惯例性的书面练习,应把练习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如口头型练习、活动型练习、操作型练习、实践型练习等。

四、灵活性原则

学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新奇感,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因此,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头脑内部的智力活动,让学生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练习将5、0、4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三位数”:能被3整除的数(504、405、540、450);能被2、3整除的数(504、540、450);能被3、5整除的数(540、405、450);能被2、3、5整除的数(540、450)。

五、多样性原则

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燥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型多样,是指除了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之外,还应有填空、选择、判断、改错、连线等题型。练习方式多样是指既有笔算的也有口述的、动手操作的,既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练习、系统练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题型、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如教学“认识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将半径相等的3个圆摆成对称图形,并说出各有几条对称轴,这个练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针对性原则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探究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练习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在平时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常常出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出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如在教学“互质数”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④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对比性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如学习乘法应用题时,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学习除法应用题时,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混淆和互相干扰。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加深认识,使知识更好地内化。

八、趣味性原则

1.求新——提供新鲜的内容引起兴趣。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所垄断,学生天天面对的是那些题,久而久之,就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练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求新,多使用客观性题,如让学生当小判官(判断题)、森林医生(改错题)、找朋友(连线题)等,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规律保持兴趣。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往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解题时有浓厚的兴趣,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设计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如教了“浓度配比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学生一见题后,兴趣顿生,想出几种方法后,兴趣不减,继续思考。最后,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

3.求用——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践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师要在设计的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的生活里,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大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一堂成功的课,它的练习设计也一定是精致的、有质量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还要特别注意几点:①明确所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②注意练习设计的步骤和方法;③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分配;④充分发挥反馈练习的作用。只有注意了这些问题,所设计的练习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

标签:;  ;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习题的设计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