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新疆 830002
摘要: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是质量体系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审的基本概念是,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的对质量体系运行符合性的一种检查。符合性检查之一:检查体系文件的编写是否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符合性检查之二:检查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规定。内审是第一方审核,通过内审达到是自我诊断、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是一个有效改进的全过程。
关键词:实验室;内审;工作
我单位从2008年首次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至今已是第四个认证周期了,通过10个周期的内审活动(内审每年进行一次,不得超过12个月),现对内审工作谈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同行赐教。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共有5条49款,其中,4.1法律地位5款、4.2检测人员7款、4.3检测环境4款、4.4仪器设备6款、4.5管理体系27款。由其条款数可以看出,在“评审准则”的5条中,管理体系相关内容为27款,占整个“评审准则”的55%,可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而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内审和管理评审又是两项重要的活动,只有内审整改结束后,才能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而内审又是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之一,由此可见,内审的重要性。
要想做好内审工作,必须了解以下内容:
一内审方式
内审方式通常有两种,即滚动式和集中式
1滚动式:滚动式内审即每次审一个或几个要素,一年下来,覆盖全要素,或按“评审准则”要求,每次审一个部门、全年下来覆盖所有部门、所有要素。
2集中式:集中式内审是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部门、所有要素一次性审核完毕。
二内审程序
内审程序分三部分(计划—实施—报告):
1内审计划:
年初由管理部门制定年度内审计划,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内审时间、依据、方式、范围、内审员及被审核部门,计划制定后,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放到相关部门。
由于内审计划是年初制定,因此计划不可制定得过细,过细反而缺少可操作性。在临近内审的前一周,应再下达内审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除包括内审计划的内容外,还应有内审日程安排、内审的分组情况、被审核的具体部门等信息。以免影响正常的内审工作。
2内审的实施
2.1内审的实施者
内审的实施是由内审员完成的,内审员的素质、水平的高低和心态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内审的效果。要想做好内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内审员必须具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评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必需的职业道德。
2.2内审的实施
内审的实施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正向审核、一种是逆向审核。所谓正向审核,是从样品委托开始,到报告的完成,按照检验工作的程序进行;逆向审核,是从已完成的检验报告中随机抽取3-5份检验报告,从检验结果开始倒着审。无论正审还是逆审,其内审的程序和效果都是一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内审是符合性的一种检查,在一个正常运行的体系中,绝大部分被审核要素应该是符合要求的,只有少数条款不符合要求,反之,这个体系就不能正常运行了。内审是发现事实,如果发现的不符合是个别情况、是偶然发生、不影响体系的正常运行而又立即可整改的,不一定非出具不合格报告不可。在内审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被审核部门各项工作确实都做的不错,通过内审也只能出具几项不合格报告,这种情况也非常正常。内审组不必再开找几条不符合项。好就是好,好的实验室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我们体系运行的终极目标和目的。总而言之,内审员应具有良好的心态。
在内审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在审核发现既不符合事实的描述中,出现“不规范、不全面、不系统”等笼统字眼,如果时间一长,连内审组大概也记不清如何不规范、不全面、不系统了。所以,不符合事实的描述一定要清楚,不管是谁看、不管时隔多长时间,仍明白为什么不符合,这就叫做具有可追溯性。我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描述应有时间、地点及不符合的具体事实,不管谁看了都知道何时、何地、何事不符合《评审准则》的何款要求。
内审的程序和过程大家都比较熟息,诸如内审的首次会议、内审过程中的档案资料查阅、与被审核部门人员的交谈、内审组内部沟通确定整改项及末次会议等,在此就不再赘述。在内审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不合格报告”的出具,看似一份简单的不合格报告,实际会涉及多个程序文件,不符合项的整改过程,也是质量体系运行、改进、提高的过程。任何一份不合格报告起码都要启动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根据不合格的具体内容还会涉及到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投诉控制程序、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等等,所以,从不合格报告的出具到整改工作的完成,也是一个系统工作,也是一个改进、提高的过程。
我想通过一份不合格报告的出具,即不符合事实描述、直至整改完成的全过程进行例举,以期对新建实验室或初次涉及内审工作的的内审员能有所帮助和启发。不合格报告共五有个过程:
第一,不符合事实的描述:2018年12月15日上午,经检查发现检测室仪器对溯源方式为校准的仪器设备产生的修正信息,未进行确认。其不符合性质:实施性不符合(说明:不符合性质有三种,即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和效果性不符合,所谓体系性不符合指,评审准则中有规定,但体系文件未涉及此内容;实施性不符合指,体系文件有规定,但未实施;效果性不符合指,这件事做了,但做的效果未达到预期的要求)本次不符合的依据是:《评审准则》4.4.3。责任部门对内审员描述的不符合事实予以确认并签字。
第二,被审核部门根据不符合事实,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包括: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纠正+预防措施),对于这份不符合报告所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纠正措施。故责任部门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对所有溯源方式为校准的计量仪器设备(包括计量器具)根据校准证书得出的每组校准结果,进行修正,给出修正因子子并予以确认。同时,将修正信息在仪器设备的标签明示,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责任部门对不符合事实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缺少对仪器设备溯源方式为校准结果的认识、缺少对校准结果产生修正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内审员对责任部门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进行确认,并根据整改问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限定整改完成时间。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责任部门实施纠正措施计划。
3内审报告的编写
对内审报告编制的完成时间,没有特别规定,可以在内审工作结束后,也可以待整改工作全部关闭后再进行编写。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内审结束后的一周内完成内审报告的编写(这也要看实验室程序文件的具体规定)。内审报告编写的基本(不仅限此)内容包括:内审活动的基本概述、内审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对被审核部门情况的基本评价及对整改项提出的要求和希望。报告的编写由内审组长完成,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放到相关部门。
三、内审资料的归档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有效期为6年,因此,内审资料保存期:不少于6年。内审工作结束后,应将所有相关资料归档,资料归档的内容及建档顺序:内审资料封皮(应写明年号)、内审资料目录、内审计划、内审实施计划、内审报告、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内审检查表及内审不合格报告。以确保一个认定周期内审资料的完整性。
4结语
确保内审工作的有效性离不开管理者的重视和内审人员的职业素质,而且需制订严谨完善的内审策划,并对现场审核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后内审工作结束后需要确认内审后改进工作的完善落实,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姚晓庆.内部审核在食品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的运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12):53-54.
[2]范艳宁.如何确保食品实验室内审工作的有效性[J].食品安全导刊,2019(03):52.
论文作者:屈怡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内审论文; 不符合论文; 报告论文; 工作论文; 计划论文; 部门论文; 不合格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