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下学交通流产生的小学周边地区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本文以天津中心城区小学为研究对象,针对由于规划、建设及管理缺陷造成的小学周边地区交通拥堵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天津市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天津 中心城区 小学 交通拥堵 对策
1、天津中心城区小学概况
天津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现有小学215所,占全市小学校总量的25.3%。其中和平区31所,河西区34所,河东区26所,河北区35所,南开区31所,红桥区19所,北辰区16所,西青区8所,东丽区9所,津南区6所,小学生总数达10万余人。
2、天津中心城区小学周边地区交通特征
2.1交通流时间分布稳固性
小学周边地区交通流时间分布呈现出稳固性规律。调查发现,小学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持续45分钟左右,上学时段集中于7:45前后二十分钟,放学时段则在16:45前后二十分钟。
2.2交通流空间分布向心性和潮汐性
一方面,上下学时间小学作为出行的目的地,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交通流向小学集中;另一方面,交通流是短时间内快速集中而又快速疏散,潮汐现象明显。
2.3交通方式结构复杂性
由于大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较高、公共交通发达,居民可选择的出行方式较多,包括私人汽车、公共交通、自行车、电动车以及步行,交通结构复杂。
3、天津中心城区小学周边地区交通拥堵对策研究
3.1小学布局层面
3.1.1 改变教育建设的配套地位
为改变小学建设的配套从属地位,规划部门应做到小学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建设上以优质小学校教育设施布局和先行建设,引导房地产开发,促进旧城更新改造,避免因教育设施配套滞后而造成的居住与就学分离,大量跨区域的“钟摆式”通学交通流的出现。
3.1.2 平衡教育设施与教育资源
一方面,对于市内六区教育资源叠加的状况,应通过撤并等手段将一些规模小、效益低的学校进行规范化重组,减少资源叠加带来的交通叠加。另一方面,对于优质教育资源较多的老城区,与普通学校联合办学、结对帮扶,利用重点学校的优势带动作用,提高普通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3.1.3 小学周边用地功能置换
调查发现,公共服务及商业类用地对小学周边交通拥堵影响最大。因此,可将小学搬迁至与大型公服和商业设施交通流互不干扰的附近地区,避免多种交通流的叠加。同时,将小学的布局与居住区布局紧密结合,减少远距离通学带来的交通压力。
3.1.4 强化小学入口空间设计
对于已建成小学,可将附近的公园、广场以及校内运动场等作为上下学的集散空间,在地面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增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作为门前空间的延伸,减少与过境交通流的冲突。对于新建小学,应避免入口缓冲空间的缺失,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学校规模预测疏散空间大小,或与城市居住区公园、广场结合布置,满足上下学的疏散需求。
3.1.5 增加出入口疏散通道数量
上下学时段,小学门前人流密集且相当混乱,在不同方向上分别开设出入口,能够有效达到分散小学门前交通流,提高出入口空间接送和疏散效率的目的。
3.2 道路交通规划层面
3.2.1慢行通学道路网体系建设
完整连续的通学路是学生慢行通学的基础,应由教育部门和交通部门联合,系统地规划通学路网,在主要交通节点建设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与机动交通隔离的安全系统。此外,还可通过种植花木、增设休息设施、增加路边公园、广场等改善通学环境,提高通学路使用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 增加公交线路与站点
一方面,在站点规划时,站点间距要考虑乘客出行需求、道路网系统等多种因素,一般市中心站点间距应以500m为宜,而这一距离刚好符合小学校的服务半径,且与城市居民出行的最佳步行距离吻合。另一方面,由于上学时间相对固定,在进行具体的公交线网规划时,应尽量考虑学生这一群体,提高公交的直达性和准点性,并采取相应的公交优惠措施,提高通学的公交出行比例。
3.2.3 低等级路网建设
对于中心城区,现有的道路已成体系,在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开放社区可作为增加城市路网密度的重要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将社区内部道路公有化,分散过境交通,还能够将社区内的景观为市民共享,花园、广场等开敞空间与小学上下学集散空间结合布置,达到缓解小学门前交通压力的目的。
3.2.4 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
高水平的交通管理设施有助于道路通行效率的提高,加强学校区域的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注意儿童标志、限速标志、人行横道、减速设施、校门口禁停标线、立体过街设施以及监控设施等。同时,还应开展定期检查,避免设施磨损、被遮挡等情况发生。
3.2.5加强停车设施建设
天津中心城区建设基本成熟,可充分利用学校操场、空地下方建设地下停车库解决地面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地下空间有限,可同时采用地面、地下进行交通流的疏散。
针对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出入口附近闲置空地或人行道划定固定区域,无条件的可开放学校操场作为接送家长短暂停留的空间,以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扰。
3.3 管理层面
3.3.1 落实划片区就近入学
落实“多校划片”政策的实施,不仅能缓解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现状,使适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还能切实解决学生上下学出行距离过远的问题,这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学生上下学的接送概率和私家车接送的出行效率。
3.3.2 弹性作息,错峰通学
针对小学生和接送家长过于聚集的问题,可采取校内各年级分时上下学制度,再配合多个出入口同时疏散,对缓解小学周边地区交通拥堵有显著效果;其次,针对小学分布过密的老城区,还要协调好与周边临近小学的上下学时间,避免多个小学交通峰值的叠加。
3.3.3 高峰时段交通管制
在上下学交通高峰时段,采取小学门前道路限时单行措施,同时可将道路单侧作为临时停车设施,配合专人管制,以缓解小学门前道路交通压力。
3.3.4 加大占道管理力度
在学校周边地段分别设置免费和收费停车位,根据道路拥堵程度进行收费,提高机动出行的成本。学校周边道路采用智能电子拍照和计时设备,对违章车辆和超时停放车辆给予相应处罚措施。同时,加强商贩占道管理,坚决取缔小学路边零售商贩,加大惩处力度。
3.3.5 完善校车制度
校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将大大优化通学出行结构,对缓解交通拥堵有重要意义。在完善校车方案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安全性、站点与家的距离、到站的准时性、行车路线的合理性以及收费价格等问题,以期提高校车使用率。
4、结语
小学上下学交通流具有短时集中的特性,使得小学周边地区成为新的城市交通拥堵点,进而给整个区域的交通网络带来更加严重的瓶颈效应。解决小学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应从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着手,统筹考虑,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缓解城市整体交通压力。
作者简介:
姓名:蒙建新(1989.9.23)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天津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易景环境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现有职称:无
研究方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参考文献:
[1]牛牧.城市新区小学门前区空间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2]罗卫盟.中小学区域交通管理设施研究[D].深圳大学,2015.
[3]常孝宁.城区小学校门口道路交通管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论文作者:蒙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小学论文; 通流论文; 通学论文; 交通论文; 天津论文; 城区论文; 设施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