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魏静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魏静

魏静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卫生院 674400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15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以传统模式进行护理,优化组以优化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对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SF-36)的变化进行总结。结果 优化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优化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提高,跟对照组护理后对比,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给予优化模式护理,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效果

冠心病为临床多发心脏病,多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因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足,心肌代谢异常,容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为致死重要因素[1]。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升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15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均确诊,并排除肝肾不全、合并严重感染者,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包括男42例,女33例;冠心病病程在2年到26年,平均(15.45±4.12)年。患者的BMI指数在22.56-29.12 kg/m2,平均(25.56±1.89)kg/m2。患者年龄62岁-77岁,平均年龄(68.77±4.23)岁;优化组包括男41例,女34例;冠心病病程在2年到25年,平均(15.48±4.31)年。患者的BMI指数在22.91-29.42 kg/m2,平均(25.55±1.82)kg/m2。患者年龄62岁-79岁,平均年龄(68.15±4.98)岁;两组一般资料包括男女患者比例、冠心病病程、体重指数和年龄均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模式进行护理,常规给予用药指导和治疗说明。

优化组以优化模式进行护理。

(1)建立健康档案和基础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建立健康档案,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较低流量,以有效对呼吸中枢进行刺激,改善心肌缺氧和疼痛症状。

(2)健康宣教。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病原理、治疗措施、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并加强患者家属宣教工作,使其更加关注老年患者的疾病情况,并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实施家庭抢救。在平时多关心和体贴患者,改善其负性情绪,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低糖、低热量、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适当进食红薯、香蕉和芹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加速肠道蠕动,有效预防便秘。若出现排便困难,可通过常规按摩、饮水、饮食等措施缓解,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避免饱腹,少食多餐,以免饱腹引发心律失常。

(4)药物护理。对冠心病常用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进行说明,严格遵医嘱用药,以确保心肌血压充足供应,降低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在用药期间需加强对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5)心理护理。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因冠心病心律失常发作时患者心前区疼痛,可出现呼吸急促和大汗淋漓甚至濒死感,多数患者感到绝望,因此,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尽量满足其身心需求,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遵医行为,有效控制疾病发作。

(6)生活护理。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因长期卧床,降低胃肠道蠕动量,可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又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绞痛等,因此在病情稳定后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身体耐受为度。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对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SF-36)的变化进行总结。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经治疗患者心悸、胸闷症状恢复正常,心电图监测显示心律失常恢复正常或比治疗前减少>90%为显效;经治疗心悸、胸闷症状改善,心电图监测显示心律失常有所改善,减少>50%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3]。显效和有效纳入总有效率计算中。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生活质量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护理效果属于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优化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见表1。

表1对照组和优化组护理效果比较[例数(%)]

组别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n=75)37 30 8 67(89.33)

优化组(n=75)46 27 2 73(97.33)

2.2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后优化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提高,跟对照组护理后对比,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x±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75)75.31±1.36 75.52±1.67

优化组(n=75)76.34±1.51 93.34±1.12

3.讨论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多为冠脉粥样硬化后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症状,降低其心肌细胞稳定性和自律性,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在积极抢救的同时,本研究对照组以传统模式进行护理,优化组以优化模式进行护理。其中,优化护理模式主要从基本疾病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宣教等6个方面强化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效控制疾病发作,减少心绞痛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4-5]。

经干预,结果显示,优化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提高,说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给予优化模式护理,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隋琳.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9):114-115.

[2] 林媛媛.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19):257-257.

[3] 姚海平.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4,15(8):149-149,151.

[4] 刘丽娟.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医药前沿,2015,21(23):263-264.

[5] 李燕红,孟杰.观察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4(9):170-171.

论文作者:魏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魏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