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措施探究论文_周乐文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普外科术治疗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Ⅲ类切口感染几率(32.00%)明显高于Ⅱ类(8.33%)、Ⅰ类(3.85%);手术用时≥14h切口感染几率(61.54)高于<2h(10.81%)、≥2h(24.00%);年龄≧48几率(38.46%)高于<48几率(16.67%);体质指数≧17感染几率(28.57%)高于<17(9.52%);血红蛋白水平<32切口感染几率(29.55%)高于≧32(9.68%),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整体情况来看,患者发生感染与切口类型、手术用时、年龄、体质指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结论 诱发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切口类型、手术用时、年龄、体质指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等,为此临床诊治疾病患者时应有针对性就所提及因素加强预防管理,以降低术口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术口感染;影响因素

前言

普外科手术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当属切口感染[1],切口感染不仅会延长疾病患者住院用时、增加医疗负担,可会增加疾病痛苦,影响其身体恢复进程,严重时还可直接威胁到其生命健康。为改善机体功能形态、修复损伤或移植器官,普外科医师使用针、剪、或刀等医疗器械在人体器官或组织上切开的口即为医学中的“切口”[2]。而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切口或创面直接曝露在空气中,容易被寄生虫、真菌、病菌、细菌等侵袭,导致患者局部或全身性组织发生炎症感染[3]。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加快患者身体康复进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及控制感染极为关键。本文对行普外科术治疗切口感染患者进行集中分析,旨在明确影响感染因素,并对应提出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受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着重分析普外科术治疗切口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所有患者中,女性有36例,男性有39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为53.27±6.14岁;手术类型中,胃溃疡有17例,胆囊切除术有8例,剖腹探手术有18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有15例,阑尾炎切除术有17例。

1.2调查方式

分析患者体质指数、年龄、性别、手术用时、白蛋白含量、切口类型、Ⅲ类手术及住院用时等各项指标。

1.3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纳入SPSS15.0统计学软件集中处理分析,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并使用t进行检验。若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则提示为P<0.05。

2.结果

2.1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可知,75例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相比女性较高,急诊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几率比择期手术几率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切口感染几率(32.00%)明显高于Ⅱ类(8.33%)、Ⅰ类(3.85%);手术用时≥14h切口感染几率(61.54)高于<2h(10.81%)、≥2h(24.00%);年龄≧48几率(38.46%)高于<48几率(16.67%);体质指数≧17感染几率(28.57%)高于<17(9.52%);血红蛋白水平<32切口感染几率(29.55%)高于≧32(9.68%),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整体情况来看,患者发生感染与切口类型、手术用时、年龄、体质指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有关。

3.讨论

3.1普外科手术治疗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从本文研究结果可知,患者发生感染与年龄、手术用时、体质指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有关。①随着年龄增长,患者机体生理机能不断下降,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加之自身基础病症多,容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因而切口容易感染。②手术操作用时越长,患者切口或创面曝露空气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患者器官组织受压迫就更加严重,出现切口感染几率就高。③体质指数相对比较高的患者,其皮下脂肪血运功能降低[4],切口愈合功能降低,加之手术易导致组织受损而发生缺血、坏死现象。④血红蛋白低提示患者正处于病理状态,容易受感染。

3.2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管理措施

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应注重认清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从年龄、手术用时、体质指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等方面加强防治与管理[5],以降低切口感染几率。首先,医护人员在进行普外科术治疗时,应给予老年患者做好有效的术前评估、术后精心护理及服务,注重饮食及作息。术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实施无菌操作,做好自身的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相关仪器,并明确好分工合作,有效缩短手术操作用时,减少创面在空气中的曝露。另外,还应注重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体质指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并适时给予对症处理,及时提供营养补给,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及抵抗力。

总之,临床上应针对普外科术治疗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强化防范及管理,以降低切口感染几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韩芳,孟塬,龚国杰,等.胃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J].华西医学,2014,28(11):1665—1667.

[2]刘苏健,银彩霞,申庆民,等.急诊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7):1739—1740.

[3]范存静,刘超,何艳新,等.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05):745—747.

[4]吴晓英,詹卫华,石建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8):26—27.

[5]舒兆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625—1627.

论文作者:周乐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措施探究论文_周乐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