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烟草害虫及其防治_地老虎论文

民国烟草害虫及其防治_地老虎论文

民国时期的烟草虫害及其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虫害论文,烟草论文,民国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烟草的传入和种植始于16世纪中叶,最早栽种的是晒烟,到清代初期已遍及全国。引进烤烟栽种始于1900年的台湾省,20世纪20年代先后在山东省潍坊、河南省襄城及安徽省凤阳等地试种、推广。

我国烟草虫害文字记载,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陆耀(?-1784)所著《烟谱》:“凡烟叶被风雨所伤及虫蚀者,味辄不佳”(注:陆耀原著,杨国安校注:《烟谱校注》,《中国烟草》1982年第3期。),嘉庆年间包世臣记载:“又烟叶除耕锄之外……,捉虫”(注:杨国安:《烟云漫录》,《中国烟草工作》1986年第2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已知昆虫伤害过的烟叶,吃味不好,种烟需捉虫。

及至清代末年,屡见有种烟需捉杀害虫的记载:“角虫所生亦早,宜趁耘耨时猎取歼旃,否则害于收成”(注:汪银生等:《试析我国烟草的早期生产技术》,《中国烟草科学》1998年第2期。);叶肥大时“但去歧枝捕烟虫足矣”(注:唐啓宇:《中国作物栽培史稿》,农业出版社,1986年,第618页。),及至清代末年在认识上已发展到种烟需捕杀害虫,否则就会减少烟叶的收成。

民国时期烟草虫害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体上经历了发轫、初创、抗日战争及战后组建四个阶段。

一、发轫阶段(1915~1933)

1915年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病虫害科发表了《烟草螟蛉(Heliothis armigera Hub.)发生经过及防除法》(注: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病虫害科:《烟草螟蛉发生经过及防除法》,《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民国四年试验成绩报告》,1915年。),1916年又报道了北京烟草生长期有非洲蝼蛄等为害,并提出了药剂防除方法(注: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病虫害科:《北京附近重要害虫调查表·北京附近植物害虫纪要·重要农作物病虫害防除法简明表·防除病虫害重要药剂配制法·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民国五年试验成绩报告·病虫害科成绩》,1916年。)。

1930年国民政府农矿部公布《农产物检查所检验病虫害暂行办法》,规定:“凡进出口的……、烟叶应施行病虫害检验”。检验的目的是维护烟叶进出口农产品的信誉,控制烟草病虫害的传入和蔓延。这是我国政府设置机构,执行烟叶进出口植物检验(疫)的开端(注:张若蓍:《中国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创建与发展》,《植物检疫》,1990年第4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植物保护卷1》,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40~48页。)。

上述举措为国人用现代昆虫学方法调查研究烟草害虫、推介化学与农业技术方法防除烟草害虫及利用法规进行烟草虫害检验(疫)的发轫阶段。

二、初创阶段(1934~1936)

1934年山东省烟苗发生虫害,林德一前往考察,认定隐翅虫危害,因施用未发酵豆饼诱集滋生,提出改用发酵豆饼,虫害得到控制(注:曾省:《烟虫问题》,《农林新报》1941年第18(19.20.21合刊)。)。

1934年浙江省棉区发生棉蛉虫危害烟草(注:《棉蛉虫兼害烟草》,《昆虫与植病》1934年第2期。),翌年刘国士做了调研,傅胜发等综述称:棉蛉虫为害棉花,嗜食烟草,棉花生长后期转移到烟草上,在烟田化蛹越冬,提出种烟诱集棉蛉虫,烟田冬耕、灌水怍为防治措施(注:刘国士:《棉蛉虫为害烟草之观察》,《昆虫与植病》,1935年,第3期;傅胜发等:《中国棉虫研究与防治》,农林部棉产改进处印行,1948年,第90~92,187页。)。

1935年建立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该场技术股设病虫害组,余茂勋、马世骏等做了烟草生长期害虫种类调查与虫种鉴定、主要害虫生活习性观察、药剂防治试验及药械治蚜技术推广。具体如下:

烟草生长期害虫种类调查鉴定 苗期有烟草星花蝇、非洲蝼蛄、日本蚤蝼、条胸隐翅甲、桦色扁埋葬甲及红蜘蛛等;大田生长期主要害虫为小地老虎、八字地老虎、长额负蝗、烟青虫及烟蚜等(注: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烟草病害附虫害》,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印行,1936年。)。

主要害虫生活习性观察 联系烟地生态环境,观察害虫生活习性,为防治提供了依据。针对苗期害虫猖獗与施肥关系密切,提出调整苗床期农家肥施肥种类、改进施肥方法,解决了苗期害虫危害,对非洲蝼蛄及红蜘蛛推行农业技术措施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效;查到烟蚜到烤烟生长后期有翅蚜扩散到蒲公英、车前等农田杂草上生活,据此提出秋耕,清除田园杂草是“防除烟蚜之要旨”;凋查明确了寄生峰对烟青虫寄生率达50%以上,提出了“以虫治虫”的论点(注: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烟草病害附虫害》,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印行,1936年。)。

开展烟草害虫药剂防治试验 筛选出百部、除虫菊及苦树皮粉处理苗床肥料后施用,防治蛆(星花蝇)害;对烟蚜做了石油乳剂、棉油乳剂、烟草水等田间药效试验,用拉丁方排列,以烟蚜死亡率,原烟产量、售价、收入(产值),分别作出变量分析及显著性测定,以及药剂对烟草的安全性,以收入(产值)为准,筛选出烟草水、棉油乳剂治蚜最佳,试验方法科学性强,筛选出的杀虫剂配方杀蚜效果可靠(注: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烟草病害附虫害》,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印行,1936年;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技术股病虫害组:《烟蚜防除试验》,《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民国二十五年年报》1936年。)。

开展药械治蚜技术推广 山东省烟蚜危害惨烈(注:余茂勋等:《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民国二十五年烟草蚜虫防治之经过》,《农报》1936年,第3期;郭文韬等:《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年,第58,247,257~258页。),在烟草改良场参与下,在临淄、寿光等4县,指导烟农用药(棉油皂)械(喷雾器)防治烟蚜1733hm[2],使烟农增加收益52万余元,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药械治蚜的开端(注:余茂勋等:《山东省建设厅烟草改良场民国二十五年烟草蚜虫防治之经过》,《农报》1936年,第3期;郭文韬等:《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年,第58,247,257~258页。)。

20世纪30年代我国烟草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与药械治蚜技术推广,是昆虫研究者用近代应用昆虫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初创阶段作出的业绩。

正当我国烟草害虫研究创业之时,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向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这一阶段的烟草虫害研究与防治工作,不幸夭折,毁于战火。

三、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抗战后方卷烟原料匮乏,川、云、贵等省相继发展烟草生产,并谋求提高原烟产量与品质,在此形势下,开展了烟草害虫种类调查、危害损失调查与测定、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烟草害虫研究者在抗战后方艰苦条件下,作出了显著成绩。

(一)烟草害虫种类调查与鉴定

1.川西烟草害虫调查 陶家驹(1937)、马宜亭(1938)、陆培文(1940)、曾省(1941,1942)、何均(1941)均有调查报告,汇总可知:川西烟草害虫种类隶属2纲,9目、19科,鉴定种名的有17种,苗期害虫有非洲蝼蛄、小地老虎、大地老虎等,大田生长期害虫是烟蚜、烟青虫及稻绿蝽等;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川西烟草主、次要害虫种类;对烟蚜、烟青虫的天敌昆虫有所调查,鉴定种名的有5个种(注:何均:《对于数种烟草害虫为害情况之观察》,《烟草通讯》1941年,第1期;陶家驹:《四川什邡烟草害虫调查报告》,《农报》1937年,第4期;马宜亭:《二十七年川西烟草虫害损失之估计》,《建设通讯》1938年,第6期;陆培文:《民国二十九年我国主要农林植物害虫发生情形》,《农报》1944年,第9期;曾省等:《地蚕》,《四川大学十周年纪念特刊》1941年;曾省等:《烟草绿蝽象观察报告》,《农林新报》1943年,第20期;何均:《烟草害虫损失调查报告》,《烟草通讯》1942年第1期。)。

2.浙江松阳烟草害虫调查 王启虞等(1940)报道松阳烟草生长期害虫昆虫纲的有5目、7科、10个种,以烟蚜、烟青虫、小地老虎危害最重,仓贮烟叶以烟草甲危害最烈,次要害虫有小眼谷盗、米象等4个种(注:王啓虞等:《松阳烟草害虫初步观察》,《浙江农业》,1940年,第22~25期。)。

3.广西、云南烟草害虫调查 陈金壁(1937)报道柳州有烟蛀茎蛾为害烟草。这是我国大陆的首次记录(注:陈金壁:《广西烟草蛾之观察及其防治》,《趣味的昆虫》1937年第2期。)。

在发展烟草生产的云南,徐天骝(1944)调查昆明、玉溪、开远等地烟草害虫种类,普遍发生为害的是烟蚜、烟青虫及小地老虎,黄蚂蚁啮食烟根属我国最早的报告(注:徐天骝:《云南烟区病虫害调查简报》,《中国烟草月刊》,1950年第3期。)。

(二)烟草生长期害虫为害损失调查与测定

陶家驹(1937),马宜亭(1938)作出川西烟草害虫为害损失调查估计;何均(1942)转向定量测定,对烟青虫、非洲蝼蛄、地老虎的为害程度与原烟产量、产值及税收损失,分别作出测定,非洲蝼蛄、地老虎还苗期为害缺株1.9%时,补苗,每亩原烟减产在350克以下,地老虎为害缺株2.63%时,不补苗,护留杈烟,每亩原烟减产1.0千克,这些结果对估计损失颇有参考价值(注:陶家驹:《四川什邡烟草害虫调查报告》,《农报》1937年,第4期;马宜亭:《二十七年川西烟草虫害损失之估计》,《建设通讯》1938年,第6期;何均:《烟草害虫损失调查报告》,《烟草通讯》1942年第1期。)。

(三)主要烟草害虫生活习性观察

1.烟青虫 对成都、金堂为害烟草的青虫采集鉴定结果,均为烟青虫(注:曾省:《烟草青虫研究之初步报告》,《农林新报》1942年,第19期;刘国士等:《四川金堂烟青虫之研究》,《农业推广通讯》1943年第5期。)。在成都用烟叶饲养年发生5~6代,烟叶收完后8~9月在扁豆上发生1代,9月下旬至10月卵、幼虫在豌豆上生活;在金堂晒烟收割后,成虫扩散到刀(菜)豆、向日葵、苋菜、黄豆上产卵、为害,刀豆为主要寄主,烟青虫豆类寄主的确认,是有生物学意义的结果(注:曾省:《烟草青虫研究之初步报告》,《农林新报》1942年,第19期;刘国士等:《四川金堂烟青虫之研究》,《农业推广通讯》1943年第5期。)。

曾省(1942)把第3龄幼虫依体色分为4种体色型(注:曾省:《烟草青虫研究之初步报告》,《农林新报》1942年第19期。),刘国士(1941)用番茄等5种植物叶片与棉铃,分别饲养初龄幼虫至末龄,比较成熟幼虫体色,结果无明显差异(注:刘国士等:《四川金堂烟青虫之研究》,《农业推广通讯》1943年第5期。)。曾省(1942)对烟青虫4个虫态的天敌作了较全面的调查,说明了天敌的控制作用(注:曾省:《烟草青虫研究之初步报告》,《农林新报》1942年第19期。)。

2.地老虎 对川西害烟地老虎虫种的形态、生活习性均有记述,小地老虎年发生4代,1代幼虫为害烟苗;大地老虎、八字地老虎、木眼地老虎及暗缘地老虎,均幼虫越冬,翌年3、4月间取食烟苗茎、叶(注:曾省等:《地蚕》,《四川大学十周年纪念特刊》1941年。)。

3.稻绿蝽 川西烟草普遍受害,1年发生3代,1龄幼虫集中,2龄后分散,阴天通日取食(注:曾省等:《烟草绿蝽象观察报告》,《农林新报》1943年第20期。)。

(四)主要烟草害虫防治试验及推广

抗日战争期间杀虫剂种类稀少,主要为砒酸钙(注:何均:《地蚕防治试验述略》,《烟草技术月刊》1941年第6期。),促使研究者就地取材,利用植物性杀虫剂或土方法做防治试验,择有效者示范推广。

1.地老虎 试验了砒酸钙液浸苗、砒酸钙麦麸红糖毒饵、砒酸钙生石粉乳涂茎,健株率常达93%以上;采卵、捉虫烟苗健株率可达92%,在生产上得以应用;麦秆、桐油纸包烟茎等法,保苗作用不大(注:曾省等:《地蚕》,《四川大学十周年纪念特刊》1941年;何均:《地蚕防治试验述略》,《烟草技术月刊》1941年第6期。)。

2.非洲蝼蛄 栽烟前用马粪诱集捉杀,保苗显著,作了宣传、推广(注:黄可训:《蝼蛄防除之研究》,《农林新报》1943年第20期。)。

3.烟青虫 进行人工采卵、捉虫、土农药及砷素剂防治试验。烟田1代成虫产卵期采卵、捉虫,每亩可增产原烟0.725千克,经测定废烟丝肥皂水、砒酸钙生石灰肥皂水,杀虫效果显著,一度推广应用(注:曾省等:《烟草青虫防治试验第二次报告》,《农林新报》1943年第20期。)。

刘国土(1941)研究了砒酸铅、砒酸钙水悬液喷雾、玉米粉、草木灰等作毒饵作防治试验,以玉米粉毒饵防效最佳。在烟田试验干青杠枝叶有诱蛾作用(注:刘国士等:《四川金堂烟青虫之研究》,《农业推广通讯》1943年第5期。)。

四、战后组建阶段(1946~1949)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农业复原。1946年在南京成立农林部烟产改进处,下设病虫害研究室,烟草虫害工作在林郁技正主持下,在河南省许昌、襄县调查烤烟害虫种类与为害损失,烟青虫、烟蚜药械防治技术推广,烟草害虫药剂防治试验及DDT、六六六对烟苗安全浓度范围测试。

(一)烤烟害虫种类调查

许昌、襄县苗期华北蝼蛄发生普遍,危害期长,移栽苗受害缺株达40%以上,沟金针虫可钻蛀团棵期烟株,5、6月间小地老虎、黑玛绒金龟、灰绒金龟、短带长颚象及褐象甲害烟;烟青虫、烟蚜在6、7月间危害早烟最烈,但各有寄生蜂控制(注:林郁等:《三十六年河南烟草害虫防治成效之检讨》,农林部烟产改进处印行,1947年。)。

(二)为害损失调查

1.烟青虫 许昌、襄县两地烟农捉青虫已成习惯,一季烤烟常捉虫27次,但捉虫后还有为害,故计算损失有捉虫后的原烟损失与捉虫人工投入两项,每亩烤烟捉虫1次需30分钟,每工作日净工时9小时,计1.5天(捉虫27次),许、襄两地1947年烤烟收获面积26344.5hm[2],捉虫投入592779工作日,捉虫后原烟损失尚达159吨(注:林郁等:《三十六年河南烟草害虫防治成效之检讨》,农林部烟产改进处印行,1947年。)。

2.烟蚜 在许昌、襄县两县抽样调查,被害面积占烤烟种植面积的54.1%,被害面积内蚜害株率达29.2%,受害叶率最低为10%,受害叶平均单叶重仅2.5克,比未受害叶均价降低64.3%,许昌、襄县1947年烤烟受蚜害直接损失原烟335吨(注:林郁等:《三十六年河南烟草害虫防治成效之检讨》,农林部烟产改进处印行,1947年。)。

3.地下害虫类 烤烟移栽还苗期是华北蝼蛄、沟金针虫、地老虎混发为害期,损失计算因子含补苗后缺株及补苗人工投入,每亩平均原烟产量损失1.29千克,1947年许昌、襄县因地下害虫为害损失原烟169.93吨,被苗投入146 219工作日(注:林郁等:《三十六年河南烟草害虫防治成效之检讨》,农林部烟产改进处印行,1947年。)。

如上所述,1947年许、襄两县烤烟虫害属偏轻年份,两县原烟损失尚达650吨,如遇虫害严重年份,损失当数倍于此(注:林郁等:《三十六年河南烟草害虫防治成效之检讨》,农林部烟产改进处印行,1947年。)。

(三)烟青虫、烟蚜药械防治技术推广

首先培训药械治虫技术人员,利用赶集、开会宣传并作施药模拟,在乡、镇设示范点,于许昌、襄县推广砒酸铅玉米粉毒饵,防治烟青虫444.7hm[2],推广鱼藤粉治蚜111.5hm[2],毒饵防治可挽回原烟损失的98%,鱼藤粉治蚜每亩可挽回原烟1.575千克(注:林郁等:《三十六年河南烟草害虫防治成效之检讨》,农林部烟产改进处印行,1947年。)。

(四)烟草害虫药剂防治试验

20世纪40年代是第一、二代农药交替时期,这也反映到多种烟草害虫防治试验的杀虫剂品种上。

1.烟青虫药剂防治试验 做了砷素剂、有机氯杀虫剂玉米粉等禾谷类粉剂毒饵药效比较试验,筛选出DDT玉米粉毒饵替代砷素剂玉米粉毒饵(注:沈宗瀚等:《一年来之烟产改进》,《农业推广通讯》1948年,第10期;林郁等:《烟草螟蛉诱饵试验》,《中华昆虫学会通讯》1948年第2期。)。

2.烟蚜药剂防治试验 用植物源杀虫剂及有机氯杀虫剂水液喷雾,以γ-六六六速效,但杀蚜有效浓度对烟草常发生轻微药害,烟草对γ-六六六为敏感作物,这一结论对50年代推广γ-六六六治蚜有指导作用(注:沈宗瀚等:《一年来之烟产改进》,《农业推广通讯》1948年第10期。)。

3.地老虎药剂防治试验 用有机氯杀虫剂粉剂及悬液,拌定量细土模拟土壤处理,分别入大地老虎、小地老虎、金针虫(Agriotes sp.),毒土表面放饲料,定时检查药效,以γ-六六六处理土壤杀虫较快,定量土壤中杀死金针虫的剂量大于杀死地老虎的剂量(注:林郁等:《小地老虎药剂防治试验》,《中华昆虫学会通讯》1948年第2期。)。

此外,测定了有机氯杀虫剂悬液向烟苗定量喷雾,对烟苗的安全浓度范围,其结果为此后在烟草生长期安全使用DDT、γ-六六六防治烟草害虫提供了依据。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即见有烟草虫害文字记载。回顾民国时期烟草害虫研究与防治史可知:在发轫阶段我国处于军阀混战年代,烟草害虫调研工作浅尝辄止;初创阶段在烟草害虫研究与药械治虫推广出现新局面之时,遭遇到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不幸中断;在抗日战争阶段烟草害虫研究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显著成绩;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抗战时西迁的政府部门及农业院校复原。1946年在南京成立农林部烟产改进处,害虫研究者在河南许昌、襄县开展烟草害虫调研、防治示范与药械治虫技术推广,在抗日战争后的组建阶段,重点是烟草害虫化学防治试验。

从学科水平上观察,民国时期烟草害虫的调查研究与防治是紧密结合的,研究了数种烟草茎、叶害虫的生活习性,烟草害虫防治试验与推广所用杀虫剂,属植物性杀虫剂与无机杀虫剂—砒酸铅及砒酸钙,即第一代杀虫剂,施药工具为手动喷雾器;1947~1948年做的有机氯杀虫剂对主要烟草害虫的毒力测定与药效试验,其结果为替换第一代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标签:;  ;  ;  ;  ;  ;  ;  ;  ;  ;  

民国烟草害虫及其防治_地老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