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南省论文,少数民族论文,受教育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28(2005)01-0079-05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部,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等特殊条件为一体,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51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在25个少数民族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他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22种文字,有600多万人不懂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对自身、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富强的根本途径。那么,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展比较落后的云南省,其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基础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关心民族教育的人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
一 25个世居少数民族教育状况及原因分析
云南省内各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差异极大,采用绝对数不能反映各个民族受教育的情况,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各少数民族受教育的现状,本文采用每万人口中受各级教育程度的少数民族人数和受各级教育的人口在其民族总人口中的比例来说明(若没有特殊说明,本文少数民族均指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均指6岁以上的人口)。
(一)受高等教育者与文盲、半文盲在世居少数民族人口中的比例
高等教育是培养民族高等人才的教育,其发展的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高等教育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不断上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为其提供保障。然而云南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十分落后,整体水平大大低于本地汉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将严重制约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请参阅表1)
表1 受高等教育者和文盲、半文盲在世居少数民族人口中的比例(%)[1]
注:本表原始数据来源于云南省200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作者采取手工录入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5处理得出本表数据。本文其他表格数据来源若没有特殊说明均与本表相同。
在2000年的时候,虽然满族、蒙古族、回族、白族、纳西族的受高等教育人数在其民族人口中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同期汉族的2.74%,分别达到了17.34%、4.94%、3.44%、2.88%和3.47%。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其他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在其民族总人口中的比例却比较低,均未超过2%,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在总体上仍然十分落后。少数民族文盲、半文盲人口在其总人口中的比例却很高,除了满族、蒙古族、回族、白族、纳西族和水族以外,其他各民族的文盲、半文盲比例均高于同时期的汉族比例。
(二)少数民族受各级各类教育程度的发展变化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每万人口受高等教育人数在总体上曾一度稍稍领先于汉族,但是发展速度比汉族慢得多,汉族1990年的高等教育水平比1982年增长了1.35倍,2000年又比1990年增长了1.32倍,但同期少数民族每万人口受高等教育人数却只增长了0.90倍和1.06倍,导致后来汉族受高等教育水平大大领先于少数民族。但是可喜的是,虽然每万少数民族人口受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人数基数较小,但发展迅速很快。另外一个方面,少数民族每万人中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基数很大,尽管减少的数字也很大,1990年的文盲半文盲人数比1982年减少了0.25倍,2000年又比1990年减少了0.48倍,但是相比汉族来说,少数民族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少的速度较慢,文盲半文盲人口仍然高过汉族文盲半文盲人口,而且其比值还在升高。不断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迫切我们艰巨的任务之一。
表2 少数民族受各级各类教育程度的变化情况[1-3]
注:本表原始数据来源于云南省1982年、1990年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作者采取手工录入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5处理得出本表数据。(大学为大学本科与大学专科,因为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统计没有单列研究生人口,故将2000年研究生人口作为大学生计入大学生人口;高中阶段教育包括中专和高中)。
(三)不同居住地区对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的影响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以聚居、杂居、散居三种类型并存、具有平面分布以边疆为主、垂直分布以山区为主的明显特征。主要聚居于内地坝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蒙古族、壮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水族等10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等8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等6个民族;彝族在半山区和高山区都有分布。一般认为,居住在坝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条件较为优越,居住在半山区的次之,居住在高山区的较为不利。这三个不同分布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的状况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居住地区少数民族受教育情况[1]
从表3可以看出,居住在坝区的少数民族教育水平整体不仅普遍高于居住在其它地区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而且居住在坝区的少数民族受研究生教育水平还高出汉族总体水平两倍多。居住在半山区和高山区的彝族受教育水平夹在居住于高山区的6个民族和居住在半山区的8个民族之间。很有意思的是居住在高山区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也大大高于居住在半山区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水平,也高于居住在半山区和高山区的彝族受教育水平,其受高等教育水平接近居住于半山区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水平的两倍,这一特殊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少数民族妇女受各级教育的情况
虽然解放以来云南省妇女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基础等原因的影响和制约,云南省少数民族妇女受教育程度相比男性低得多,与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不协调。2000年,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妇女占其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8.13%,但是除了小学教育和中专教育以外,受各级教育的女性人口比例均未超过37%。相反,文盲和半文盲的人口中,妇女却占了66%以上的人口。(详情请参阅表4)
表4 少数民族妇女受各级教育的情况(%)[1]
提高承担着生育和繁衍后代特殊功能并占接近一半人口的女性的教育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使其充分受教育,是实现民族和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战略成功的基础保证。有研究表明,教育在各级工资和生产效率方面的纯收益,女孩和年轻妇女一贯比年轻男子高20%,并且这还不包括减少生育、改善营养和家庭照顾方面的第二轮收益。因此,加大对女性的教育投资、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不仅仅是争取性别平等和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个人和社会的收益都是巨大的。
(五)不同经济收入对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的影响
教育受经济的制约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落后将严重制约其教育的发展水平。截止到2002年底,按国际贫困标准的每人每天一美元购买力折算,云南省仍有7个特有少数民族的一半以上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年收入625元以下),而且其中有3个民族整体上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这7个人口均不足十万的特有民族是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和独龙族。其中,整体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是德昂族、怒族和独龙族。表5是云南省不同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受教育情况。
表5 不同经济收入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1]
从表5可以看出,在这7个一半以上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为落后,尤其是高等教育。7个民族每万人口中平均只有0.89个研究生、25.01个本科生、80个大专生,不仅大大少于云南省汉族受教育的人口,而且还不及25个世居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人口的一半;另外一个方面,每万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却很多。此外,3个整体上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的状况更为严峻。因此,提高贫困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不仅是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民族平等、稳定和团结的重要措施。
(六)特有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分析
如果说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15个云南所独有的民族是最有“云南特色”的少数民族,那么这1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也是很有“特色”的。由于历史、政治、传统、经济、语言、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云南这15个独有民族的教育水平是相当落后的。表6数据显示,这15个民族各个层次的教育的总体平均水平均大大落后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平均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大约只占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一半左右;而文盲和半文盲人数却远远高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平均数。
表6 特有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1]
此外,在人口100万以上的云南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云南所特有的3个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不仅落后于汉族、所有少数民族的平均数,而且比特有民族和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少数民族的总体受教育状况落后,也比人口同样在100万以上的非云南独有民族彝族的受教育水平落后很多。这是值得我们的教育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 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不可否认,解放以来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一些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个较高水平,有与汉族教育发展水平相当的,如纳西族、白族;也有高于汉族教育发展水平的,如满族、蒙古族、回族。但是总体而言,少数民族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超越不了落后于汉族的现实,更不要说其他省份或地区的教育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综错复发杂的,是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的结果,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进行一一分析。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云南民族教育任务的艰巨性,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充分关注这一个关系重大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对民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在当地占有较大的比例,民族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及生产力的提高,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和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全省各个民族自身一定要站在民族兴亡的角度,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大力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
(二)采取分类指导和特殊政策措施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如前所述,各个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水平相差很大,我们在制定民族教育发展目标和规划的时候就应该从各个民族实际教育基础出发,不要整齐划一,而是把教育发展需求和少数民族教育基础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因地制宜。而且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多数少数民族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在入学、资金、升学、收费等各个方面给予倾斜。
(三)贯彻教育公平原则,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提高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边远地区人民受教育的水平不仅是法律的规定,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我们一定要通过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渠道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四)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
由于受居住环境、历史发展、自然条件、语言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云南少数民族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就是贫困。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困难,办学条件简陋,贫困学生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已经成为云南省推进基础教育的瓶颈。因此,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必须加大资金、师资、设备等软硬件的投入。此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少数民族经济状况能否支持少数民族完成高等教育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之—。
(五)少数民族要在外界的帮助下发挥主动和主体作用
历史和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民族的发展必须要整体民族不断创新,外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如果少数民族在其教育发展过程中固守着等、要、靠的思想,那么其发展的空间和结果就如印第安人的保留地,最终丧失发展的机会和自己民族的未来。因此,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少数民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前提。同时,在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少数民族一定要积极争取支持,化被动为主动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教育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