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崇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崇刚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 255022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基础应该是学生的生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以及认识是帮助学生形成品德和社会性的主要来源,学生的生活感受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展。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质量。

一、低年级课堂教学应该动画、绘本、迷宫棋相结合,呈现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空洞泛泛和学生不感兴趣的讲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别伤着自己》这一课时,我以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照看小豆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让他们玩“穿越迷宫棋”,最终明白生活中因为安全防范意识的缺乏以及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导致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屡见不鲜,从而使学生有兴趣了解家庭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家中可能会有哪些危险。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发展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愉快积极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虽然了解学校里有很多师长在陪伴着自己度过学校生活,知道应该学会与这些师长交往。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难与自己班级以外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我请学生一起制作了一些邀请函,邀请校医、水电工、复印室老师以及班级的任课教师参加了班会课的游戏大派对,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玩游戏。

由未知到知、由知到内化是品德教育的必要环节,道德、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建构应从生活中来,更应回到生活中去。我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班会课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班会课资源,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活动,创造了学生与老师亲近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情感得到陶冶,认知得到发展,而且顺利结交到了很多大朋友。这些大朋友,让学生觉得校园熟悉又亲切,从而加快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

三、合理取舍学习内容,凸显针对性,再现生活情境,在体验中提升

学生喜欢体验,对于情境再现、参与式的表演很感兴趣。对于活动课,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引导,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避免只图场面热闹、盲目体验而缺乏思考和提升等问题。

在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时,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旨在指导学生平平安安上学,安全问题是个重要而内容丰富的话题。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了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环节中,合理取舍,选取了红绿灯信号、“前方学校,小心避让”指示牌等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交通标志开展教学,效果很好。

四、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有很大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将其潜在的认识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校园生活真快乐》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由近及远,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真实的生活,引导他们感受此时号令的重要与神奇作用,理解集体生活中号令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由远及近,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教育活动,尽量少谈道理,强化体验,寻求学生自身的认同,将外在的规范要求转变为内在的需要,从而既让学生感到“道不压人”,又能寻求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智慧”。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五、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使学生愿学

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满足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需要,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觉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多给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机会,创设适合他们表现自己的情境,才能使他们受重视的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如学习《早睡早起》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独睡,我引导孩子做了黑箱子的游戏。学生对黑箱子的游戏很感兴趣,都想去尝试,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游戏。当他们钻入黑箱子时,确实有些紧张,但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独睡没那么恐惧,即使有些紧张,他们也能够挺过来。通过游戏,学生对独睡的方法很感兴趣,都纷纷要求回家自己尝试一下。尤其是当老师讲医学专家说独睡是长大的象征时,他们就更想去尝试了。

六、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去体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本身就是以活动为教和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该避免直接讲授知识和罗列事实,活动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要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而不是仅仅封闭在教室里。因此,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进行教学活动。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自身和客观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润物细无声”中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论文作者:李崇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崇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