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黑龙江省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有计划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危害,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黑龙江省
前言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随着石油、煤炭、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矿区地面塌陷、城市地下水污染、平原土地沙化等地质灾害相继出现,严重地破坏了地质环境。频繁的地质灾害已严重威胁到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
1.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同时又由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影响,导致在全省46万km2范围内,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
我省的崩塌主要集中在江河岸边、山区交通干线两侧和基岩裸露的山区;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老爷岭、张广才岭、那丹哈达岭等丘陵地区。崩、滑、流的主要危害表现在河流改道、房屋倒塌、毁坏农田、阻塞公路、破坏通讯网络及人身伤亡。
全省矿山共有地质灾害点264处,影响范围3.56万km2,仅当年就由于灾害死亡15人,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东部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的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黑龙江省的矿山地质灾害绝大多数集中于此,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地面塌陷。
2.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
(1)黑龙江省已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计完成全省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危害程度的调查与评价,提出不同地区重点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编制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2)逐步建立以总站为中心,市(地)分站为依托的地质环境监测网,完善对区域性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现状的控制监测,加强对地质灾害多发区和重点灾害的重点监测与研究。
(3)积累汛期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研究汛期地质灾害规律,编制好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建立全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提供全省地质灾害的信息资料,掌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趋势,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灾情统计、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3.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1)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减灾社会化
减轻灾害是全社会的协调行动,为取得减灾的综合效益,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减灾工作的社会化,需要制定省、部门和地方的减灾规划,动员全社会的参与。建立减灾基金,大力发展保险事业。优先考虑灾害保险的财政支持要求,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扶持灾害保险业务的发展,推动防治灾害走向社会化,将减灾纳入各行各业的行动计划。
(2)实施减灾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减灾
减轻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抗灾、救灾、安置与恢复,宣传与立法,保险与基金,规划与指导等项。减灾系统工程的制定(实施)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和社会各种减灾力量的联合作用,进行综合减灾。目前,黑龙江省地质灾害底数不清,当务之急是查清其分布、类型、发生发展规律.各部门要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分工协作,开展调查、勘查、评价工作.对地质灾害重点区要建立监测站网和监测预报系统,为各级政府及时提供地质灾害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综合治理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
实施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力度,将重大地质灾害体的治理与国土开发整治相结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强化地质环境管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根本在于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地质环境管理刚刚起步,尚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保证。在近几年内省内各级地矿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加快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法规,特别是制定管理地质灾害的法律。另外,作为矿业大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黑龙江省矿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源头控管、过程监督、闭坑审验的全程监管机制。抓好七台河、黑河、鹤岗、伊春、双鸭山、鸡西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的实施,推动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4)加强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减灾管理系统
省及地市县各级政府领导应提高对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防治工作的领导,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省政府已将我省地质环境监测、评价及监督管理职能赋于了省地质矿产厅,负责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工作。省内各级地矿主管部门要在同级政府领导下,作好与其它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制定统一的规划,分工协作,逐步建立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共同把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搞好.建立省、部门和地方相结合的管理系统。
(5)深入开发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社会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减轻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每一项都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和高水平灾害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提高灾害科学研究的水平,才能提高社会的减灾能力。地质灾害综合研究不仅包括土地资源学、地貌学、环境工程学、结构工程学、生态学、林学、土壤学、大气学、资源环境学、系统工程学等,而且包括社会制度、政策法令、国土开发、城市布局、历史状况、社会治安、公民素质、救灾队伍结构等社会科学。应充分发挥省内各学科的优势,让他们共同献计献策,从而奠定有关地质灾害综合体系的理论基础,用以指导有关实践活动,在统一规划原则下,制定防灾的综合规划,让防灾减灾系统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效而科学的防灾综合体系。
(6)协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当前人类所遇到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而导致的。要真正克服人类遭遇到的生态环境危机,必须首先端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创建一种适合于21世纪人类生存的新的文明方式-生态文明。新的生态文明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强调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与顺从,人类活动作为地球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必须服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规律。所以,黑龙江省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国土开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开发规划,应当符合地质环境保护要求,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地质环境论证意见;各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上一级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从而有效的协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使黑龙江省地质环境得到明显的改观,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降低。
4.结论
地质灾害防治是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长期以来为了自身的发展,忽视了此项工作,还对资源、环境肆意毁坏,因而导致灾害频发、环境恶化。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规范人类行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从而才能有效保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翟伟峰: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高师理科学刊2003。
[2]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
[3]张永波,张礼中,周小元等: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4]丁铭绩,张永波: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预测预报中的应用,山西科技2002。
[5]殷坤龙,朱良峰:滑坡灾害空间区划及GIS应用研究,地学前缘2001。
作者简介:屈扬,女,1986年出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水工环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屈扬,曹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论文; 黑龙江省论文; 灾害论文; 环境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