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随意的花吸引你的眼睛_我的母亲论文

不能让随意的花吸引你的眼睛_我的母亲论文

不能让乱花迷住了双眼——以《我的母亲》为例谈拓展阅读材料的运用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让论文,为例论文,双眼论文,乱花论文,母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回放】

师:在你人生的经历中,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

生1:父亲,有一次爬山时,他叫我要坚强。

生2:母亲,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的生活。

生3:母亲,她性情温和,教育我善待周围的人和物。

……

师:大家说到的最想感谢的人大多是自己的母亲。我想推荐大家认识一位母亲,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胡适的母亲。

师:不是,是一位来自湖北山村的“疯娘”。大家听我来朗读这位“疯娘”的故事,体味一下故事的情感和“疯娘”的形象。

(生安静地听教师深情朗读,有几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唏嘘起来。)

师:大家被疯娘感动了吧。我们来交流一下对疯娘的感受。

生1:《疯娘》是我听到的最为感人的文章之一,疯娘太可怜了,她的儿子一开始排斥她的做法太不应该了。

生2:文章中的奶奶太残忍了,只把疯娘当作繁殖后代的工具,之后便把疯娘赶出家门,剥夺了疯娘对儿子的爱。

生3:疯娘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这种爱是出自骨肉之情的天性之爱,太让人感动了。

师:母爱是伟大的,伟大的爱也是通过细小的事表现的,大家来说说体现疯娘母爱的具体事件。

生1:疯娘被奶奶赶走前把“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疯娘虽然想念儿子却不敢进家门,只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死死地盯住“我”并讨好地往“我”怀里塞。

生2:“我”因鄙夷草和稻子都分不清的傻疯娘而要被奶奶打时,疯娘跳起来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着自己的头让奶奶打她,别打“我”。

生3:疯娘抓起欺负“我”的小范,拖到了屋外并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

生4:“我”考上了高中后,疯娘为“我”送菜,带野鲜桃。最后竟然为了摘野鲜桃而摔死在百丈深渊中。

师: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也是通过母亲的具体事件来表现母爱的伟大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要求:1.画出描写母亲形象的词句。2.用“从(事件)中,我读出了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生快速阅读课文。)

……

【课堂反思】

由于中考这条指挥棒明示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材料来自课外,当下进行的阅读教学就很强调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以为不进行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学生的视野会受到限制,阅读能力得不到训练,考试时也会无所适从。但我在这里却想呼吁,不要让课外阅读材料这丛“乱花”迷住了双眼。下面以我所听的《我的母亲》这堂课为例,就如何进行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谈三点看法。

首先,选用材料应注意合宜性。《我的母亲》是胡适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疯娘》虽是纪实文学,但故事以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鄂西北一个偏僻的山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年轻漂亮却又半疯半傻的“疯娘”所表现出的伟大母爱,弘扬的是孝亲敬老、回归真情的高尚品德。《我的母亲》和《疯娘》虽然体现的同是母爱的主题,但是两文在时代背景、主题层面、人物关系及语言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疯娘》可算是表现母爱题材的一篇特例,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半疯半傻,是不具有普遍性的。其形象除了对孩子的关系外,其他层面显得很单薄,劳动只能是最简单的打猪草,与丈夫、婆婆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的寄食关系,就算对儿子也一直是带着怯怯的讨好眼光的。“疯娘”身上缺少精神层面的丰富东西,她只能说生了“我”,不能说育了“我”。课文《我的母亲》写的不仅是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还有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由于“我的母亲”对“我”的独特教育,使胡适深受影响,在文末他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的《我的母亲》同其他现代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有很大的相似性。合宜的选文应讲究同质性,也就是在时代背景、思想感情、人物行为等方面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类似性。老舍有《我的母亲》,邹韬奋有《我的母亲》,这两篇文章作为胡文的拓展阅读材料就较为相宜,两位大家的母亲形象和胡文的母亲形象共同体现了历史上大部分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老舍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特别是其身上“有求必应”的“好客习性”和“并不软弱”的“软而硬的性格”,跟胡适母亲仁慈温和、宽容隐忍但“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可以说是如出一辙。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说:“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流露出了对母亲贤能坚韧品质的赞美,对旧社会妇女地位的愤慨。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到“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的困苦艰难时表达了对母亲宽容隐忍的伟大天性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封建大家庭中女性苦楚的深度理解之情,正是由于胡适母亲的寡母、后母身份,才使她在诸子诸妇中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威,对“我”扮演着严父的角色,严格地教“我”读书做人。透过这些,我们难道感受不到胡适心中对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不平之气吗?只是胡适的内敛文字不同于邹韬奋的直白揭示。

其次,应用材料应明确目的性。不管如何合宜的材料,在应用时都应作为课文的附属内容来看待,绝不能在有限而且任务明确的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来朗读,让学生感悟。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是为更好地解读课文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侵害课文作为范文的主导地位。课外拓展阅读材料通过朗读、体验等学习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材有系统、有目的的课文安排对养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其他零星散乱的补充材料所无法替代的。

听着执教者深情朗读《疯娘》,我深深地沉浸于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母爱之中。之后又禁不住反思:运用课外阅读拓展材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花大量的时间只是为了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帮助学生理解“母爱是伟大的”这个人所皆知的命题吗?在这堂课里,理解感情显然成了补充材料和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但其实就《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来说,学生对母亲的“赞颂之情”、“感激之情”理解起来是不费力的,课堂上不必花大量时间。执教者对母亲的“理解之情”没有深入展开,而这却是跟课文反映的生活有着很大隔阂的初中生一下子难以体悟到的,我认为这才是教师应该花点精力的地方。亲情散文在整套教材中所占的数量很大,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拓展的材料也比比皆是,教给学生什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问问自己的基本问题。体悟感情、理解内容与赏析语言的完美结合才是语文课的本色。不要“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乱教”。《我的母亲》的教学可以实实在在地通过学生整理、分类母亲的事件入手,概括地说,文章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事件理清晰了,母亲的品性就明了了。为了让学生对母亲的情感把握得更为具体、深入,需要借助具体的语言,课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其实都充满着情致和机趣。“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这些文字具体写了母亲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平实、朴素、明净的语言涌出的却是真挚、纯真、动人的情感。“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再次,补充材料应讲究时机。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面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而这种干扰作用一般是在学习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类似的材料时产生的。《疯娘》和《我的母亲》虽然不是同质的材料,但毕竟是类似的材料,再加上文章情感震撼力的强烈和课堂挤占时间的过多,对《我的母亲》的学习所起的干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用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的目的是帮助课文的解读,理解支撑起材料的语言的丰富和生动,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动一番。《疯娘》这篇补充材料放在课后,作为拓展,可能更合适些。

学习材料的相关性用得不妥当会对学习产生干扰,用得妥当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正迁移作用。孔子对他的学生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以说学习上的迁移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亲情散文中无论是情感的领悟还是语言的赏读,实际上都可以借助课外拓展阅读材料产生积极的正迁移。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学习要求的不同,讲究补充材料的时机性。如果我们把课内一些紧密相关的内容称为一个学习单位,那么补充材料出现的时机可以在一个学习单位的前面、后面,或者插入学习单位之中。有时为了深入拓展某个有价值的话题,可以选择在课堂外研读探究甚至是专题研究。关于背景补充、情感渲染等材料应该放在学习单位之前;语言积累、语法指导等材料应该在学习单位之中相机指导;人物评价、主题拓展等材料应该放在学习单位之后。就《我的母亲》一课来说,起始课堂可以介绍胡适的杰出成就及其母亲的辛酸经历。有的教师总想在课堂开始时搞出一些花样来,煞费苦心。“低一点的调门,并不妨碍你呈现高远的东西。”我以为务实一些,对于课堂效果会更好。如学习母亲期望“我”读书成人这个情节时,可以补充的内容有:封建社会母以子贵的传统,母亲对父亲的崇仰之情;也可以补充具有同质性的邹韬奋《我的母亲》中的内容:“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前者有助于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后者的比照有助于体味不同语言形式的不同情味。胡文最后深情地抒写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此时,我们可以拓展老舍《我的母亲》中的内容:“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老舍的母亲非常穷苦,但她担当着一个母亲的责任,对老舍从小到大充满着无尽关怀,指明了老舍的人生道路,让老舍成为了一个素质、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以上所举的无非是一些例子,课堂上选用材料的数量和内容要根据课堂的具体进行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作调整。

课外阅读拓展材料让学生在获得更多的阅读信息的基础上使课内阅读更深入、更有效。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应该在充分利用学生原有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合宜地应用课外阅读拓展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让纷繁芜杂的课外阅读拓展材料迷乱了双眼,剥夺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阅读课文的权利。尊重教材、尊重语文的本味才是我们教师的天职。

(原标题:不能让乱花迷住了双眼)

标签:;  ;  ;  ;  ;  

不能让随意的花吸引你的眼睛_我的母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