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育探讨论文_亓路路

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育探讨论文_亓路路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省 益阳市 413000)

摘要:计算机水平是衡量一名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特别注重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的使用,最主要的就是玩游戏和聊天交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探索,不仅要培养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队伍,还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高职院校;创新;计算机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不可或缺的要素。培养一批计算机专业高素质人才,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成长成才中应该要掌握的本领,计算机水平是衡量一名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教育自然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另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不仅需要立足实际,同时还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完善途径。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教育覆盖面不全

高职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差异,覆盖面不全。一是高职学校虽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相关信息化硬件设施等,但是在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上不够重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同一水平上,差异化教学实施不理想;二是对那些家庭条件差,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者自己买不起电脑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知识是陌生的,入学后高起点的教学显然对这些学生不利;三是目前学校多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还是一种精英教育,并非要求人人掌握,导致差生更灰心,严重挫伤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

2.与专业知识脱节

说到底,计算机只是一种手段和技术,并非每一个专业本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水平的培养上,一是要将计算机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相互促进,才能使专业技能更好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高职学校要加大计算机基础的学的重视程度,不要盲目的采用通识教材,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分离,而是要从专业出发,将计算机更好的利用到相关的专业领域。不要让学生有学习计算机与专业关系不大的错误认识。

3.学习兴趣不高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计算机已经不再陌生,人人都可以在其他时间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如此导致学生上课的兴趣不高。同时,计算机等级考试往往流于形式,统一化的试题、标准化的操作、一成不变的形式,学生还是以应试的心理在对待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表现为:教师教授计算机基础创新度不高,学生学习目标单一、积极性不高,最后导致计算机整体水平不理想。

4.应用能力不强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的使用,最主要的就是玩游戏和聊天交友,超过一半的学生人数,用于学习的进展三分之一。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却又使学生被网络束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基本上只是用到了少许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对于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甚至不会WORD和PPT等制作,更别说相关软件的使用和开发了。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探索的途径

1.培养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计算机领域更新和发展迅速,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支关注计算机专业前沿、具备较好专业素养的计算机教学团队。计算机教师水平的高低和稳定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分层次教学面对的新的形势与任务,既要适应新形势,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接企业的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的下对大学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2.科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内容相对而言较为固定,但也并不是说没有更新。一般而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理论学习安排在前,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以为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即可,忽视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论不应该神秘化,而应该要联系实际,使高职学生主动的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调整内容。例如首先先指导学生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从计算机的具体操作出发,进行键盘操作、文字输入、聊天软件的安装等,然后再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种顺序的调整和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从问题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效率,同时还有助于高职高专学生培养创新性学习的意识。此外,计算机教学内容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和开发。高职院校要树立计算机知识是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的理念,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专业学习区别对待,教学内容要贴近行业要求,要尊重学生实际,要有针对性,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建构主义主张在课程开发及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倡导问题意识,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多问为什么?这种主张实际上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要主动的学习、多动脑、勤思考,打破传统思维,积极去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思维。这种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而且能够激活已有的知识,使学习活动高效。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科的难度,尽最大努力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明确问题、从而从激发好奇心解决问题。一般而言,学生对探索性的问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在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其实即使像文件的复制、文字的输入、程序的启动、文字的处理和幻灯片的制作等简单操作,实现的路径和方法不只是一种的,教师要教的过程中,要带有问题性质的去设置这些讨论和操作的任务,提升学生的求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往往,多角度不同方位的思考,最终能形成学生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活跃的灵感。换言之,计算机课程学习要将知识学活、学透、学进去,要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去解决。

4.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般而言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一个具体任务,学生主动去完成,达到教和学有机融合的效果。高职高专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设计好任务方案,创设好教学情境,结合计算机学科本身特点,按照一定规律去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最后,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随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达到最终的目的。

布置作品设计和组织创造性实验。计算机注重实操能力,所以其课程离不开实践。例如,在一个新的软件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一是讲解这个软件的基本知识,二是展示现成的作品,让学生做到整体的把握,理清思路;三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通过构思去搜集作品所需的素材和资料等;四是学生可以单独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设计作品;五是教师在学生设计作品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六是对学生最后的成品给予充分的分析和讨论。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团队意识的树立和个人品质的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学生爱学,学习也非常有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张玉华.成人教育. 2012.

[2]高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权明伍.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作者简介:亓路路(1988年—)男,安徽阜阳市人,汉族,研究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教育原理。

论文作者:亓路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育探讨论文_亓路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